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顆痣】大顆痣恐變惡!認識痣的種類和徵兆,不可忽視的癌症警訊

【大顆痣】大顆痣恐變惡!認識痣的種類和徵兆,不可忽視的癌症警訊

皮膚的墨蹟:痣,瞭解它們並預防惡性轉變

痣的成因
黑色素細胞存於皮膚中,製造黑色素,賦予肌膚色彩。這些細胞有時會聚集,形成痣,也就是色素母斑或黑色素細胞痣。後天的痣比先天的痣更常見,且幾乎人人都有。

大顆痣 Play

痣的種類
依外觀,痣可分為三類:
1. 結合痣:平坦或微凸,顏色均勻,尺寸小。
2. 複合痣:輕微凸起,顏色較深,可能有毛髮。
3. 皮內痣:凸出明顯,半球形,顏色變淡。

大顆痣

痣的惡性潛能
後天的痣,尤其符合 “ABCDE” 特徵的,惡性轉變的風險較高:”A” 對稱異常、”B” 邊緣不規則、”C” 顏色不均、”D” 尺寸大於 5 毫米、”E” 隨著時間改變。其他具有較高風險的痣包括:
– 被壓迫或摩擦的痣
– 常出血的痣
– 黏膜上的痣
– 甲溝下的痣
– 出現在肢端的痣(手腳)

痣的預防與治療
建議去除有惡性風險的痣,例如:
– 高頻電燒點痣:無痛,但可能留疤。
– 雷射點痣:無痛,多次治療後可去除,不易留疤。
– 切除法:適用於較大凸出的痣,會留下一條細細的疤痕。

點痣後的照顧
點痣後,應避免碰水,建議貼人工皮或擦藥膏。會結痂並自然脱落,過程中需防曬並避免辛辣、醬油及甜食。若有色素沉著,可在 1-3 個月後逐漸恢復。

痣與惡性黑色素瘤的區別
痣一般是良性的,但惡化成黑色素瘤的徵兆包括:
– 快速變大或凸起
– 黑色素過度沉著
– 瘙癢、疼痛
– 出血或潰瘍

大顆痣:特徵、分類與醫療處置

大顆痣是常見的皮膚問題,通常由黑色素細胞過度生長引起。它們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大小、形狀和顏色各異。

大顆痣的類型

類型 特徵
先天性巨痣 出生時就存在,通常位於頭部或頸部,直徑大於 20 公分
後天性巨痣 出生後出現,逐漸增大,直徑大於 10 公分
普通大顆痣 最常見的類型,直徑通常小於 10 公分,呈圓形或橢圓形

大顆痣的臨牀表現

  • 皮膚上隆起的黑色或褐色斑塊
  • 邊緣不規則或模糊
  • 表面可能光滑或粗糙
  • 可能伴有毛髮生長或潰瘍

大顆痣的治療

大顆痣的治療視其類型和嚴重程度而定。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觀察: 對於小而穩定的痣,可以選擇觀察。
  • 藥物治療:局部使用除毛膏或其他藥膏。
  • 手術切除: 對於較大或美觀受損的痣,可以進行手術切除。
  • 雷射治療: 使用雷射去除痣。
  • 冷凍療法: 使用液態氮冷凍痣。

大顆痣的注意事項

  • 大多數大顆痣是良性的,但部分可能有惡化的風險。
  • 如果痣發生以下變化,建議儘早尋求醫療協助:
    • 快速生長
    • 形狀、大小或顏色的改變
    • 出血或潰瘍
    • 週圍皮膚發紅或腫脹
  • 定期檢查大顆痣,有助於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 避免過度曝曬陽光,因為紫外線會增加痣惡化的風險。

延伸閲讀…

大型痣切除手術

痣變大=皮膚癌?醫曝「醜小鴨法則」看懂哪些痣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