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 | 內容 | 備註 |
---|---|---|
挑選吉日 | 避免農曆七月、新年、過午時 | 參考通勝選擇「宜入宅」日 |
購買拜四角用品 | 「四角衣」,香、紅蠟燭、祭品等 | 清單詳見內文 |
擺放祭品 | 分成五份,一組於廳中央,四組於四角 | 加入一杯清水於四角 |
繞屋祈願 | 燃香順時針繞全屋 | 默禱祈求家宅安寧 |
插香點燭 | 四角插三香,廳中插九香,點燃紅蠟燭 | 插於預備好的水果上 |
化寶 | 收集衣紙,於化寶盤焚化 | 待火種自然熄滅 |
打掃 | 用新掃把由廳中掃至門外 | 象徵祛除穢氣 |
開爐煲水 | 代表入夥後興旺發達 | 放利是於米缸祈求衣食富足 |
注意禁忌 | 忌口不吉利言,衣著整潔 | 孕婦避席,長幼有序 |
四角衣:源於傳統的神聖與靈性衣物
四角衣,又稱「方衣」或「袈裟」,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深遠意義的傳統服裝。作為許多宗教和靈性傳統中神聖和莊嚴的象徵,它不僅代表著謙卑、服務和奉獻,更是文化和精神價值的傳承。


四角衣的起源與演變
四角衣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印度的佛教僧侶。當時的僧侶身穿稱為「僧祇支」的寬鬆方形布料,具有保暖、遮羞和方便行動的功能。這種僧祇支逐漸演變成後來的四角衣。
隨著佛教傳播到其他地區,四角衣也跟著傳入。在中國、日本、韓國等 East Asian 國家,四角衣被廣泛採用,並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和審美觀念進行了改良。
四角衣的象徵意義
四角衣不僅是宗教服飾,更承載了豐富的象徵意義:
- 謙卑與平等: 四角衣方正簡樸,不分等級,象徵著穿著者放下自我,謙卑地服務眾生。
- 服務與奉獻: 四角衣被視為服務和奉獻的精神象徵。僧侶或信眾身穿四角衣,意味著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奉獻於修行或助人事業。
- 遮羞與清淨: 四角衣寬鬆覆蓋,遮蓋了穿著者的身體特徵。這象徵著修行者去除執著和慾望,追求內心的清淨與智慧。
- 神聖與威嚴: 四角衣通常使用特定顏色和紋樣,賦予其莊嚴神聖的氣質。在佛教傳統中,袈裟的顏色和式樣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和修行等級。
四角衣各宗教中的應用
四角衣並非僅限於佛教,其他宗教和靈性傳統也廣泛使用這種服裝,其形式和意義略有差異。
宗教/靈性傳統 | 四角衣名稱 | 特徵 | 意義 |
---|---|---|---|
佛教 | 袈裟、方衣 | 方形或長方形布料,顏色和式樣依宗派而異 | 象徵謙卑、奉獻和智慧 |
道教 | 道袍 | 交領、寬袖、長至腳踝 | 象徵清淨無為和昇仙得道 |
基督教 | 主教服、司鐸服 | 長袖長袍,顏色和式樣依教階而異 | 象徵神職和服侍 |
天主教 | 神父服 | 長袖長袍,領口通常為白色 | 象徵神職和牧養 |
神道教 | 神衣、直垂 | 白色或深色長袍,腰間束帶,袖子寬大 | 象徵祭祀神明和淨化儀式 |
錫克教 | 庫爾塔、楚裏達 | 寬鬆長袍和長褲 | 象徵謙卑、純潔和宗教歸屬 |
耆那教 | 尼薩格拉、普賈拉 | 白色或淺色的無縫布料 | 象徵禁慾、簡樸和非暴力 |
猶太教 | 塔利特 | 矩形羊毛披肩,帶有流蘇 | 象徵對上帝的忠誠和對戒律的遵守 |
伊斯蘭教 | 卡夫坦、迪希達舍 | 及踝長袍 | 象徵謙卑、貞潔和對教義的遵從 |
阿米什人 | 阿米什禮服 | 樸素端莊,顏色以黑色和灰色為主 | 象徵傳統、簡樸和敬虔 |
貴格會 | 貴格會禮服 | 簡單素淨,無綴飾,顏色以灰色和白色為主 | 象徵樸實、和平和謙遜 |
延伸閲讀…
拜四角簡易版,祭品步驟一眼睇|新居入夥5大儀式 …
SOU・SOU着衣 高島縮 四角衣(しかく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