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獅:台灣傳統辟邪神物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劍獅作為辟邪神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藴。相傳,咬著北斗七星寶劍的劍獅源自道教,具有驅邪除煞的功效。其圖騰周圍的蝙蝠寓意「福氣雙臨」,而太極八卦則代表「逢凶化吉」。


劍獅造型與儀式
早期安平地區,劍獅造型常見於門楣或照壁上。其面貌兇惡,額頭上繪有「王」字或八卦圖案,圓眼怒瞪,咧嘴咬劍。放置時講究儀式和禁忌,需要請廟中道士或在家中作法開光,才能發揮靈性。
寶劍與色彩寓意
獅嘴所咬劍的數量和方向代表不同的寓意。左向右咬劍象徵祈福,右向左咬則辟邪;單劍辟邪,雙劍鎮煞。劍獅的顏色也與兵階相關:紫色最高,紅色次之,青色中等,黑色最低。安平地區常見紅色劍獅,反映了當時駐守將領的官階。
文化傳承與創新
隨著時代變遷,門牆上的劍獅逐漸減少。然而,劍獅文化卻通過文化產品的開發而得以傳承。諸多商品和藝術品以劍獅為元素,將其從門牆帶入家庭,變身為吉祥飾物,賦予傳統新意。
安平劍獅特色
安平劍獅中,以海山館附近民家門楣上的繪製劍獅最為知名。其額頭上的「雨漸耳」連筆字,據説可嚇退妖魔。另外,青色劍獅代表平民,為安平常見的民間信仰遺存。
造型 | 寓意 |
---|---|
獅嘴咬七星劍 | 驅邪除祟 |
太極八卦 | 逢凶化吉 |
蝙蝠 | 福氣雙臨 |
王字或八卦 | 神威鎮宅 |
顏色寓意
顏色 | 官階 |
---|---|
紫色 | 總兵級大將 |
紅色 | 副將 |
青色 | 中級官階 |
黑色 | 低級官兵 |
劍獅圖案——台灣傳統民宅的守護神
劍獅圖案是台灣傳統民宅常見的建築裝飾,以威嚴的造型和擬人的特色聞名。它源自於中國南方地區的辟邪獅,隨著閩南移民的到來傳入台灣,並與當地文化融合,衍生出獨特的造型和象徵意義。
劍獅的形制與特色
劍獅圖案通常雕刻於石材、磚瓦或木板上,呈現出立體或浮雕的樣式。其形制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類型 | 特徵 |
---|---|
立體劍獅 | 全身立體雕刻,體積較大,主要放置於門楣或屋頂之上。 |
浮雕劍獅 | 在平面媒介如石板或磚瓦上雕刻,厚度較薄,可見其輪廓線條。 |
影刻劍獅 | 在牆壁或門板上鑿刻出紋路,呈現平面化陰影效果。 |
劍獅的造型威嚴勇猛,身披鬃毛,張口露齒,手執寶劍或如意,展現出辟邪護宅的氣勢。它的頭部常刻有「龍生九子」中的「狻猊」或「吼」,彰顯其神聖與威嚴。
劍獅的象徵意義
劍獅圖案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
- 辟邪驅魔:劍獅張牙舞爪、手持寶劍的威武形象,用來嚇阻鬼魅、煞氣,保護房屋及其住户。
- 招財進寶:劍獅胸前常飾以如意或金元寶等吉祥物,象徵著招財進寶、富貴滿堂。
- 祈福納祥:劍獅的頭部或身上常刻有「福」、「祿」、「平安」等吉祥字樣,祈求家庭幸福安康。
- 鎮煞化災:劍獅安置於建築的屋頂或門楣等顯眼位置,能鎮壓煞氣,化解兇災。
劍獅的地域分佈與流變
劍獅圖案主要分佈於台灣南部,特別是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不同地域的劍獅造型略有差異,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地區 | 特色 |
---|---|
台南 | 劍獅造型較為寫實,重視細緻的雕工和表情刻畫。 |
高雄 | 劍獅體型較小,輪廓線條簡潔流暢,富有動感。 |
屏東 | 劍獅造型粗獷,強調面部的誇張表情和肢體動作。 |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民宅的建築形式逐漸改變,劍獅圖案的運用也發生了轉變。現代的劍獅更多地作為裝飾性元素出現在各種藝術品、紀念品和公共場所,其辟邪驅魔的原初意義逐漸淡化,轉而成為台灣傳統文化的一種象徵。
結語
劍獅圖案是台灣傳統建築中的重要文化遺產,它結合了中國傳統的辟邪獅概念與本土文化特色,展現出豐富的造型和象徵意義。隨著時代的演變,劍獅圖案的運用不斷拓展,成為台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延伸閲讀…
劍獅
【民俗採風】劍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