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字】詩意流轉的動人旋律──聆聽靈魂深處的詩篇

【詩 字】詩意流轉的動人旋律──聆聽靈魂深處的詩篇

起源:
[poem] 一詞源自志氣,心之所向,故名。其本質乃以精煉之言詞,抒發情感,表現美感之藝術形式。

定義:
詩作為一種文體,相對於「文」,其特點在於語言之精萃與節奏感。詩集情思而纖巧感性,賦則取法自然而精密細緻。

詩 字 Play

種類:
六詩: 泛指風、雅、頌三大分類中所涵括的比、賦、興。
樂章: 詩亦作樂章之用,調和音韻,中和情緒,不使情感流於極端。

承載與意義:
詩不僅承載了時代興衰之史實,也抒發了人倫歡慶之情緒。

詩 字

詩人:
從事詩歌創作之人,尊稱為「詩公」、詩友喚作「詩侶」,其創作狀態若艱澀苦吟則稱「詩囚」,作品不佳者則謂之「詩奴」。

詩意流淌,字墨生輝

在文學的浩瀚長河中,「詩」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從古至今,詩人用他們的筆墨,揮灑出無數令人流連忘返的詩篇,表達著人世百態、情懷萬千。

詩的定義

詩,是一種以語言為媒介,運用比喻、意象、節奏等表現手法,抒發情感、描繪事物或反映社會現實的文學形式。它具有短小精悍、節奏鮮明、意藴深遠的特點。

詩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詩歌也在不斷演變,產生了不同的派別和風格。從漢魏六朝的「建安風骨」,到唐朝的「盛唐氣象」,再到宋代的「婉約清麗」,每一種風格都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

詩歌的種類

詩歌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

類型 特點 代表作品
古體詩 格律較寬、不押韻 《離騷》、《長恨歌》
近體詩 格律嚴謹、押韻 《春江花月夜》、《登高》
長短句組成、可譜曲 《水調歌頭》、《念奴嬌》
採擷民間曲調、偏重演唱 《醉太平》、《折桂令》

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千變萬化,常見的包括:

  • 比喻:用具體的事物或形象來描繪另一事物或思想。
  • 意象:通過具體的物象來寄託抽象的情感或思想。
  • 節奏:運用抑揚頓挫的朗讀節奏,增強詩歌的感染力。
  • 押韻:詩句之間的尾字音韻相同,營造和諧悦耳的效果。

詩歌的社會意義

詩歌不僅是文學創作,更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詩」是一門凝聚著語言意藴、藝術美感和社會關懷的文學藝術。從《詩經》的古樸雄渾,到唐詩宋詞的絢爛多姿,詩歌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傳承與創新,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延伸閲讀…

詩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漢語多功能字庫- 字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