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麒麟:高雅多肉,護理有方
金麒麟,別名金剛纂,是種獨特的肉質灌木,屬於大戟科家族。其莖圓柱狀,披上綠色外衣,髓部近五稜形。少數互生的葉片肉質而稀疏,頂端渾圓帶凸尖,基部漸細。


金麒麟獨特的花序由二歧分支出腋生,基部帶柄。膜質苞葉為早落之物。闊鐘狀的總苞邊緣裂成五瓣,雄花眾多,苞片細長如絲,雌花則僅有一枚。花期約莫六月至九月間。
原產於印度的它,已廣泛種植於中國南北方,常作為綠籬裝點園林。在北方的温室中,更可欣賞其獨特姿態。
金麒麟的莖葉中富含白色乳汁,可入藥,具有祛風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作為多肉植物的一員,金麒麟鍾愛中性土壤與水質。過酸或過鹼的環境都會阻礙其生長。
澆灌頻率方面,身為仙人掌類的金麒麟不需勤澆水,每週一次即可。若栽培於室外,可每兩日噴霧澆水,但須留意盆內勿有積水以防植株腐爛。炎熱夏季尤應注意此點。
若要護理好金麒麟,首要之務便是挑選適宜的土壤。河泥與煤渣混合而成者,排水性佳,有利其生長。此外,可添加蛭石,該物料對多肉植物的養護極有助益。
特徵 | 詳細 |
---|---|
別名 | 金剛纂 |
科屬 | 大戟科大戟屬 |
植株型態 | 肉質灌木狀小喬木 |
保護等級 |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
花序 | 二歧狀腋生 |
花期 | 6-9月 |
原產地 | 印度 |
金麒麟植物:多汁植物界的奇特瑰寶
金麒麟植物是一種引人注目的多汁植物,以其獨特的形狀和迷人的顏色而聞名。它的株型通常呈圓柱狀,頂端有一個尖刺,周圍環繞著一圈圈緻密排列的葉片。金麒麟植物的葉片通常呈藍綠色或銀綠色,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會呈現出誘人的粉紅色或紫色色調。
特徵及外觀
特徵 | 描述 |
---|---|
植株形態 | 圓柱狀,頂端有一個尖刺 |
葉片形狀 | 緻密排列,呈螺旋狀 |
葉片顏色 | 藍綠色、銀綠色,陽光充足時呈粉紅色或紫色 |
刺 | 沿邊緣生長,尖鋭且通常呈褐色 |
花朵 | 春季或夏季開花,呈現淡黃色或白色 |
分類和原生地
金麒麟植物屬於番杏科,原產於南非。它是景天屬(Aloinopsis)中的一種多汁植物,與火星石蓮(Aloinopsis schooneesii)等其他景天屬植物密切相關。
栽培與照護
金麒麟植物相對容易栽培,適合有經驗和初學者的多汁植物愛好者。它們需要:
- 充足的陽光: 每天至少 6 小時
- 排水良好的土壤: 多肉植物專用土壤或自製混合物
- 適度的澆水: 土壤乾燥時再澆水
- 良好的通風: 避免悶熱潮濕的環境
- 冬季保護: 在 USDA 耐寒區 9 以下的地區,需要保護免受霜凍
變種
金麒麟植物有許多不同的變種,包括:
變種 | 描述 |
---|---|
金麒麟 ‘魯比娜'(Aloinopsis rubrolineata) | 葉片邊緣有粉紅色的條紋 |
金麒麟 ‘水晶’ (Aloinopsis schooneesii ‘Crystal’) | 透明的藍綠色葉片,有紫色的尖端 |
金麒麟 ‘幽靈’ (Aloinopsis schooneesii ‘Ghost’) | 葉片呈銀白色,有紫色的尖端 |
金麒麟 ‘火炬’ (Aloinopsis trigona ‘Torch’) | 塔形植株,葉片呈藍綠色,尖端呈紅色 |
繁殖
金麒麟植物可通過種子或插枝繁殖。種子繁殖需要耐心,而插枝繁殖則更為容易:
- 取下健康植株的頂端插枝。
- 將插枝插入多肉植物專用土壤中。
- 保持土壤濕潤,並將插枝置於明亮光線下的温暖位置。
插枝通常會在數週內生根。一旦它們建立了健康的根系,就可以移栽到單獨的花盆中。
結語
金麒麟植物是一種獨特且迷人的多汁植物,為任何多肉植物收藏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它們的栽培和照料相對容易,使其成為多汁植物愛好者的熱門選擇。通過瞭解其特徵、分類和栽培要求,你可以成功栽種和欣賞這些非凡植物的奇特之美。
延伸閲讀…
金麒麟花(大戟科大戟屬植物)
金麒麟(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