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之定義與特徵
導言:
根據法律,法人由具體、真實的自然人行使職權,此類負責人即稱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具有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資格,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定代表人之資格
法定代表人的資格由法律或組織章程明確規定。在台灣,公司法第13條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通常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經理擔任。
法定代表人之職權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執行職責的主要負責人。其職權範圍由法律或組織章程規定。在代表法人對外活動時,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並非代理關係,而是代表關係,職權直接由法律授權。
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之區別
概念不同:
法定代表人是依法代表法人行權的負責人,而法人代表則是受法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權,進行特定活動的人員。
指向對象不同:
法定代表人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代表則可以是個人、羣體或組織。
權限不同:
法定代表人在職權範圍內直接代表法人行權,而法人代表需受授權範圍限制。
登記要求不同: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登記事項,變更時需申請登記,而法人代表不需要登記。
責任承擔不同:
法定代表人為當然法人代表,通常與法人共同承擔責任,甚至可能負刑事責任,而法人代表僅在超出授權範圍時才承擔責任。
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法人制度之需要:
法人為法律擬制的概念,其行為能力需透過自然人實施,而法定代表人制度協調了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法律關係。
代表人意思
在法律用語中,「代表人」具有特定且重要的意義。代表人是指有權利和義務為他人或團體行使權利或履行義務的人。代表人的概念廣泛應用於法律實務中,包含以下常見類型:
類型 | 定義 | 例子 |
---|---|---|
法定代表人 | 法律賦予其資格代表受監護人未成年人或無行為能力者的權力 | 父母、監護人 |
約定代表人 | 基於委託或代理權而代表他人行使權利或義務 | 律師、經紀人 |
法定代理人 | 因法律關係而自動取得代表他人的權力 | 遺囑執行人、破產管理人 |
代表人的職責與義務
- 忠實執行職務:代表人必須誠實、勤勉地履行代表義務,以維護被代表人的最大利益。
- 避免利益衝突:代表人不得從事任何與被代表人利益相衝突的行為。
- 告知義務:代表人有義務向被代表人詳細説明其所為代表的行為,並取得被代表人的同意。
- 報告與交代:代表人定期向被代表人報告其所作所為,並在代表關係結束時提出最終報告和交代。
代表人的權利與保護
- 從事與代表事務相關的行為:代表人有權利為被代表人從事任何與代表事務相關的行為。
- 收取合理報酬:代表人有權收取與其所付出的服務相應的合理報酬。
- 請求費用報銷:代表人在執行代表事務時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可請求被代表人報銷。
- 免責:在適當執行代表職務的範圍內,代表人可以免除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
結語
「代表人」在法律上扮演著 crucial 的角色,其職責與義務、權利與保護,均對法律實務的運作至關重要。通過理解代表人概念,有助於確保法律行為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延伸閲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