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傳
聖祖仁皇帝玄燁,乃愛新覺羅氏,順治帝子嗣。生於紫禁城景仁宮,幼承康熙號,在位逾六十年,居中國史冊之巔。
初登基,政由鰲拜把持。然玄燁智謀過人,成親政後,誅殺鰲拜,親臨國政。清三藩、平台灣、定雅克薩,挫俄羅斯於門外,奠定大清疆域之基。


康熙帝尊崇儒學,延攬漢臣,推行科舉,重用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洋傳教士,致力文化興盛。敕撰《康熙字典》、《康熙永年曆》,增進國威於海外。
然康熙晚年耽於逸樂,朝政廢弛,賦税徵收日益繁重,埋下大清衰敗之禍根。玄燁崩於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諡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三藩之亂
順治末年,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受封為藩鎮,守衞邊陲。康熙削藩,吳三桂起兵反叛,尚可喜、耿仲明附之。叛軍一度勢力雄厚,半壁江山幾陷危殆。
康熙帝御駕親徵,歷時八年,終平三藩之亂。一統大業,重歸於清。
湯若望與西洋傳教士
西學東漸,肇始於湯若望。康熙帝崇尚科學,重用西洋傳教士,使得耶穌會士湯若望、南懷仁等得以入仕為官。
湯若望精通數學、天文學,受孝莊皇太后賞識,欽天監監正。後因政爭蒙冤入獄,康熙帝親政後,為其正名,予以厚葬。
南懷仁承繼湯若望遺業,繼續傳播西方科技,協助中國繪製《康熙皇輿全覽圖》,對於中西文化交流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康熙帝在位時期的科技成就
康熙帝是一位科學愛好者,勤於學習西方科技。其時期,西洋科學大量傳入中國,促進社會生產力和文化進步。
《康熙字典》的編纂者,徵集全國各地文字,囊括古今字型,流芳後世。《康熙永年曆》的頒行,統一全國曆法,方便民生。此外,康熙帝還推動火器研製,火炮製造技術取得重大進展,軍力得到加強。
康熙帝的統治
玄燁即位之初,國政多有弊端。鰲拜專權,三藩跋扈,民不聊生。康熙帝罷鰲拜,削藩權,整治吏治,寬賦施仁。
康熙帝注重農業生產,輕徭薄賦, encourage人民墾荒。同時加強吏治,巡視各地,嚴懲貪腐。在他的治理下,經濟繁榮,文化鼎盛。
然康熙中後期清朝開始出現國力衰退的徵兆。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荒蕪,階級矛盾加劇。一些書籍遭禁,思想受到壓制,抑制了中國近代科技和政治思想的發展。
康熙帝的功績
康熙帝在位期間,平定三藩,驅逐準噶爾,雅克薩之戰,親徵蒙古各部,設立理藩院,維護邊疆穩定。尊儒抑佛,同時實施懷柔政策,改善民族關係。
他開海設關,促進貿易,延攬西洋傳教士,廣泛吸收中西文化精華。提倡科技,繪製《康熙皇輿全覽圖》,促進中國在世界地圖製中的領先地位。
康熙帝勵精圖治,奠定了清朝輝煌,堪稱一代明君。其統治時期,被譽為「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之一。
康熙帝:清朝盛世之君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三位皇帝,在位61年,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之一,其在位期間,清朝進入了康雍乾盛世的開端,國勢強盛,文化繁榮。
生平簡介
康熙帝出生於順治十二年(1654年),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由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輔政,年號「康熙」。親政後,康熙帝勵精圖治,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奠定了清朝穩固的統治基礎。
主要政績
事項 | 對策 | 成果 |
---|---|---|
平定三藩之亂 | 親徵徵討,軟硬兼施 | 平定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藩勢力 |
收復台灣 | 派遣施琅率領水師 | 成功收復鄭成功之子鄭經統治的台灣 |
重用漢臣 | 採納納蘭明珠、索額圖等漢臣建議 | 促進國家治理 |
整頓吏治 | 制定《聖祖仁皇帝實錄》 | 加強官員監督 |
文化繁榮 | 支持編纂《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 | 文化大興 |
擴張疆土 | 平定準噶爾、西藏等地 | 擴大清朝疆域 |
治國之道
康熙帝治國之道崇尚「經世致用」,注重務實和效率。其著名的治國理念包括:
延伸閲讀…
康熙皇帝
康熙_百度百科
- 馭臣之術:重用賢臣,制衡朋黨,維護皇權。
- 治軍之策:整頓軍備,加強訓練,提高軍力。
- 富民之方:減免賦税,發展生產,改善民生。
- 開疆之謀:拓展疆土,鞏固統治,維護國家安全。
歷史評價
康熙帝是清朝歷史上傑出的帝王之一,其在位期間,清朝進入康雍乾盛世的開端,奠定了清朝統治的基礎。其治國之道和文化成就至今仍為後世所稱道,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帝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