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古代食蔬,風味獨特
在古籍《黃帝內經》中,廬山五辛之一的「薤」,為一種鮮為人知的野菜,其音讀「ㄒㄧㄝˋ」,形似葱與蒜,易於混淆。薤的莖葉狀似葱韭,基部的白色鱗莖外觀如小型蒜頭,微披半透明的白色或淡紫色外膜,生食口感脆辣,風味獨特。


歷史悠久,分佈廣泛
薤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食用歷史悠久。目前於亞洲各國,如越南、柬埔寨、日本和寮國等均有栽培。傳聞薤由原住民帶入台灣,常於部落中尋見,為阿美族人喜愛的「火葱」。
特色表徵,容易辨識
部位 | 特徵 |
---|---|
葉片 | 管狀中空,與青葱相似 |
鱗莖 | 長卵形,類似小蒜頭,外膜半透明 |
組織 | 剖開後構造如洋葱 |
口感 | 生食脆辣,辛味較大蒜柔和 |
料理方式,風味多變
薤的食用部位主要為鱗莖,其料理方式多元。醃漬、熱炒、涼拌皆可。醃漬後的薤口感爽脆可口,而熱炒時搭配臘肉或香腸,更能突顯其辛香;涼拌時切絲代替洋葱,增添風味。建議食用前先汆燙,以適應其辛辣口感。
藥用價值,滋補強身
薤除了食用價值外,尚具備藥用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薤,性温,味辛,有散熱解毒、開胃消食、利尿通便之效。」其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滋補強身、預防疾病。在日本,薤亦稱「蕗蕎」,被廣泛用於各種料理中,如生鮮切片涼拌、裹粉油炸、煮粥、燉肉等。鮮度較不足的薤,經過烹煮後風味更佳。
食用須知,口感差異
薤的鱗莖在產季初時鮮嫩,可與葉片同炒食用。產季末期則僅適於食用鱗莖,因葉片已老化,口感不佳。新鮮的薤與醃漬過的蕗蕎,風味迥異,各有特色。
小結
薤,一種古籍記載、食用歷史悠久的野菜,其風味獨特,藥用價值豐富,料理方式多元。初嚐者或不習慣其辛味,但搭配其他食材或經由適當烹煮,其特有的風味定能征服味蕾,成為餐桌上的另一番獨特風景。
像蒜頭的東西:探索大蒜家族的奇特表親
「像蒜頭的東西」這個稱呼,涵蓋了一個種類繁多的植物,它們的外觀或氣味類似於大蒜,但卻擁有獨特且令人驚奇的特質。從微小的鱗莖到高聳的百合,這些表親為大蒜家族帶來了多樣性。
大蒜家族的廣泛家族
植物 | 特徵 | 用途 |
---|---|---|
小蒜頭(Allium sativum var. ophioscorodon) | 小型鱗莖,形狀較扁,味道較温和 | 防感冒、抗氧化 |
亞洲小蒜(Allium ascalonicum var. aggregatum) | 簇生鱗莖,風味濃烈,具有獨特的甜味 | 沙拉、湯品 |
野蒜(Allium canadense) | 多年生鱗莖,味道辛辣強烈 | 野生食品、調味料 |
大蕎頭(Allium cepa var. aggregatum) | 巨型鱗莖,質地柔軟,味道香甜 | 沙拉、烘焙 |
** французского чеснока(Scorzonera hispanica)** | 根部細長,表皮黑色,味道類似於大蒜 | 煮熟食用 |
大葱(Allium fistulosum) | 扁平葱狀葉,辛辣度低 | 香料、藥用 |
薤(Allium microthyrsa) | 球莖扁圓,葉片細長,味道較清淡 | 煎炒、涼拌 |
獨特的風味和藥用價值
這些「像蒜頭的東西」不僅外觀與大蒜相似,其風味和藥用價值也表現出相似性。它們通常具有辛辣、刺激性的味道,歸因於稱為蒜素的硫化物。蒜素被認為具有抗炎、抗菌和降膽固醇的特性。
栽培與料理
許多「像蒜頭的東西」很容易種植於家庭花園或花盆中。它們通常需要充足的陽光、排水良好且肥沃的土壤。與其他葱屬植物一樣,它們可以透過種植鱗莖、種子或分根來繁殖。
在料理方面,「像蒜頭的東西」可以用於各種菜餚,增添獨特的風味層次。它們可以生吃、炒熟、烘烤或醃漬。它們可用於沙拉、湯品、肉類料理、醬汁和烘焙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