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引領方向與定時序的古今之光
北斗七星,夜空中的燦爛星象,自古以來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指引著迷失方向的人們,並協助確定時間和季節的更迭。
北斗七星與四時


《鶡冠子》中記載:「斗柄東指,四季成春;斗柄南指,炙熱如夏;斗柄西指,涼風送爽;斗柄北指,白雪皚皚。」透過觀測北斗七星斗柄於四個節氣初昏時的朝向,就能推定四季的變化(注意:由於歲差,現今斗柄指向不同)。
尋找北極星
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組成,排列如同一把勺子。通過勺口兩顆星連線朝天璇方向延長5倍,即可找到位於北天極附近的北極星,它幾乎不參與週日運動,始終指向正北方。
古代九星北斗説
古代傳聞北斗有九星,除了明顯可見的七星外,尚有兩星隱而不見。《楚辭》中稱之為「九鬿」,《史記索隱》中引述的《長曆》則説:「其二陰星不見者,相去八千里。」
輔星與弼星
北斗第九星的説法眾多,張洞玄認為只有七星,佐以輔星;竺可楨認為玄戈和招搖與七星合為九星;辛德勇則指出,緯學家可能增加了輔星和招搖,以保持北斗的基本形狀和亮度。
衞星導航的現代北斗
隨著科技進步,北斗系統應運而生,為全球提供準確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然而,若在野外迷失,依然可以透過夜空中的北極星辨識方向,它的位置永遠指向正北方。
表格:北斗九星説三種觀點
觀點 | 佐證 |
---|---|
輔星 | 玉髓真經 |
玄戈、招搖 | 史記天官書 |
輔星、招搖 | 緯書 |
北斗七星斗柄:古代導航與時間的指南
北斗七星是夜空中最顯著和容易辨識的星羣之一,其獨特的排列形狀被稱為「斗柄」。「斗柄」由北斗七星中最亮的兩顆星組成:天樞星(也稱為「魁」)和天璇星(也稱為「杓」)。
「斗柄」在古代導航和時間測定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古代的水手和商旅行者透過觀測「斗柄」的方向和角度,就能夠確定方位和判斷時辰。
定方位
「斗柄」指向的方向與北極星的位置一致。因此,只要找到「斗柄」,就能輕鬆地找出北方。在北半球,指向地平線的「斗柄」會指向北方;在南半球,則會指向南方。
判時間
古代沒有時鐘和手錶,人們依靠天體的位置來判斷時辰。根據「斗柄」與地平線的角度,可以估算出大致時間:
「斗柄」與地平線角度 | 大致時辰 |
---|---|
水平線 | 子時 (午夜) |
指向東方 30 度 | 醜時 (凌晨 1 時) |
指向東方 60 度 | 寅時 (凌晨 3 時) |
指向南方 60 度 | 巳時 (上午 9 時) |
指向西方 60 度 | 申時 (下午 3 時) |
指向西方 30 度 | 戌時 (下午 7 時) |
指向北方 | 亥時 (晚上 9 時) |
「斗柄」在古代文化中的意義
除了實用價值,「斗柄」在古代文化中也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在中國神話中,「北斗七星斗柄」代表了「帝車」,由七位星神駕馭,象徵著皇家的權威和威望。
此外,「斗柄」還被認為與命運和運勢相關聯。根據「斗柄」在特定時間的指向,古代占星家會預測個人和國家的運程吉凶。
北斗七星斗柄的觀測技巧
為了準確地觀測「斗柄」,需要找一個視野開闊且光害較少的地方。
延伸閲讀…
斗柄
北斗七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使用肉眼或望遠鏡,找到北斗七星。
- 將目光集中在最亮的兩顆星「天樞」和「天璇」上。
- 它們連線的方向就是「斗柄」指向。
通過熟練觀測「北斗七星斗柄」,您不僅可以掌握古代航海家和占星家的技巧,還可以感受到夜空中這顆瑰寶的神奇和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