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 心曠神怡】李嘉誠退休感言「心曠神怡」,帶你回顧康城揚名金句

【李嘉誠 心曠神怡】李嘉誠退休感言「心曠神怡」,帶你回顧康城揚名金句

李氏商途與慈善之風

李氏自1940年定居香港後,曾數度蟬聯首富寶座。他創辦的長江集團如今傲視羣雄,旗下產業橫跨港口、房地產、基建及電訊,足見其龐大實力。

除了商業成就斐然,李氏的慈善之舉亦廣受頌揚。1980年創立的李嘉誠基金會專注於教育及醫療,至今捐贈款項逾300億港元。李氏在內地興建多間大學及醫院,致力改善教育水平和醫療福利。

李嘉誠 心曠神怡 Play

2005年,李氏向香港大學醫學院慷慨捐贈10億港元支持醫學研究,醫學院遂以他命名。此舉引起爭議,凸顯出富豪對於社會影響力的巨大。

儘管已於2018年卸任長和集團董事局主席職位,李氏依然熱衷公益事業。2011年日本大地震發生日內,他便捐款百萬美元協助災後重建;近年更是積極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

李嘉誠 心曠神怡

李氏深信企業不僅應追求營利,更肩負回饋社會的使命。2002年成立的長江商學院旨在培育管理人才,為地區公共治理作貢獻。李氏亦於2021年捐贈鉅款,協助香港中小企業走出困境。

2023年,李氏旗下的企業和基金會聯合贈送禮券,鼓勵港人接種疫苗。「領都」樓盤曾遭媒體質疑存在異味問題,李氏親自視察後,表示對媒體言論感到不解,認為當地環境並未受堆填區影響。

縱橫商界數十載,李氏以獨到的投資眼光及善於把握機遇的頭腦聞名。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他亦積極回饋社會,其慈善之舉為後人楷模。

李嘉誠 心曠神怡:財富與幸福的哲學

李嘉誠的心曠神怡哲學

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曾説:「心曠神怡是最大的財富。」他認為,財富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帶來滿足和幸福的是心靈的平靜和滿足。

心曠神怡的內涵

心曠神怡是一種內心的狀態,它包括:

  • 自在安適:沒有憂慮、壓力或不安。
  • 心靈平靜:思想穩定,情緒平和。
  • 滿足感恩:對自己擁有的事物心存感恩。
  • 與世無爭:不與人計較,活得淡然自在。

心曠神怡的來源

心曠神怡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的培養。李嘉誠在不同的場合分享過以下幾種有助於心曠神怡的方法:

方法 具體內容
淡泊明志:不執著於物質財富,減少慾望。 知足常樂:學會欣賞當下身邊的人與事物。
修身養性: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培養自己的精神境界。 廣結善緣:與人為善,幫助他人,拓展自己的人脈。
回饋社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用行動關懷社會。 不貪不佔:避免貪污腐敗,保持自己的清廉。

心曠神怡的好處

心曠神怡不僅能提升個人幸福感,還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 身體健康:保持心態平和可以降低身體的壓力反應,減少疾病的發生。
  • 人際和諧:心曠神怡的人更容易與他人相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 事業成功:心態穩定有助於專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

李嘉誠的心曠神怡實踐

李嘉誠在自己的生活中一直踐行著心曠神怡的哲學。他淡泊名利,熱衷於公益事業,始終保持著謙虛平實的作風。正是這種心態,讓他即使擁有巨大的財富,也能感受到內心的滿足和幸福。

結論

延伸閲讀…

視察康城環境「心曠神怡」 – 香港經濟日報- 報章- 要聞- D090814

李嘉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嘉誠的心曠神怡哲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追求幸福的途徑。通過培養淡泊的心態、修身養性、廣結善緣和回饋社會,我們可以獲得真正的富足,而不是一昧地追求物質財富。這種心曠神怡的狀態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安適、心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