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星期】金木水火土星期:韓國、日本文化中的奧秘

【金木水火土星期】金木水火土星期:韓國、日本文化中的奧秘

星期與曜日の溯源與演變

古時七曜與七星的聯繫

古代中國人將太白星、歲星、辰星、熒惑星、鎮星等五星與太陽星、太陰星(月亮)合稱「七曜」。其中,「五星」與「七政」為同義詞,皆指五行之「金木水火土」以及日月。

金木水火土星期 Play

西方星期制的起源

蘇美爾人將神塔視為神明駐蹕之處,認為有七位星神輪流值勤,因而建立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後經古巴比倫人繼承,並傳至古埃及和羅馬,最終流傳至歐洲各國。

七曜曆法的引入

金木水火土星期

唐朝時期,七曜曆法經由中亞傳入中國。漢字意義上的七曜曆法起源於唐朝,並流傳至日本和朝鮮。

清末的「曜日」與「星期」

清末廢除科舉後,編訂名詞館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使用「星期」代替「曜日」及「禮拜」。「曜日」一詞表示「星期」,源自於七曜中的「曜」字。

禮拜的語源演變

「禮拜」一詞最初作為動詞,意為「禮拜之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固定詞彙,表示「禮拜日」。

日本對曜日製的採用

9世紀初,日本從唐朝引入《宿曜經》,促使官方曆法和貴族開始使用七曜紀日法。平民百姓則較少使用。明治初年,引入公曆後,日常生活才開始以星期為單位。

台灣與朝鮮的曜日製

台灣在日治時期使用七曜,戰後改成星期。朝鮮半島自17世紀初天主教傳入後,也開始使用七曜日(星期),但官方並不完全接受。1895年馬關條約後,朝鮮官方正式承認七曜。

中國傳統曆法與曜日

中原封建王朝的曆書中並未考慮日期與七曜的對照關係,而是使用二十八星宿和天干地支組合計日的系統。清代曆書中標註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的是干支日裏面的天干五行,與曜日無關。

表格:

時期 地點 稱呼
唐朝 中國 七曜
9世紀初 日本 七曜
17世紀初 朝鮮半島 七曜日
清末 中國 星期
1896年 朝鮮半島 星期
日治時期 台灣 七曜
戰後 台灣 星期

金木水火土星期:古人的時間智慧

前言
「金木水火土」一詞,常與傳統的占卜、擇吉等民俗信仰有關,但它也隱藏著古人對時間的巧妙運用。古人將「金木水火土」與一週七天相結合,形成「金木水火土星期」的概念,不僅方便日常生活,也藴含了豐富的哲學內涵。

金木水火土星期的由來
「金木水火土星期」起源於古代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説,將宇宙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古人認為,這五種元素相互生剋,循環不息,影響著天地萬物的變化。古人將一週七天分別對應這五種元素,形成「金木水火土星期」的概念。

對應關係
| 星期 | 元素 | 行星 |
|—|—|—|
| 禮拜一 | 金 | 月亮 |
| 禮拜二 | 木 | 火星 |
| 禮拜三 | 水 | 水星 |
| 禮拜四 | 火 | 木星 |
| 禮拜五 | 土 | 金星 |
| 禮拜六 | 金 | 土星 |
| 禮拜天 | 日 | 太陽 |

各日特質

禮拜一(金):金屬性,象徵剛強果斷、堅忍不拔。適合進行重要的決策和行動。
禮拜二(木):木屬性,象徵生生不息、温和仁愛。適合與人交流、學習新知。
禮拜三(水):水屬性,象徵順暢靈活、智慧變通。適合進行溝通、協調事務。
禮拜四(火):火屬性,象徵熱情奔放、積極進取。適合進行運動、創意活動。
禮拜五(土):土屬性,象徵安定包容、誠信可靠。適合進行收尾工作、理財規劃。
禮拜六(金):金屬性,象徵總結回顧、規劃未來。適合反省檢討、制定計劃。
禮拜天(日):陽屬性,象徵光明温暖、休養生息。適合休閒娛樂、陪伴家人。

應用與影響

結論
「金木水火土星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不僅是一個時間標記系統,更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影響了傳統民俗文化,更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瞭解和運用「金木水火土星期」的智慧,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並在現代生活中尋求平衡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