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感謝您撥冗接受我們的採訪,讓校園裡更多的人認識您,也更瞭解【】課程的魅力。
初登講台的回憶


【】最難忘的教學經驗莫過於初登講台的時刻,那時的【】心情既激動又忐忑。原本在軍事學校授課的【】,轉而來到普通高校,教學上最大的差異在於學生年齡和學習環境的改變。
師生互動與課堂處理
平時,【】與學生們的相處模式如朋友般親近。但遇到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時,【】會採取循循善誘的方式,並明確説明不當行為的後果。
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誠實、守信、自律、關愛他人的基本道德素養。【】憂心,由於優渥的物質生活,校園裡部分學生可能缺乏奮鬥的志氣,容易陷入「温水煮青蛙」般的危機。
素質 | 普遍缺乏 |
---|---|
學習動力 | 積極主動 |
誠信品格 | 言行一致 |
關愛他人 | 同理心、助人 |
自律意識 | 時間管理、自我約束 |
【】勉勵學生們,應發揮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最後,【】寄語莘莘學子,在知識的海洋中勇往直前,不斷精進,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時代新青年。
如何透過「訪問老師的問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訪問老師的問題是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動詢問學生問題,引導其思考、建構知識並評量學習成果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師透過適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他們理解概念的能力,並促進課堂上的互動。
規劃有效的「訪問老師的問題」
為了規劃有效的「訪問老師的問題」,教師應遵循以下步驟:
- 設定明確目標:明確界定要透過問題達成的學習目標,例如澄清概念、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或應用知識。
- 選擇適當的層次:問題的層次應與學生的能力相符,挑戰性適中,才能有效促進學習。布魯姆分類學提供一個問題層次框架,可供參考。
- 使用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避免過於引導或封閉式的問題,例如「答案是什麼?」
- 考慮多樣性: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問題,例如有口頭提問、書面提問、探究式提問或評量式提問,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
「訪問老師的問題」類型
「訪問老師的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優點 | 缺點 |
---|---|
促進主動學習 | 可能耗費較多教學時間 |
提升理解能力 | 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提問技巧 |
促進課堂互動 | 有些學生可能不願意回答問題 |
評量學生學習狀況 | 課堂提問較難全面評量所有學生 |
結論
「訪問老師的問題」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策略。透過適當地提出問題,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並促進課堂上的互動。遵循明確的規劃步驟,選擇適當的層次和類型,並考量多元性,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訪問老師的問題」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延伸閲讀…
採訪老師要問哪幾個問題?
教師訪談參考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