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條件改善,人們對於身後事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然而,傳統觀念中講究風水寶地以庇佑子孫富貴,導致墓園開發濫觴,破壞自然環境和土地資源。


以觀音山為例,自古以來被視為風水寶地,即使身處觀音山風景特定區內嚴禁開發,卻仍違法搭建墓園,總面積超過四百公頃,其中不少大墓園遠超規範面積。原先風景如畫的觀音山,如今淪為濫葬崗。
《墳墓設置管理條例》雖在民國七十二年實施,限制墓園設置於編列為墓地的土地,卻難以挑戰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和信仰。濫葬問題遍及全國鄉鎮,在民間禁忌的掩護下,安然過關。
這種傳統觀念不僅浪費珍貴土地資源,也影響環境品質。當社會在探討如何節省土地和保護環境之際,殯葬思維和管理的現代化顯得迫在眉睫。觀音山墓園開發事件,正是一個契機,促使我們反思傳統習俗與現代思維的衝突,並審慎評估土地利用規劃和永續發展的未來。
墓園開發現況
開發規模 | 面積 | 規範 | 地點 |
---|---|---|---|
違法墓園 | 400+ 公頃 | 嚴禁開發 | 觀音山風景特定區 |
大墓園 | 2000+ 倍規範 | 觀音山 | |
合法墓園 | 限制於編列墓地土地 | 全國 |
傳統習俗與現代思維
傳統習俗 | 現代思維 |
---|---|
風水寶地 | 永續發展 |
濫葬 | 土地利用規劃 |
民間禁忌 | 環境保護 |
反思與展望
觀音山墓園開發事件,暴露了傳統殯葬觀念與現代土地管理思維的衝突,並引發我們對於土地資源利用和永續發展的重新思考。隨著社會進步和環境意識抬頭,殯葬思維的現代化和管理的規範化,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議題。唯有打破傳統禁忌,樹立正確的土地利用觀念,才能創造既符合習俗,又能永續經營的殯葬環境。
觀音山墓園:歷史悠久,環山美景的長眠之所
觀音山墓園座落在蜿蜒的觀音山山腳下,是一座歷史悠久、環境清幽的墓園。墓園依山傍水,蒼翠蓊鬱,為已故親人提供了一個莊嚴肅穆的長眠之地。
歷史淵源
觀音山墓園始建於 1930 年代,至今已逾 90 年。最初,墓園由地方仕紳捐地興建,作為安葬地方望族和名人先賢的場所。隨著時間推移,墓園逐漸開放給一般民眾,成為台北地區著名的墓園之一。
環境介紹
觀音山墓園依山傍水,背靠觀音山,面臨淡水河,佔地面積廣闊。墓園內遍植松柏翠竹等樹木,加上精緻的造景設計,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幽靜安詳的氛圍。此外,墓園設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祭祀廣場、休憩區和停車場,提供訪客便捷的祭拜環境。
墓位類型
觀音山墓園提供多元化的墓位類型,以滿足不同需求。墓位類型主要包括:
墓位類型 | 特點 |
---|---|
壁葬 | 將骨灰罈安置於墓壁內的龕位中 |
土葬 | 將棺木埋葬於地下墓穴中 |
草坪葬 | 將骨灰罈埋葬於草坪中,不設置墓碑 |
樹葬 | 將骨灰罈埋葬於指定樹木旁,與大自然共眠 |
其他設施
除了墓位外,觀音山墓園還提供其他設施,包括:
- 往生室:提供臨終者和亡者的靈位誦經、祭拜等服務。
- 公祭堂:可舉辦大規模的公祭或告別式。
- 花園區:設有美麗的花園和水景,提供訪客休憩和紀唸的空間。
- 環保塔:提供骨灰暫存和存放服務,符合環保觀念。
交通資訊
觀音山墓園位於新北市八里區,交通便利,可透過以下方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