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探索夜空中的璀璨指引:揭秘北斗七星的神秘傳奇

【北斗七星】探索夜空中的璀璨指引:揭秘北斗七星的神秘傳奇

北斗七星:天穹中的指路明燈

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組成。它們在夜空中排列成勺形,是北天最著名的星羣之一。

北斗七星 Play

從鬥口到斗柄,七星的順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前四顆星合稱為「斗魁」,後三顆星合稱為「斗杓」。現代星名則依序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

北斗七星自古以來就受到重視。中國古代認為它是帝車,載著天帝巡視四方,主宰陰陽、四時、五行和節氣。傳説中,北斗九星有二星隱而不見,稱為「輔星」和「弼星」。

北斗七星

有關北斗九星的説法眾多。一種説法認為輔星是大熊座80,又稱「開陽增一」;另一種説法則認為輔星和弼星是梅西耶天體。

北斗七星與古代曆法有著密切的聯繫。古人觀測斗柄的指向來判斷季節的變化,並以此制定曆法。例如《鶡冠子》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由於歲差的影響,北斗斗柄在昏時的指向已不同於古代。)

北斗七星不僅是重要的指路明燈,也是古代祭祀和占卜的對象。它的神秘和影響力,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如今,北斗七星依然閃爍在夜空中,指引著人們穿過漫漫星海。

北斗七星基本資料

名稱 現代星名
天樞 大熊座α
天璇 大熊座β
天璣 大熊座γ
天權 大熊座δ
玉衡 大熊座ε
開陽 大熊座ζ
瑤光 大熊座η
輔星 大熊座80(?)
弼星 梅西耶天體(?)

北斗七星:古老的導航工具與傳説

北斗七星,又稱「北斗」,是勺狀排列的七顆恆星,屬於大熊座的一部分。它們在地球北半球的夜空中清晰可見,因此自古以來就作為導航和時間測定工具使用。

北斗七星的組成

北斗七星由以下七顆恆星組成:

星名 視星等 代表象徵
天樞 1.86 天帝的宮殿
天璇 1.79 天帝的車子
天璣 1.87 天帝的寶座
天權 2.42 天帝的權杖
玉衡 2.83 天帝的稱錘
開陽 2.74 天帝的藥秤
搖光 2.23 天帝的駕馭者

北斗七星的導航用途

自古以來,北斗七星就被用作導航工具。其中,兩個星斗的連線指標極星,是北方的標誌。航海者通過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可以判斷方向和航線。

北斗七星的時間測定用途

除了導航用途外,北斗七星還可以進行時間測定。將北斗七星勺柄的三星與地平線的交點稱作「鬥柄」,共有十二個位置。古人將此稱為「北斗七星十二時辰」,沿用了兩千多年。

北斗七星的傳説

北斗七星與許多神話傳説有關。其中最著名的傳説是,它們是七位神仙,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搖光。這七位神仙幫助大禹治水,立下了巨大的功勳,被封為北斗星君。

北斗七星的文化影響

北斗七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它們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出現在許多藝術品、神話傳説和傳統習俗中。此外,北斗七星也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崇拜對象。

北斗七星的科學發現

近代天文研究表明,北斗七星並非實際上相鄰的恆星。它們距離地球的距離各不相同,最早形成於三億年前,最晚形成於一億年前。這種視覺鄰近性是巧合造成的,讓它們在夜空中形成勺狀形狀。

延伸閲讀…

北斗七星_百度百科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