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詩人以欣欣之筆,描寫田園的自然風光,土地、房屋、榆柳、桃李等平常事物,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展現了田園清淡平素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譯文


我年少時便不適應世俗的禮教,生來就喜愛大自然的風物。誤入紅塵,轉眼間遠離田園已經十餘年。猶如籠中之鳥,懷念昔日自由的樹林;池塘之魚,思念故里的深潭。我願前往南方的田野開荒,依循自己的本心耕種田園。
桃李 | 榆柳 | 田野 | 房舍 |
---|---|---|---|
圍繞着房舍方圓有桃李的點綴,榆柳在簷後搖曳生姿 | 三月踏青,阡陌縱橫的田野宛如錦繡 | 歸來後,我便種植桃李,在庭前營造怡人的春色 | 房舍掩映於桃李之中,營造出幽靜雅緻的園林景緻 |
我願歸隱到這片世外桃源,過着恬淡閒適的生活。籬笆環繞着小徑,通向幽深的竹林。遠處的青翠山巒,層巒疊嶂,雲霧繚繞。鳥鳴花香,交織成一曲悠揚的田園交響樂。
遠山 | 鳥鳴 | 竹林 | 籬笆 |
---|---|---|---|
身處田園,遠眺遠處的青山,綠意盎然,山巒層疊 | 清晨,鳥鳴聲聲,喚醒沉睡的田園,充滿生機 | 竹林幽深,每當風吹過,便會發出沙沙的聲響 | 籬笆將田園與外界隔絕,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氛圍 |
在田園中,我找到了久違的心靈歸屬。耕作之餘,或撫琴吟詩,或賞花觀景,自得其樂。這份悠然自得,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與滿足。
耕作 | 撫琴 | 賞花 | 觀景 |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之餘,便有充裕的時間追求精神上的寄託 | 我時常撫摸琴絃,用音樂來表達心中的情懷,抒發自己的情感 | 每當花開時節,我會賞花吟詩,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 夕陽西下,我便登上小丘,遠眺田園風光,心曠神怡 |
榆柳:詩詞歌賦中的綠意詩篇
榆柳,落葉喬木,在詩詞歌賦中經常以其獨特的風姿與意象,點綴著詩人的筆端,描繪出萬千詩意。
榆柳在古籍中的記載
典籍 | 記載 |
---|---|
《詩經》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楚辭》 |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
《漢書》 | 榆柳陰翳,飛鳥棲止。 |
《水經注》 | 榆柳夾岸,垂拂清流。 |
《本草綱目》 | 榆柳性涼,有疏風利濕、清熱解毒之效。 |
榆柳在詩詞中的意象
詩詞中的榆柳,往往寄託著詩人的情感與寓意:
- 生機與希望:榆柳枝條柔軟,春日抽芽,象徵著生命力與春天到來,給人希望與鼓勵。
- 離別與愁緒:榆柳枝條細長,隨風飄揚,常被用來表達離別之情和遊子思歸之意。
- 滄桑與歲月:榆柳樹齡可長達數百年,其粗壯的枝幹上記載著歲月的痕跡,令人感懷時光流逝。
- 堅毅與不屈:榆柳根系發達,耐寒耐旱,即使在逆境中也能頑強生存,象徵著不屈不撓的意志。
- 詩意與風雅:榆柳外形秀麗,枝葉婆娑,自古被文人墨客所喜愛,常出現在詩詞畫作中,增添意境與美感。
詠榆柳名句
歷代詩人曾留下許多詠榆柳的名句,其中包括:
- 《柳枝詞》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 《病樹前戲贈白傅九》唐·元稹: 「故國饑寒寄老身,傷春病重倚榆茵。老園春盡無新色,枯籐老大尚有心。」
- 《虞美人》蘇軾: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美人捲珠簾,深坐蹙蛾眉。」
結語
榆柳,作為一種常見的樹木,承載了豐富的文化意涵。在詩人的筆下,榆柳不僅是自然界的景物,更是情感、寓意和意境的載體,為中國古典詩詞增添了獨特的詩意與風采。
延伸閲讀…
榆柳的意思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