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因為血液循環不好就會產生水腫,而血液循環較差的人在天冷的時候手腳會容易冰冷。有準媽媽想藉由按摩來放鬆身體,但有説法表示孕婦不宜按摩。]


穴道按摩促進身體健康
穴道按摩可以幫助緩解疲勞、改善腰痠和腳痛等不適。例如按摩上中下三消穴可以滋補脾胃與腎臟,按摩少府穴則能清心,按摩魚際穴能補肺,按摩內庭穴能補胃。
**
陰穴:針灸止痛要穴
陰穴,位於人體大腿內側,膝蓋上方約四指寬處,是針灸止痛的重要穴位。
穴位定位
- 取穴時,正坐或平躺,腿伸直。
- 在膝蓋骨內上方約四指寬處,大腿內側肌腱的內側緣。
主治功效
陰穴具有以下主治功效:
症狀 | 功效 |
---|---|
膝關節疼痛 | 止痛 |
股四頭肌痛 | 緩解肌肉痠痛 |
腓腸肌痛 | 緩解小腿痙攣 |
坐骨神經痛 | 緩解神經痛 |
針刺手法
- 斜刺,深度約 0.5-1 寸。
- 留針 10-15 分鐘。
- 可配合艾灸,艾條温和灸,每次 10-15 分鐘。
禁忌與注意事項
- 皮膚有破損或感染者,不宜針刺。
- 孕婦不宜針刺。
- 針刺後避免劇烈運動。
補充説明
- 陰穴是「陰陵泉穴」的別名,屬於脾經穴位。
- 針刺陰穴時,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或針灸師操作,避免自行操作造成傷害。
相關穴位
- 陰陵泉穴:位於膝蓋內上方約三寸,股骨內髁上方凹陷處。
- 犢鼻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內下方凹陷處。
- 承扶穴:位於小腿後側,承扶穴。
相關病症
- 膝關節骨關炎
- 半月板撕裂
- 股四頭肌拉傷
延伸閲讀…
神奇的至陰穴,陰氣盛的穴位,陰以制陽,中醫清熱退熱的要穴
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