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理論源自夏商時期,於春秋戰國得以完善,直至今日仍影響中華文化各領域。
五行初稱五材,包含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古人以為萬物皆由之構成,故諸學問皆與五行相關,如易學、中醫、養生等。


五行對應關係
楊老師整理出總表,呈現五行在不同事物的對應:
事物 | 五行 |
---|---|
季節 | 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 |
方位 | 東:木,南:火,中:土,西:金,北:水 |
臟腑 | 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 |
五色 | 青:木,紅:火,黃:土,白:金,黑:水 |
五味 | 酸:木,苦:火,甘:土,辛:金,鹹:水 |
五音 | 角:木,徵:火,宮:土,商:金,羽:水 |
五常 | 仁:木,禮:火,信:土,義:金,智:水 |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相生,促進滋長;相剋,達到制約。平衡為宜,否則失衡,過旺者難被制,過弱者無法相生。
- 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剋: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五行過盛或過弱
如五行失衡,過盛者拒剋,過弱者難生。取名時需注重平衡,旺者宜洩,弱者宜扶。
五行相成、相乘、相侮
- 相成: 依五行相剋順序,互相成就。如金經火鑄而成器。
- 相乘: 一方過旺,致剋制過強。如水過盛克火,造成損害。
- 相侮: 被剋一方過旺,反向剋制。如木盛克金,使金折損。
五行旺衰
五行於四季盛衰不同,可用旺、相、休、囚、死表示。
- 旺: 當令之氣,最為盛。
- 相: 次旺,隨旺氣而生。
- 休: 先旺者,衰落。
- 囚: 克我者,受制。
- 死: 我剋者,衰竭。
五行的奧秘
自古以來,中國哲學中便流傳著「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將宇宙萬物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個基本元素。這五個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
五行相生
生者 | 受生者 |
---|---|
金 | 水 |
水 | 木 |
木 | 火 |
火 | 土 |
土 | 金 |
五行相剋
克著 | 被克 |
---|---|
金 | 木 |
木 | 土 |
土 | 水 |
水 | 火 |
火 | 金 |
金
金代表堅硬、鋭利和收縮,與西方的金元素相對應。它在五行相生相剋中具有收斂、肅殺的特質。金在人體對應肺臟和脾臟。
木
木代表生機、成長和舒展,與西方的木元素相對應。它具有生髮、條達的特性。木在人體對應肝膽。
水
水代表靈動、清澈和滋養,與西方的水元素相對應。它具有流動、滋潤的特質。水在人體對應腎和膀胱。
火
火代表温暖、光明和消耗,與西方的火元素相對應。它具有温煦、升騰的特質。火在人體對應心和小腸。
土
土代表穩定、包容和承載,與西方的土元素相對應。它具有滋養、承接的特質。土在人體對應脾和胃。
五行的應用
五行理論不僅影響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也廣泛應用於中醫、風水、命理等領域。在中醫中,五行的平衡與否被認為是人體健康的關鍵,因此醫生會根據病人的五行屬性開立藥方。而在風水中,五行則用來協調建築空間與環境的能量,營造一個和諧宜居的家居環境。
延伸閲讀…
五行_百度百科
五行相剋、五行相互關係、五行生剋、五行的衰旺與節氣
總的來説,五行學説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它以一種樸實的方式解釋了宇宙的運行規律。通過理解五行的相生相剋,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把握萬物的本質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