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中華第一圖
自古以來,太極圖以其獨特魅力,在中華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起源於周敦頤的《太極圖説》,後經楊介、熊良輔等諸多哲學家的解讀,演化出不同形式的圖象,以表現太極的意義。
太極圖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陰陽魚圖案,由趙康謙收錄於《六書本義》,原稱「天地自然之圖」。它以白黑兩色陰陽魚相糾纏的形狀,形象地表示了太極生萬物的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


早在周敦頤的《太極圖説》中,就提出了太極化生萬物的觀念。他認為太極是無極運動的產物,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變化,又生出五行,五行相生相剋,化育萬物。
太極圖的淵源,相傳乃為宋朝處士陳摶所傳,原名《無極圖》。陳摶將《先天圖》傳於種放,種放又傳授穆修,再傳於李溉等人。最終,太極圖經穆修之手,流傳至周敦頤。
周敦頤在原圖的基礎上,加以解釋,提出「自無極而太極」的説法。他認為無極是形容太極的本源,無極而生出太極,象徵著道的起源。但南宋理學家朱熹將《太極圖説》重新註釋時,取消了其中的「自」字,將無極定義為太極的本質,進一步強調了道無本源的思想。
道教中,太極圖被視為大道化生萬物的象徵。道家認為,從太極分出陰陽,然後逐步化育出萬物。與道家不同的是,儒家將太極圖賦予了更為廣泛的含義,在儒家思想中,太極圖代表著仁義道德,是齊家治國之道。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陰陽魚太極圖的應用極為廣泛,從廟宇建築到中醫武藝,從書刊封面到企業標識,它的身影隨處可見,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號性元素。
陰陽魚太極圖:平衡與和諧的象徵
前言
陰陽魚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最重要的符號之一,代表著宇宙萬物的二元性、對立性和和諧統一。它在文化、藝術、醫學等領域廣泛應用,承載著深厚的哲學意涵。
陰陽魚的由來
《易經》中記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為陰陽,陰陽魚太極圖正源於「兩儀」。其黑白相間的魚形,象徵著陰陽兩種對立又統一的力量。
陰陽魚的含義
特徵 | 陰 | 陽 |
---|---|---|
顏色 | 黑色 | 白色 |
性質 | 柔軟、靜止 | 剛硬、運動 |
方向 | 下 | 上 |
象徵 | 水、冷、女性 | 火、熱、男性 |
陰陽魚相生相剋,但又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一個循環不息的平衡系統。陰陽平衡是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基本法則,也是中國古代思想中對和諧統一的追求。
太極圖的象徵
特徵 | 太極 |
---|---|
形狀 | 圓形 |
黑白相間 | 分割圓形 |
魚形 | 陰陽魚形 |
符號 | 道、宇宙 |
太極圖是一個圓形,象徵著完美的宇宙。黑白相間的陰陽魚形代表著宇宙中對立的兩股力量,而位於陰陽魚形之間的「虛點」和「實點」則象徵著陰陽轉化。
應用與影響
- 哲學:陰陽魚太極圖是中國道家思想的核心符號,體現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觀。
- 藝術:陰陽魚太極圖被廣泛應用於書畫、雕刻、建築等領域,成為一種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性元素。
- 醫學:陰陽魚太極圖在中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用來診斷疾病,指導治療。
- 武術:太極拳以陰陽魚太極圖為理論基礎,強調陰陽調和,剛柔並濟。
結論
陰陽魚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它體現了宇宙萬物的二元性和和諧統一。其對立又統一的性質,啟示著我們要尊重事物的多元性,追求平衡與和諧,以達致身心靈的圓滿。
延伸閲讀…
陰陽魚
陰陽魚(太極圖中間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