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地名】台灣地名:平坦地形「埔」和山谷「崁」

【台灣 地名】台灣地名:平坦地形「埔」和山谷「崁」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地名是人們與地方情感連結的媒介,反映了人們對地方的認同和定位,並展現地方獨特的地理及文化內涵。自有人類活動以來,台灣累積了大量地名,這些地名反映了各時期人們對地理、人文、社羣和文化的感觸,是探究這些領域的重要消息來源。]

地名分佈與族羣分佈的位置

在地圖上觀察新竹縣的地名分佈,發現「窩」字地名集中在楊梅鎮、湖口鄉、新埔鎮、芎林鄉等地區,其中以芎林鄉鹿寮坑溪兩側最為密集。立體地形圖顯示,這些「窩」字地名分佈在一系列山谷,地形呈現畚箕狀。由此可見,地名不僅反映了環境特色,也標示了族羣分佈的位置。

台灣 地名 Play

地名中的「厝」與「屋」

台灣許多聚落起源於少數房屋逐漸形成,地名中常見使用「厝」或「屋」代表房舍,前者多見於閩南族羣,後者則見於客家族羣。這些地名通常根據宗族、地緣或位置命名,如「陳厝」、「羅屋」、「南方厝」、「新屋」等。

台灣 地名

地名中的常用單字

語助詞「仔」是地名中最常用的單字,其次是「寮」和「厝」,反映了農業社會中人造建物的顯著地標性。「社」、「莊」等聚落單字也常見。「大」、「頭」、「新」、「下」、「頂」、「尾」、「內」、「中」等形容詞類單字多用於空間方位。「坑」、「埔」等地形單元與土地利用型式也是常見地名組成。

地名中的字詞頻率分析

以 Excel 軟體分析了 28,841 筆聚落類地名,得到字頻和詞頻結果如下表:

單字 字頻 詞彙 詞頻
14,876 1,183
10,765 1,119
7,852 1,086
3,678 1,057
2,954 1,048
1,287 1,031
1,253 974
1,227 891

台灣地名中的歷史與文化

台灣各地名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這些地名往往反映了該地區的地理特徵、原住民文化、開發歷史,以及不同時代移民的影響。從北部到南部,台灣各地名藴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北部地名

地點 地名由來
台北 “北部”,描述其位於台灣北部的地理位置
基隆 “雞籠”,以沿岸常見的雞籠嶼命名
淡水 沿淡水河畔發展,因河水鹹而得名
金山 盛產金瓜石金礦,故名
宜蘭 “平原曠野之地”,描述其平坦的地理環境

中部地名

地點 地名由來
台中 “台中盆地”,位於台灣中部的大型盆地
南投 “南投溪”旁的城鎮,因溪水色澤深沉而得名
彰化 “福佬話”中”公園”的意思,源自當地原有的大型公園
雲林 盛產芸香科作物,包括桂花、柑桔等,故名

南部地名

地點 地名由來
高雄 “打狗”,清朝時期荷蘭人對當地原住民的稱呼
台南 “台灣府城”的縮寫,曾為台灣省會
嘉義 “嘉義諸羅山”的簡稱,諸羅山為當地一座山峯
台東 昔稱”卑南”,後因港口位於台東半島,改名為台東
屏東 位於台灣最南端,故名

東部地名

地點 地名由來
花蓮 “奇萊山”的別稱,原住民語意為”美麗的峽谷”
台東 見南部地名説明
宜蘭 見北部地名説明

原住民文化與地名

台灣地名中也充分反映了原住民文化。原住民以他們獨特的語言為當地命名,例如:

地點 原住民語地名 漢語音譯
日月潭 Thao 達悟
玉山 Tunkazan 敦克爾山
阿里山 Takushan 達魯馬幹

這些地名不僅承載著原住民的文化與歷史,也成為台灣特有地名的一部分。

結論

台灣的地名豐富多樣,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從北部到南部,每一個地名都藴藏著動人的故事,反映了台灣多元的歷史、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透過深入瞭解這些地名,我們不僅能認識台灣的過去,還能體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

延伸閲讀…

可以開墾的平坦地形稱為「埔」;山地、丘陵間的小山谷或沖積 …

地名查詢 – 地名資訊服務網- 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