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方位探究
卦象方位之依據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乃先天八卦方位之理論基礎。此語以八種象徵物詮釋卦象,闡述其方位。


八卦方位之配對
- 乾坤相配,天與地定位;
- 震巽相配,雷與風相薄;
- 坎離相配,水與火不相射;
- 艮兑相配,山與澤通氣。
四象之起源
先天八卦排列形成太極圖,五個太極圖相連又成另一太極圖,此為先天八卦圖。雌雄相對,雌陽交會尋元空,天地定位方生萬物。故此四象為物種起源之分化。
乾坤相配,萬物之始
乾為陽,坤為陰,天地相合生萬物。乾父坤母之交配,產生四亥:
- 乾父得坤母第一次陰,生長女巽(風);
- 乾父得坤母第二次陰,生中女離(火);
- 乾父得坤母第三次陰,生少女兑(澤);
震巽相配,雷風之動
震為雷,巽為風,陰陽相濟,形成動態平衡。四亥:
- 坤母得乾父第一次陽,生長男震(雷);
- 坤母得乾父第二次陽,生中男坎(水);
- 坤母得乾父第三次陽,生少男艮(山);
坎離相配,水火之交
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濟,相輔相成。四亥:
- 乾父得坤母第一次陰,生長女離(火);
- 乾父得坤母第二次陰,生中女震(雷);
- 乾父得坤母第三次陰,生少女兑(澤);
艮兑相配,山澤之氣
艮為山,兑為澤,山澤相通,氣息流動。四亥:
- 坤母得乾父第一次陽,生長男坎(水);
- 坤母得乾父第二次陽,生中男艮(山);
- 坤母得乾父第三次陽,生少男巽(風);
先天八卦圖之意義
先天八卦方位有其深遠意義:
- 天地相合,尊卑有別;
- 山澤相通,氣息流通;
- 雷風相濟,動態平衡;
- 水火相輔,相生相剋;
- 八卦相錯,萬象更新;
-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水火不相射
水火不相射,顧名思義,水與火這兩種基本元素無法共存或相容。此一説法源自古代道家思想,認為水與火是陰陽二氣的具體表現,而陰陽二氣具有對立排斥的特性,因此水火無法和諧相處。
水火不相射的科學原理
儘管水火不相射是源自古代哲學的概念,但後來的科學觀察和研究也證實了此一説法的部分合理性。以下是一些説明水火不相射的科學原理:
- 滅火:水是常見的滅火劑,因為它可以快速冷卻燃燒物,並阻隔空氣與燃燒物的接觸,從而達到滅火效果。
- 隔熱:水具有良好的隔熱性,因此可以可用於隔離熱源,防止熱量傳遞。
- 冷卻:水具有高比熱容,可以吸收大量的熱量而不顯著升温,因此可用於冷卻系統,如汽車散熱器。
- 絕緣:水是良好的電絕緣體,因此可用於電氣設備的絕緣。
水火不相射的文化意義
除了科學原理和實際應用外,水火不相射在文化和哲學上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 道家思想:在道家思想中,水火不相射代表陰陽二氣的對立與平衡,是宇宙運行的重要原則。
- 風水:在風水學中,水與火被認為具有相反的屬性,因此在房屋的佈局中,水火應分開配置,以避免衝突和不協調。
- 文學和藝術:水火不相射的意象經常出現在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用以象徵衝突、對立或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