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內容 |
---|---|
1 | 泰山石敢當作為風水中的吉祥物,廣泛運用於阻擋煞氣、化解沖煞、平穩家宅與提振全家運勢。 |
2 | 傳統觀念認為,臨水、巷口與正對道路之處凶煞環繞,於路口放置刻有「石敢當」三字的大石,即可化解沖煞,具有驅邪鎮煞之效。 |
3 | 泰山為五嶽之首,同時也是風水中的祥瑞之地,因此取自泰山之石被視為鎮宅化煞、增添福運的風水寶物。 |
4 | 台灣以澎湖的石敢當最負盛名,相傳姜太公於封神榜中封神大典後,發現自身未獲封號,遂指著泰山,自封為「泰山石敢當」。 |
5 | 石敢當在風水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
6 | 住宅有缺角的房屋格局,容易造成家庭不和睦、成員間矛盾不斷,將石敢當置於客廳或房屋西南角,可增進家庭和諧,強化運勢。 |
7 | 住宅若有路沖、剪刀煞等問題,可用石敢當化解煞氣,於凶煞之處擺放石敢當,就能避免厄運,阻擋外來的煞氣。 |
8 | 泰山石敢當常見於道路上,作為風水辟邪物品,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但大眾對於石敢當的詳細資訊瞭解甚少。 |
9 | 關於「石敢當」文字記載的最早出處為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
10 | 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其本意即為:靈石可以抵禦一切。 |
11 | 從民俗學角度,此源於古人對石的原始崇拜。遠古人類曾以石器獵獸、採掘、種植、取火、自衞等,在艱苦的洪荒時代頑強生存。 |
12 | 「石敢當」,正是對石崇拜的遺風餘韻,是民俗學上一個饒有趣味的現象。 |
13 | 鎮宅石上發現「石敢當」字樣的實物,最早出現在唐朝末年。 |
14 | 福建莆田縣令張緯於維修縣治時,出土一塊石碑,上刻: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諸字,為國內石敢當出土的最早實物史料。 |
15 | 「泰山石敢當」源於一種十分原始且流行的宗教習俗——靈山崇拜。 |
16 | 靈石崇拜形成於史前社會,它與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先及辟邪驅惡都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
17 | 在古人心目中,泰山是五嶽之首,被視為神山,因此,泰山之石亦被視為有靈性之石,以為泰山和泰山石能福佑社稷平安,加上泰山之神有巨大鎮壓邪魔之力,故合稱為「泰山石敢當」。 |
18 | 相傳黃帝時代,蚩尤殘暴,頭角所向無敵,再堅硬的岩石也能撞碎,黃帝屢遭其害。 |
19 | 一次蚩尤登泰山狂呼天下有誰敢當,女媧投下一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礫石,蚩尤大敗而逃。 |
20 | 黃帝乃遍立泰山石敢當,令蚩尤畏懼,從此不敢作祟。 |
泰山石敢當作用:避邪化煞、轉運增福
引言
「泰山石敢當」是一塊刻有「泰山石敢當」字樣的大石頭,相傳具有「鎮宅驅邪」、「化煞旺運」的作用,故自古以來備受信奉,廣泛用於建築、風水佈局之中。


泰山石敢當的起源
傳説在遠古時代,秦始皇奉祀泰山神時,欽差大臣徐福因遲到誤時,觸怒泰山神發怒,欲以巨石壓碎其船隻,徐福機警搬來一塊大石頭,並在上面寫上「泰山石敢當」,嚇阻巨石而保全船隻。自此,「泰山石敢當」便被視為能「嚇止」邪魔妖孽的象徵。
泰山石敢當的用途
泰山石敢當主要用於以下用途:
用途 | 説明 |
---|---|
鎮宅驅邪 | 安置於住宅附近,用以抵擋煞氣、邪祟之侵襲 |
化煞旺運 | 安置於煞氣較重的位置,如街道轉角、巷弄盡頭等,以化解煞氣、提升運勢 |
轉運增福 | 安置於風水吉位,如門窗附近、財位等,以增強運氣、迎來福氣 |
泰山石敢當的安置
安置泰山石敢當時,需注意以下要點:
- 大小:石頭大小視用途而定,但尺寸以中等為主,過大或過小皆不宜。
- 形狀:石頭形狀以自然方形或半圓形為佳,避免使用形狀不規則的石頭。
- 朝向:石頭朝向應面對煞氣來源或欲強化吉位的方向。
- 文字:石頭上的「泰山石敢當」字樣需字體清晰、正向書寫。
泰山石敢當的其他用處
- 裝飾擺件:製作成迷你尺寸的泰山石敢當,可作為居家或辦公室的裝飾擺件,增添吉祥氣息。
- 贈送禮品:泰山石敢當也被視為吉祥物,可贈送給親朋好友,祝願平安如意、福運綿長。
- 鎮紙文鎮:將泰山石敢當製作成小型的鎮紙或文鎮,可鎮壓文書、穩定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