[公元轉換注意][公元轉換注意]
中國歷史悠久,民間習俗繁多,至今仍廣為流傳。今日為農曆六月初二,適逢龍脊壯族的五穀廟節,紀念莫一大王的誕辰。據傳,莫一大王助壯族人民脱困,各寨遂設廟王聖殿供奉。節日當天,各家派人祭祀,廚師將祭品烹製成十二味,供奉神明。
此外,農曆六月初二亦為廣西壯族祭雷王的日子。當地信仰雷王掌管雨水,為祈求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每逢此日,人們便會宰牲祭奉雷王。


起源與傳説
「6月初二」的習俗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人們相信在仲夏時節的特定日子,天地之間的能量會發生變化。因此,「6月初二」被視為一年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相傳在唐朝時期,唐明皇在「6月初二」這天夢見自己在月宮遊玩。醒來後,他命人舉辦盛大的「端午節」慶祝活動,並將「6月初二」定為「龍舟節」。從此,這一天也被稱為「粽子節」,紀念屈原並驅邪避疫。
習俗與活動
各地對於「6月初二」的習俗不盡相同,但常見的活動包括:
-
劃龍舟: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象徵驅邪除魔,並紀念屈原投江殉國。
-
包粽子:粽子是一種用糯米和各種餡料製成的傳統美食,在「端午節」期間廣泛食用。粽子有不同的種類和口味,象徵著豐收和團圓。
-
懸艾草、菖蒲:在「6月初二」這天,人們常會在門楣、屋角懸掛艾草和菖蒲。這些植物具有驅除蚊蟲、淨化環境的功效,代表了除穢辟邪。
民俗信仰
「6月初二」與許多民俗信仰息息相關:
-
祈求平安:人們相信在「6月初二」這一天祈求平安,能夠得到神明的保佑,驅邪避災,身體健康。
-
招財納福:一些地區流傳著在「6月初二」迎財神的習俗。人們會在當天焚香祈求,希望帶來財富和好運。
-
祈求子嗣:民間傳説「6月初二」是「送子娘娘」的誕辰,因此不少不孕婦女會在這一天祈願求子,祈求生兒育女。
相關典故
歷史上與「6月初二」有關的典故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有:
-
屈原投江殉國:傳説在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忠貞,將「端午節」與「6月初二」聯繫在一起。
-
唐玄宗遊月宮:相傳在唐朝開元十二年的「6月初二」,唐明皇夢見自己遊覽月宮。醒來後,他命人舉辦盛大的「端午節」慶祝,並將這一天定為「龍舟節」。
-
趙匡胤黃袍加身:960年的「6月初二」,後周禁軍將領史弘肇發動兵變。亂軍中,趙匡胤被將士們擁立為皇帝,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新的篇章。
公曆年份 「6月初二」日期 2013 6月9日 2014 5月28日 2015 6月17日 2016 6月5日 2017 5月25日 2018 6月14日 2019 6月2日 2020 5月21日 2021 6月10日 2022 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