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胡曾《詠史詩·彭澤》
詩中描繪了君子不趨炎附勢,寧可退居田野的風骨。以「英傑」之才屈身「微賤」,猶如春風中「柳草」凋零,彰顯他們的志向高遠。


詩句中,「鳳凰」與「雞」的對比,突出了君子與庸人的區別。鳳凰高潔,不與雞同食;君子不卑賤,不向世俗低頭。
詩意旨在讚頌高尚品質,貶斥媚俗之徒。君子應堅守氣節,不為外物所動,方能彰顯其人格之高潔。
英傑哪堪屈下僚,縱橫馳騁展抱負
引言:
「英傑哪堪屈下僚」,此語來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蜀道難》,形象地詮釋了懷才不遇的英雄豪傑心懷不甘的情緒。歷史上,不少卓爾不凡的人物皆深受此種境遇之苦,在屈於人下的環境中無法盡情揮灑才能,埋沒志向。
一、懷才不遇之困:
人物 | 原因 | 遭遇 |
---|---|---|
屈原 | 性格耿介、主張激進 | 被排擠陷害、投江自盡 |
嵇康 | 放浪形骸、不為五斗米折腰 | 因言行不檢點而遭陷害處死 |
陶潛 | 仕途失意、醉心自然 | 歸隱田園,終生與官場無緣 |
二、出鞘揮霍之喜:
人物 | 機緣 | 成就 |
---|---|---|
韓信 | 被蕭何薦舉 | 領兵百萬,成就漢高祖稱帝 |
徐庶 | 因母失蹤而歸隱 | 投靠劉備,出謀劃策,助其破曹操 |
周瑜 | 周瑜打黃蓋 | 設計赤壁之戰,奠定孫權三分天下的基礎 |
三、沉浮得失之辯:
「屈居下僚」並非全然弊端,亦能磨礪心性,蓄積能量。
表一:屈居下僚之優劣勢:
優勢 | 劣勢 |
---|---|
韜光養晦,靜候時機 | 仕途受阻,難有大作為 |
磨礪心志,增長見識 | 心懷鬱悶,消磨意志 |
伺機而動,伺機發力 | 機會稍縱即逝,悔之晚矣 |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