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金魚與山形金魚,雜交培育養殖難
引言:
金魚[Japanese goldfish]與錦鯉[Japanese koi]同源於野生鯽魚[crucian carp],品種繁多,包括突變、雜交和純化回交。其中,突變品種含有顯性致病基因,育種較為困難。而通過回交純化顏色的品種則勝算較大,原因在於,野生鯽魚歷經數千萬年演化,適應環境能力強,基因健康度高。因此,最容易飼養的金魚,往往是最接近原始狀態者,如草金魚[crucian carp goldfish]。


草金魚:抗壓強,飼養簡易
在草金魚中,赤草金魚[common goldfish]抗壓性最佳,外觀接近野生鯽魚,僅在體色上有所差異。它體型梭形,內臟和骨骼自然排列,對水質要求不高,即使水質混濁也不需更換。草金魚耐飢餓,即使長時間不餵食也不會死亡,一次餵食過量也不至於造成負擔。對於飼養環境並無嚴格要求,水池或魚缸[aquarium]皆可適應。
此外,草金魚遊動迅速,建議提供寬敞的水域,善於混養,且對疾病[disease]有較強的抵抗力,幾乎不會生病。唯一的風險在於,剛購買的金魚容易跳出魚缸,需隨時撈取避免脱水。
彗星金魚:與草金魚相近,遊動快速
彗星金魚[comet goldfish]是美國培育的一種草金魚品種,由紅白琉金與草金魚雜交而成。彗星金魚並未繼承琉金的短身,依然保持著草金魚的梭形體型,但色彩對比分明,燕尾形尾鰭。其體質強健,適合新手飼養,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是三爪尾和金色彗星。由於遊動快速,建議在户外開放水域飼養。
山形金魚:抗寒耐低温,尾鰭飄逸
山形金魚[Yamagata goldfish]來自日本山形縣莊內地區,是由和金與日獅雜交而來。其紅色集中於背部,各鰭為白色,是上品。由於含有獅子頭血統,部分山形金魚在成年後會長出頭瘤。山形金魚長勢較為緩慢,成年後各魚鰭會變長,尾鰭甚至會超過身體長度,猶如長袖飄揚,十分美麗,故有「袖舞金魚」之稱。
其他日本金魚品種
- 玉鯖金魚:山形金魚與鎦金雜交而成,外觀類似單尾鎦金,耐寒耐低温,適合北方飼養。
- 鐵魚金魚:體色呈鯽魚的灰色,成年後可能會變色為紅色、白色或紅白色,體型細長,適應能力強,容易飼養,但對水體要求較大。
飼養金魚的難點
- 突變品種:含有顯性致病基因,培育困難。
- 近親回交:為了純化顏色而回交,增加體質弱的風險。
- 野外鯽魚:適應環境能力強,但抗病力較差。
- 雜交後代:遺傳性不穩定,繁殖困難。
市場上購買金魚的難點
- 染色金魚:為增加觀賞性而染色,傷及魚體健康。
- 病魚:攜帶病毒或細菌,容易感染其他金魚。
- 假冒品種:以低價魚冒充高價品種,欺騙消費者。
金魚的基本飼養方法
- 水質管理:定期換水,保證水質清潔。
- 餵食:量少時多喂,一次餵食量不要超過魚體重量的2%。
- 換季護理:春季增強營養,秋季提前預防疾病。
- 疾病預防:定期使用殺菌劑消毒水體。
- 定時清理:清除殘餌和糞便,保持魚缸衞生。
山形金魚:日本最古老的金魚品種
山形金魚,又稱出目金,是一種原產於日本的古老金魚品種。其特徵為頭頂上突出的「出目」,以及圓潤飽滿的身體。在江户時代的文獻中,山形金魚被稱為「金魚中的王子」,可見其尊貴的地位。
特徵 | 描述 |
---|---|
出目 | 頭頂上方對稱生長,呈圓形或卵形的突出物 |
身體 | 短而圓潤,尾鰭寬大呈扇形 |
鱗片 | 由小鱗片組成,光滑且閃亮 |
顏色 | 常見的有紅色、白色、金色和黑色等 |
歷史
山形金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時代早期。據傳,1610年左右,愛知縣的農民將中國進口的金魚和本土鯽魚雜交,育成了這種具有突出眼球的新品種。由於其獨特的外觀和稀有性,山形金魚很快受到皇室和貴族階層的喜愛。
江户時代末期,山形金魚傳播到日本各地,並在各地發展出不同的品種。例如,宮城縣的飯坂金魚以其大出目和華麗的色彩而聞名;而新潟縣的佐渡金魚則以其小巧玲瓏的身形和多變的鱗片著稱。
養殖
山形金魚對水質要求嚴格,需要定期換水和保持水温穩定。其飼料以人工合成飼料為主,也可適當投餵一些活體餌料,如豐年蝦和水蚤。
與其他金魚品種相比,山形金魚的繁殖較為困難,出目突出的個體難以交配產卵。因此,在繁殖時需要選擇健康且出目發育良好的親魚。
愛好
山形金魚以其優雅的外觀和歷史價值而受到廣泛的愛好者追捧。在日本, существует許多專門飼育山形金魚的愛好會,舉辦各種展覽和比賽。
延伸閲讀…
山形金魚_百度百科
日本金魚- 抖音百科
此外,山形金魚也是一種流行的觀賞魚,被廣泛飼養在家中水族箱中。 其美麗的色彩和獨特の出目,能為家居環境增添一抹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