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飛揚向上
行為 | 解釋 | 引證 |
---|---|---|
舉揚 | 往上舉起、顯示 | 《説文》:揚,舉也。 |
稱揚 | 稱讚、表揚 | 《禮記·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
發揚 | 發揮、顯揚 | 《禮記·樂記》: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 |
彰顯 | 顯現、明示 | 《文心雕龍·辨騷》: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 |
振揚 | 振作、高揚 | 《後漢書·張衡傳》:振聲激揚。 |
揚波 | 掀起波浪 | 《楚辭·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
簸揚 | 用風或氣流扇去穀物中的廢物 | 《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
揚言 | 説出、宣揚 | 《禮記·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
揚名 | 顯揚名聲 | 《前漢·季布傳》:使僕遊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
揚眉 | 露出眉毛 | 《詩·齊風·猗嗟》:清揚婉兮。 |
揚字:文化、語言與藝術之鑰
在中文語境中,「揚」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字彙,既承載著文化的底藴,也藴含著語言與藝術的玄機。


文化中的揚字
揚字在文化中,往往與「發揚光大」、「傳承創新」的意象緊密相連。
用法 | 意義 | 用例 |
---|---|---|
發揚光大 | 使之更加顯耀和輝煌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應當繼承發揚 |
傳承創新 | 繼承傳統,並在其基礎上創造新的 | 傳統工藝需要揚棄糟粕,傳承創新 |
語言中的揚字
在語言中,揚字擔任著發音和意義的重要角色。
功能 | 説明 | 示例 |
---|---|---|
調型 | 決定字音的升降高低,影響字義 | 陽(yáng)與羊(yáng) |
聲調 | 表現音高變化,區別不同的語意 | 聲調的揚抑頓挫影響語意的表達 |
藝術中的揚字
揚字在藝術中,更是貫穿於書法、詩詞、音樂等領域的精髓所在。
揚字的傳承與展望
揚字作為中華文化、語言與藝術的瑰寶,其傳承與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傳承之道:
- 加強文化教育,培養對揚字意義的理解和認知;
- 促進民間藝術的傳播與弘揚;
- 挖掘和保護揚字文化遺產。
展望未來:
- 揚字的創新應用,融入現代科技和藝術形式;
- 推動揚字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和影響;
- 通過揚字的傳承,促進文化身份認同和民族凝聚力。
揚字的博大精深,不僅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藴,也為語言與藝術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通過傳承與創新,我們將繼續讓揚字在文化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延伸閲讀…
漢語多功能字庫- 字頭「揚」
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