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 流派 | 起源 | 流傳 |
---|---|---|---|
選址建房,趨吉避兇 | 風水 | 春秋戰國 | 唐朝 |
分析陽宅、陰宅 | 理氣派 | 宋朝 | 三國 |
注重周圍環境 | 巒頭派 | 漢朝 | 魏晉 |
藉助山川形勢 | 三合派 | 明朝 | 清朝 |
以三元九運用事 | 玄空風水 | 清朝 | 元朝 |
運用八卦佈置祭祀 | 乾坤國寶派 | 民國 | 民國 |
漢唐時期興盛,後歷代衍生了不同的流派,有巒頭派、理氣派、三合派、玄空風水、乾坤國寶派等。風水術運用八卦符陣、石鎮宅、吉祥圖等手段,輔助化煞催吉。
隋唐時代流行「五姓五音法」相宅建房,注重形勢水流。宋朝後,巒頭派看形勢,理氣派重方位,成為風水術的主流。清人丁芮樸曾批評三合風水,因此建立玄空風水。住宅風水注重屋舍街道、朝向、動線、神位擺設。相墓地則看山脈、水流、穴位、埋棺。


「風水」一詞源自晉朝郭璞《葬書》,定義為選擇地勢和方位,以藏風界水的聚氣之術。陰陽指代風水,其詞義廣泛,視語境而定。如《唐六典》中的陰陽指陰陽五行之術數。
古時為城鎮選址、規劃宮殿、尋找喪葬處的地理勘查活動,可能並未包含神秘色彩和術數理論。秦漢時期,地理勘查活動與術數聯繫起來,基於《易經》卦象和陰陽五行。目前最早接近後世風水術的文獻,來自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西的睡虎地秦簡。
上古時期或有簡易的風水活動,但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先秦時,風水術逐漸發展,重視擇地而葬。西漢時,風水術結合陰陽五行,運用於實際生活。魏晉時期,風水術更為盛行,出現了郭璞等傑出的風水學家。南北朝時期,風水術廣受重視。隋唐時期,宮廷和民間都將風水術應用於建築佈局中。唐朝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風水師,如楊筠松、丘廷翰等。
風水起源
風水,源自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其起源至今尚未有定論,但有幾種主要説法:
説法 | 起源時期 | 起源地 | 主要依據 |
---|---|---|---|
河洛派 | 約公元前2800年 | 黃河流域 | 河圖、洛書 |
堪輿派 | 約公元前2600年 | 山東半島 | 山川形勢、巒頭 |
玄空派 | 約公元400年 | 江蘇南部 | 玄空學、九星 |
形勢派 | 約公元1000年 | 江西 | 山川形勢、巒頭 |
理氣派 | 約公元1400年 | 福建 | 氣脈、五行 |
河洛派
河洛派認為風水起源於上古時期,當時黃河和洛水相交,分別出現了河圖和洛書,這些圖案包含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河洛派以河圖和洛書為基礎,發展出八卦、五行等理論,用於分析風水格局。
堪輿派
堪輿派認為風水起源於山川形勢和巒頭的觀察。上古時代,人們居住在山洞和簡陋的房屋中,發現山川形勢對居住環境有很大影響。巒頭是指山川的形狀,堪輿派認為不同的巒頭會產生不同的風水效應。
玄空派
玄空派認為風水起源於玄空學和九星。玄空學是一種以洛書為基礎的占卜術,九星則是指紫微鬥數中的九顆星。玄空派認為,風水格局受到玄空學和九星的影響,通過分析這些因素,可以預測吉凶。
形勢派
勢派認為風水起源於山川形勢和巒頭。勢派重視水流、山脈、平原等大型地形對風水格局的影響。勢派認為,好的風水格局應該是藏風聚氣,風水氣場應當順暢流通。
理氣派
理氣派認為風水起源於氣脈和五行。理氣派認為,風水氣場是由地氣、脈氣和天氣組成的,這些氣場流動在特定的脈絡中。理氣派通過分析山川形勢、朝向、五行等因素,來確定風水氣場的吉凶。
延伸閲讀…
風水文化的起源和傳播
風水的起源和發展(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