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探測與測量
在方向指引的領域中,方位越精確,衍生的方位分類便越多樣。除了常見的四方位外,還細分為八方位、十六方位、二十四方位和三十二方位。
在地球的球體表面上,順應地球自轉的運行軌道為東方,反之為西方。然而,太陽並非總是正東方升起或正西方落下。當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時,其升起位置會略偏北方,落下的位置會略偏西北,且該角度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緯度或當地緯度的增加而擴大。


同理,如果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太陽會從偏東南升起,偏西南落下。此偏角同樣與太陽直射點緯度或當地緯度的增加而變大。僅有在春分和秋分時節,太陽才會準確地從正東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根據不同的精確度需求,羅盤上的方位除了四方位外,還可以再細分成方位角、八方位、十六方位和三十二方位。方位角以正北作為0度,順時針方向增加度數,於90度為東,180度為南,270度為西。
八方位與相鄰方位之間相差45度;十六方位相差22.5度;而三十二方位則相差11.25度。三十二方位常應用於航海、航空和軍事等需要高度精確方位測量的領域。
地支方位中,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大致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相符。南北向的經線也稱為子午線,午門則代表南門。
二十四方位以十二地支為基礎,再取八卦中不包含的四個地支,並以十天干填補東西南北側面的八個方位。由於天干的「戊」和「己」與地支的「戌」和「巳」過於相似,因此不使用,剛好湊足八個。
十六方位圖:古代航海與術數的指南
十六方位圖,又稱十六風圖,是古代航海和術數中用於表示方位的一種圖示。它將方位劃分為十六個等份,並繪製在一個圓形盤上,輔助海上航行和占卜吉凶。
方位 | 名稱 | 角度 |
---|---|---|
正北 | 子 | 0°-22.5° |
北北西 | 醜 | 22.5°-45° |
西北 | 寅 | 45°-67.5° |
西西北 | 卯 | 67.5°-90° |
正西 | 辰 | 90°-112.5° |
西南西 | 巳 | 112.5°-135° |
西南 | 午 | 135°-157.5° |
西西南 | 未 | 157.5°-180° |
正南 | 申 | 180°-202.5° |
南南東 | 酉 | 202.5°-225° |
東南 | 戌 | 225°-247.5° |
東東南 | 亥 | 247.5°-270° |
正東 | 壬 | 270°-292.5° |
東北東 | 癸 | 292.5°-315° |
東北 | 甲 | 315°-337.5° |
北東北 | 乙 | 337.5°-360° |
十六方位圖的應用
1. 航海導航:
十六方位圖是古代航海的重要指引工具。水手根據日晷、羅盤等測量儀器確定船舶的位置,並根據方位圖規劃航行路線。
2. 術數占卜:
在中國傳統占卜學中,十六方位圖也被廣泛應用於擇吉日、擇方位等方面。術士根據出生日期和時辰,推算出特定的方位,以預測吉凶。
3. 風水佈局:
十六方位圖也可用於風水佈局。根據房屋朝向和環境因素,選擇合適的方位放置傢俱、牀鋪等物品,以營造良好的風水氣場。
十六方位圖的起源
十六方位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相傳,伏羲根據天象和地勢制定了八卦,後演化為十六方位。戰國時期,《管子》中已出現十六風的記載。到了漢代,十六方位圖得到進一步發展,並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航海和術數等領域。
結論
十六方位圖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它不僅為航海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也為術數占卜提供了理論依據。時至今日,十六方位圖仍被廣泛應用於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中。
延伸閲讀…
圖表·十六方位
方位-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