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瑞獸之傳説
麒麟之初印象:


- 《詩經·周南·麟之趾》: 四肢帶蹄,頂有角兒,誠懇仁厚。
- 嚴粲: 仁慈之獸,雖具武備,卻不主動攻擊。
麒麟之傳世
- 《春秋經》: 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悲嘆「吾道窮矣」。
- 《漢書·武帝紀》: 元狩元年獲白麟,作《白麟之歌》。
- 《晉書·武帝紀》: 五年二月白麟見於平原。
麒麟之特徵:
- 《爾雅》: 獐身牛尾,一支角。
- 《大戴禮記》: 有毛之蟲。
- 劉向《説苑》: 圓頂。
- 鄭玄《毛詩箋》: 角末有肉。
- 何休《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長有肉角。
麒麟之象徵:
- 《禮記·禮運》: 四靈之一(麟、鳳、龜、龍)。
- 葉德平: 客家人崇拜的瑞獸,被視為仁獸。
麒麟之演化:
- 唐宋之前: 鹿形、獨角、有毛無鱗。
- 宋元之後: 龍首、馬身、有鱗。
- 現代: 偶蹄(明清),奇蹄(現今),形象與龍馬一致。
麒麟之本質:
- 祥瑞: 聖人出世或太平盛世的象徵。
- 仁慈: 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
- 傳説中罕見的神獸: 實則為人們虛擬出的瑞獸。
麒麟之別名:
- 勾陳、騏驎、麒𪊭
- 炭末製成的獸形燃料(宋)
麒麟之表:
特徵 | 説明 |
---|---|
四肢 | 帶蹄 |
身體 | 鹿形 |
尾巴 | 類牛 |
頭部 | 龍首 |
角 | 一支(早期),雙角(後期) |
背部 | 五彩毛紋 |
腹部 | 黃色毛 |
蹄 | 馬蹄 |
性情 | 温和 |
習性 | 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 |
角質 | 末端有肉 |
麒麟:傳説中的瑞獸
麒麟意思:瑞徵吉祥之獸
麒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祥瑞。它的外形融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徵,包括鹿角、馬身、牛尾、魚鱗。傳説中,麒麟的出現往往預示著聖人出世或太平盛世。
麒麟的起源和神話傳説
關於麒麟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説。
起源説 | 傳説內容 |
---|---|
神獸説 | 麒麟是由上古神仙所幻化成的神獸,擁有通天的本領。 |
動物複合説 | 麒麟是由不同的動物組合而成的複合生物,以展現萬物的調和。 |
靈獸説 | 麒麟是具有靈性的神獸,只出現在德行高尚之人面前。 |
在民間傳説中,麒麟常與鳳凰並稱,象徵著帝王之氣。據説周文王出生時,就曾出現麒麟獻瑞。而孔子死後,也有麒麟負書而至,哀悼聖人的逝去。
麒麟的特徵和象徵意義
麒麟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徵:
特徵 | 象徵意義 |
---|---|
頭頂獨角 | 君臨天下、尊貴無雙 |
鹿角馬身 | 兼具温順與靈動 |
牛尾魚鱗 | 包容萬象、順應萬變 |
麒麟的出現,通常被視為:
象徵意義 | 解釋 |
---|---|
瑞徵吉祥 | 預兆和平與繁榮 |
君子品德 | 代表正直、仁愛、禮讓 |
仁政治世 | 預示聖明君王統治下的太平盛世 |
天下大同 | 期許萬物和諧相處的理想世界 |
麒麟在文化中的應用
麒麟的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廣泛應用:
領域 | 用途 |
---|---|
宮廷建築 | 守護神獸,鎮守宮門和陵寢 |
民間習俗 | 吉祥飾品,寓意招福辟邪 |
文學藝術 | 文人墨客筆下的題材,寄託美好願望 |
商業標誌 | 象徵信譽、財富和權威 |
總結
麒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寄託了人們對和平、繁榮和祥瑞的嚮往。它的獨特外形和深刻內涵,歷經千年而不衰,持續啟迪和鼓舞著後世之人。
延伸閲讀…
麒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麒麟的解釋|麒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