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玉石在中華文化中佔有崇高地位,被賦予了驅邪避兇、鑑真祛病的寓意。因此,自古以來,玉石廣泛運用於祭祀禮器、身份象徵裝飾,甚至皇帝印璽也由玉石雕刻而成。現代社會除卻裝飾作用外,亦被作為護身符隨身佩戴。
玉石的具體定義歷來並未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在漢字文化圈,被稱為「玉」的礦物質種類極其廣泛。一般而言,符合美觀、堅硬、温潤特性的礦物均有可能被納入「玉」的範疇。然而,部分符合玉石定義的礦物,在習俗上並不被歸類為玉。如古代的「瓊瑰」現稱「瑪瑙」,「琅玕」則為「土耳其玉」,「水玉」即是現在所稱的「水晶」,而「漢白玉」實為一種大理石。
此外,出於商業盈利目的,一些商家也會為某些原先並非公認的「玉」類礦物,冠以「某某玉」的名稱。由於「玉」本身並無嚴格定義,此類命名行為通常也不會被視為違法。


第二部分:玉的種類繁雜
鑑於玉石種類繁多,在礦物學、歷史學及考古學上擁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再加上中國對「石之美者」的獨特理解,促使玉石的類別不僅繁雜,且模糊不清。
為瞭解決此分類混亂情況,社會上曾提出過各種明確的分類途徑,例如將「玉」定義為礦物學範疇,而將「玉石」視為包含蛇紋石、岫巖玉、藍田玉等其他傳統上被認為是玉的礦物。另一種分類方式則是將軟玉劃分為廣義與狹義之分,其中狹義的軟玉仍以透閃石、陽起石等物質為主,而廣義的軟玉則涵蓋了所有文化傳統上認定為玉的礦物集合。也有將軟玉僅定義為新疆和闐玉,其他一律視為「傳統玉材」,不一而足。
由此可見,最廣義上的「玉」應包含:
- 角閃石、陽起石類軟玉
- 硬玉,又稱翡翠,屬輝石類
- 綠松石
- 瑪瑙
- 岫巖玉
- 獨山玉
- 俄羅斯軟玉
- 馬來西亞軟玉
依照顏色劃分,則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等種類。
第三部分:軟玉與硬玉
硬玉又稱翡翠,屬輝石類,晶體結構為單斜晶系,具有完全解理。主要組成物為矽酸鋁鈉,出產於高壓低温下形成的變質巖地層。往往伴生於藍閃石、白雲母、硬柱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介於6.5至7之間,比重則落在3.25至3.35之間。翡翠的顏色取決於含有的鉻元素質量百分比,呈現白色或綠色。一般以白色泛綠的品種最為常見,但以翠綠色為尊。
軟玉的化學成分為鈣鎂矽酸鹽,晶體結構同樣為單斜晶系。顏色取決於透閃石和陽起石的成分比例。透閃石主要呈白灰色,而陽起石顏色則依據其含鐵量與鐵元素氧化程度,在深綠至紅棕乃至黑色範圍內變化。根據軟玉石質顏色,可細分為數種亞類:
- 羊脂玉:純白色,具油脂光澤
- 白玉:泛白色
- 青白玉:介於白玉與青玉之間
- 青玉:碧綠色
- 碧玉:深綠色
- 黃玉:黃色
- 墨玉:黑色
第四部分:新疆和田玉
產於新疆和田地區的和田玉,純度較高,礦物比重介於2.80至3.10之間,莫氏硬度在6至6.5之間。顏色因含有的礦物成分不同,呈現純白至霧狀黑的各式各樣,因而亦無固定解理形態。和田玉具有玉種中最強的韌性,不易破損。
第五部分:中國四大名玉
社會上流行所謂「中國四大名玉」之説,即和田玉、綠松石、岫巖玉、獨山玉。其中真正屬於礦物學上軟玉類別的僅有和田玉和透閃石質的岫巖玉。
第六部分:玉器的工藝與文化
伴隨著社會進步,玉器雕刻工藝日趨精湛。西元前16世紀,中國商代開始將玉器作為貴族的財富象徵。玉器也開始分擔政治器皿的職能,帝王在分封貴族、授予大臣財富時,玉器往往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河南殷墟,1976年出土的婦好(商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墓中挖掘出755件玉器,涵蓋了岫巖玉、和田玉等材質製成的玉龍、玉桂、玉璧、玉琮、玉盤等裝飾、配件、禮器。商代考古中亦發現了「跪坐人」等反映社會風尚的飾品。這些發現證明,玉器在商代已形成種類繁多、用途廣泛的體系,其樣式也從新石器時代的片狀物演進為較為精緻的配飾、雕刻,反映當時主要的工具青銅器加工技術已獲得極大發展。
第七部分:玉文化的演變
玉本身是大自然中的美麗石頭。所謂「玉之美者,玉也」。玉的質地堅硬而細緻,色澤均勻,晶瑩鮮麗。翡翠是玉,但反過來説,玉卻不一定是翡翠。
翡翠的名稱源自「翡」與「翠」兩隻鳥的名稱。雄性翡翠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為翡翠。翡翠的顏色千變萬化,多為白、綠、紅、紫、藍、黃、黑、粉紅等,是一種以硬玉為主的纖維狀礦物。
軟玉,即硬度低於翡翠的天然玉石,純度與質地上品的產自新疆和田,具備玻璃至油脂光澤,礦物比重落在2.80至3.10之間,莫氏硬度介於6至6.5之間。顏色取決於含有的礦物成分,呈現純白至霧狀黑等各式各樣。
第八部分:翡翠的加工
市面流通的翡翠製品,並非完全來自天然原礦石。一般而言,會透過以下步驟加工處理:
- 選料:根據原礦石的色澤走向、紋路、裂紋等特徵,決定用途。
- 設計貨形:依據原礦石的形狀、色深分佈、種質粗細,以及市場需求,設計需製造的貨品形狀。
- 打磨:以砂輪進行打磨,先用粗砂,後用細砂,由大到小進行打磨。
- 拋光:一般使用皮革面,另用一種粉末做為拋光劑,先用水調和光粉,塗抹在皮革上,使皮革半乾半濕,將翡翠表面拋光至發亮。
- 灰酸:去除加工過程中沾染的污漬,首先使用酸梅(有機弱酸)浸泡,再以灰水洗滌數小時,目的是去除加工過程中殘留的油漬。
- 燉蠟或噴蠟:使翡翠成品表面呈現光滑平整。方法分為以下兩種:
- 燉蠟:將川蠟融化於容器中並放入鍋中燉煮數小時,使液態蠟滲入翡翠表面凹坑及微裂隙中。
- 噴蠟:將翡翠成品置於烘爐中加熱至70°C至80°C左右,然後噴灑川蠟或使用雪片狀蠟粉塗抹。
玉:歷史、成份與文化意義
玉,一個帶著神秘與珍貴色彩的寶石,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它不僅見證了漫長的歷史,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玉的成份與性質
玉是一種礦物,主要成份為透閃石和陽起石。硬度在6.5至7之間,具有一定的韌性。玉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白、青、綠、黃、紅、黑等,其中尤以白色和青色最為常見。
顏色 | 主要成份 |
---|---|
白玉 | 透閃石 |
青玉 | 透閃石 + 陽起石 |
墨玉 | 透閃石 + 石墨 |
黃玉 | 透閃石 + 三價鐵 |
紅玉 | 透閃石 + 二價鐵 |
玉的種類
根據組成、顏色和產地,玉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和田玉:產於新疆和田,以其温潤細膩的質地而聞名。白玉是和田玉中最高級的品種。
- 岫玉:產於遼寧岫巖,是一種軟玉,質地比較細膩,顏色以綠色為主。
- 藍田玉:產於陝西藍田,是一種半透明的玉,顏色多為青白色。
- 祁連玉:產於青海祁連山,是一種硬玉,質地較為堅硬,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主。
-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是一種硬玉,顏色豐富多彩,其中以綠色和紫色最為著名。
玉的歷史
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良渚文化中,玉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當時的玉器主要以禮器和佩飾為主。到了商周時期,玉器製作技術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大量精緻的玉雕作品。漢代是中國玉器發展的鼎盛時期,玉器製作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後,玉器製作技術一直延續至今,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玉器文化。
玉的用途
玉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製作各種器物和裝飾品,包括:
延伸閲讀…
玉石_百度百科
漢語多功能字庫- 字頭「玉」
- 禮器:玉璧、玉琮、玉圭等禮器在古代祭祀和典禮中廣泛使用。
- 佩飾:玉佩、玉墜、玉鐲等佩飾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有裝飾作用,也有辟邪和祈福的寓意。
- 用具:玉瓶、玉碗、玉杯等用具在古代貴族階層中十分流行。
- 擺件:玉雕擺件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寓意深刻的紋飾而著稱。
- 首飾:玉戒指、玉耳環、玉項鍊等首飾是現代玉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的文化意義
玉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 象徵品德:玉被認為具有仁、義、智、勇、潔等美德,因此被用來製作禮器和佩飾,以祈求佩戴者具備這些品德。
- 辟邪驅兇:玉被認為具有辟邪驅兇的功能,因此人們經常佩戴玉器以保護自己。
- 延年益壽:道教認為玉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許多玉器上刻有長壽祈福的紋飾。
- 傳承文化:玉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承載著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具有深遠的傳承意義。
結語
玉,一個藴藏著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的寶石,它的歷史、成份、種類和用途多元豐富,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玉的品德象徵、辟邪功能、延年益壽和傳承文化等意義,賦予它獨特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