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墩】揭開基礎墩的設計秘辛!必讀的墩基礎準則與規範指南

【基礎墩】揭開基礎墩的設計秘辛!必讀的墩基礎準則與規範指南

墩基礎與樁基礎的區別與設計規範

引言

樁基礎與墩基礎在工程應用中略有差別,其設計規範也有所不同,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兩者間的差異,並解析適用於墩基礎的設計要求。

基礎墩 Play

特徵 墩基礎 樁基礎
適用場合 多層建築 高層建築、橋樑、港口
深埋深度 大於3m 深度超過基礎底面最小寬度
承載能力計算 考慮天然地基承載力和修正係數 僅考慮樁端土的端阻力
考慮側阻力 一般不考慮 考慮樁側土的側阻力
樁身長度 無樁身 具有樁身
荷載傳遞機制 直接傳遞至較深土層 透過樁身逐漸傳遞至深層土層
適用土層 上層土層較弱,下層土層較堅硬 無特定地層限制
適合結構 柱腳荷載較大 荷載較輕、均勻分佈

墩基礎的設計要求

基礎墩

墩基礎的設計應符合以下規範要求:

  • 基礎尺寸構造
    • 墩身直徑:機械成孔為800~1000mm,人工挖孔不小於800mm
    • 擴底墩中距大於3倍墩身直徑,淨距不小於1000mm
    • 持力層深度不小於500mm,中風化岩石時可直接置於岩石表面
  • 配筋構造
    • 墩身縱筋配筋率不小於0.20%,不小於8Φ12
    • 墩身縱筋通長或一半通長,其餘截斷長度不少於8根
  • 上部結構荷載分配
    • 基礎梁抗彎剛度大於墩身抗彎剛度的5倍時,只考慮軸向力水平力
    • 否則,上部結構柱底彎矩按抗彎剛度分配

墩基礎與樁基礎的比較

墩基礎多用於多層建築,其適用於上部土層較弱,下層土層較堅硬的場合。樁基礎則廣泛用於高層建築、港口、橋樑等工程,其可應用於各種地層條件。墩基礎的荷載傳遞直接至較深土層,而樁基礎的荷載透過樁身逐漸傳遞至深層土層。墩基礎不具有樁身,而樁基礎具有樁身。

總結

墩基礎與樁基礎的選擇取決於建築物的荷載、地基條件和成本等因素。墩基礎適用於埋深深度較大,且上部土層軟弱而下部土層堅硬的場合。樁基礎適用於各種地層條件,且荷載較輕、均勻分佈。認識兩者間的差異對工程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選擇合適的基礎類型,確保結構物的穩定和耐久性。

基礎墩:工程建築的堅固根基

基礎墩是工程建築中至關重要的結構元件,負責將建築物重量均勻傳遞至地基,確保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抗倒性。基礎墩種類繁多,每種類型具有獨特的用途和應用場景。

基礎墩種類

類型 説明 用途
鑽孔灌注樁 通過鑽孔,將鋼筋籠插入孔內並灌注混凝土 高層建築、橋樑等重型結構
沉管樁 預製混凝土樁,樁端閉合,利用壓載法或振動法沉入地層 離岸工程、碼頭等水下工程
鋼板樁 帶有相互連接的鋼板片,採用振動法或衝擊法打入地層 擋土牆、基坑圍護等臨時工程
淺基礎墩 地基深度較淺,直接將建築物重量傳遞至地表 低層建築、輕型結構

基礎墩設計與施工

基礎墩的設計和施工涉及以下關鍵步驟:

  • 地基調查:評估地層特徵和承載力,確定適當的基礎墩類型和深度。
  • 樁基設計:計算樁基數量、長度和佈置,以確保建築物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 施工技術:根據樁基設計,採用適當的鑽孔、打樁或灌注工法。
  • 品質管制:監控施工過程,驗證樁基的施工品質,確保符合設計要求。

基礎墩的重要性

  • 支撐建築物重量:基礎墩將建築物的重量傳遞至地基,確保建築物的結構穩定性。
  • 抗震抗風:基礎墩提升建築物的抗震和抗風能力,保障建築物的安全。
  • 減低沉降:基礎墩將重量均勻分散,減低地表的局部沉降,避免建築物傾斜破損。
  • 延長使用壽命:基礎墩是建築物的根基,其設計和施工品質影響著建築物的整體使用壽命。

結語

基礎墩作為工程建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扮演著支撐建築物重量、抗震抗風、減低沉降、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角色。其種類繁多,涵蓋不同的應用場景和地質條件。理解基礎墩的特性、設計和施工流程,有助於確保建築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延伸閲讀…

墩基礎設計規定及要求

墩基礎[用於建築的施工方式] – 抖音百科 – 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