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大夫祠
本祠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竇犨而建,坐落於山西省太原市尖草
前言


竇大夫祠,一處紀念春秋晉國賢臣竇犨的祠廟,屹立於太原尖草坪區上蘭村。它與冽石寒泉、趙戴文祠等名勝毗鄰,見證了歷史的興衰。
歷史淵源
竇大夫祠始建於宋代元豐八年,原名英濟祠,以表彰竇犨「開渠興利」之功。竇犨,字鳴犢,封地太原,因在其封地狼孟(今陽曲黃寨)開渠,造福一方,後人感念其恩澤,遂建祠奉祀。
地理位置
竇大夫祠坐落於太原西北約 20 公里處,地處汾河東岸,背倚二龍山,西臨烈石寒泉,東鄰趙戴文祠。其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蘭村站就位於祠旁,方便遊人前往。
文物保護
竇大夫祠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既有北方宮殿的雄偉壯麗,又兼具園林的精緻典雅。祠內現存有竇犨塑像、碑刻等文物,為後人提供了瞭解歷史的寶貴資料。
遊覽指南
遊覽竇大夫祠,可欣賞其建築之美,領略歷史之厚重。祠旁有烈石寒泉、趙戴文祠等景點可供一併遊覽,形成一條文化旅遊線路。
相關人物
竇犨(chōu),春秋晉國大夫,字鳴犢,封地在今太原。曾於狼孟(今陽曲黃寨)開渠興利,澤披一方。竇大夫祠即為後人感念其功績而建。
趙戴文,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其墓位於竇大夫祠旁,安寧靜謐,見證了太原的歷史變遷。
附表:竇大夫祠周邊景點
景點 | 位置 | 特色 |
---|---|---|
冽石寒泉 | 竇大夫祠西側 | 天然泉水 |
趙戴文祠 | 竇大夫祠東側 | 紀念山西省政府主席 |
二龍山 | 竇大夫祠北側 | 風景名勝 |
竇大夫祠:祭祀賢大夫竇嬰的祠廟
竇大夫祠,又稱竇漪房祠、竇皇后祠,是祭祀西漢時期賢臣竇嬰的祠廟。竇嬰,字方叔,清河郡觀津(今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人,漢景帝竇太后的兄弟,也是漢武帝的舅父。
緣起與歷史記載
竇嬰因直諫漢景帝而遭貶謫,後自殺身亡。漢武帝登基後,追封竇嬰為安國侯,並於景帝陵墓附近修建了竇大夫祠,以示懷念。
最早關於竇大夫祠的記載見於西晉時期張華的《博物志》。宋代歐陽修《歸田錄》中也有記載:「竇大夫祠,在棗柏北。」明代劉侗等所著《帝京景物略》則記載:「竇大夫祠,在西苑德勝門右十里,今廢。」
建築與格局
竇大夫祠的具體建築形態已難以考證,但根據史籍記載,祠廟規模較大,環境幽靜。祠內主殿供奉竇嬰神位,並有配殿、耳房等建築。
清代乾隆年間重修竇大夫祠時,祠廟佔地面積約20畝,整體呈長方形。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琉璃瓦頂。配殿、耳房各三間,均為硬山式建築。
祀典活動
竇大夫祠自修建以來,便成為漢武帝及其後代祭祀竇嬰的重要場所。每年春秋二祭,朝廷官員會前往祠廟祭祀,並舉行隆重的祀典活動。
祭祀儀式包括上香、獻供、朗誦祭文、奏樂等。祭文中頌揚了竇嬰的忠君愛國、正直敢諫的品格,祈求其保佑國家安寧、風調雨順。
文化價值
竇大夫祠不僅是一座祭祀建築,更承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它是漢武帝尊崇賢臣、慎終追遠思想的體現,也是中國古代祠廟文化的重要例證。
延伸閲讀…
竇大夫祠_百度百科
竇大夫祠
通過祭祀活動,竇大夫祠宣揚了儒家的忠孝倫理觀念,弘揚了忠臣直諫、為國盡忠的傳統美德。祠廟也成為文人墨客題詠憑弔之地,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和傳説故事。
祭祀對象竇嬰生平事蹟一覽表
人物 | 生卒年 | 主要事蹟 |
---|---|---|
竇嬰 | 約前203年-前154年 | 西漢政治家、將領,竇太后的兄弟,漢武帝的舅父。曾任太尉、丞相等職,因直諫漢武帝而遭貶謫,後自殺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