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在每個時代展現不同的風貌,從繩結紋的雛形到裝飾藝術的繁榮,它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藴。
在唐宋時期,中國結在服飾和器物裝飾中得到廣泛應用,開啟了發展的高峯期。明清時期,隨著工藝技術的精湛和審美需求的提高,中國結種類繁多,樣式新穎,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
清朝時期,中國結手工藝得到傳承,並流傳至今。通過陳夏生的努力,中國結在台灣得到復興,並在海峽兩岸廣為流行。


中國結的材料主要為線,絲、棉、麻、尼龍等材質應有盡有。線的色彩以單色為主,常見的是紅色、金色、綠色等,其中紅色最為傳統。輔助材料還包括圓珠、管珠、手工編織品等。墜子多採用玉石、金銀等飾物,相互搭配展現和諧之美。
從民俗符號的角度看,中國結源於「萬」字符號和「盤長」符號,它們分別代表陰陽祥和和生命繁衍的吉祥寓意。
中國結的設計具有共通性,通過數字符號和色彩符號的規約運用,表達美好的願景。數字符號「1」代表連綿不斷的吉祥,色彩符號「五色」體現喜慶祥瑞。
從繩結的實用功能到審美內涵的產生,從服飾裝飾到藝術提升,中國結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文化的演變和傳承。如今,中國結已成為一種備受喜愛的文化瑰寶,在海內外受到廣泛的青睞。
時期 | 特點 |
---|---|
明清時期 | 種類繁多、樣式新穎 |
唐宋時期 | 廣泛運用於服飾和器物裝飾 |
漢服時期 | 「束服之結」成為一種重要的應用 |
春秋戰國時期 | 繩結具備相當高的美學水平 |
新石器時代 | 繩結紋形式在陶器、青銅器上出現 |
遠古時期 | 原始的繩編產生,用於穿系、捆紮 |
壽字結:吉祥永恆的編織藝術
壽字結,又稱長命結,是一種吉祥永恆的編織藝術,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壽字結的起源
壽字結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其歷史悠久,相傳源自中國古代。據説,壽字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代表著長壽和吉祥。而壽字結則是在此基礎上演變而成,用於祈願人和事物長遠安康。
壽字結的編織方式
壽字結的編織方式並不明確,不同的地區和流傳版本存在差異。一般來説,壽字結是用一根紅繩或絲線編織而成,通過反覆的纏繞和打結形成一個形似「壽」字或「卍」字的結。
步驟 | 説明 |
---|---|
1 | 取一根紅繩或絲線,長度約為手肘的三倍。 |
2 | 將繩子的一端對折,形成一個環。 |
3 | 將另一端從對折處穿過環,拉緊。 |
4 | 重複步驟 3,形成一個「8」字形。 |
5 | 將左邊的繩端從右邊的環中穿過。 |
6 | 將右邊的繩端從左邊的環中穿過。 |
7 | 將兩個繩端拉緊,形成一個「卍」字形。 |
8 | 再重複步驟 5-7,形成一個「壽」字形。 |
9 | 將兩個繩端剪斷,留下適量長度。 |
壽字結的寓意
壽字結象徵著長壽、吉祥、幸福和好運。其寓意如下:
- 長壽:壽字結中「壽」字代表長命百歲。
- 吉祥:壽字結的結形似「卍」字,在佛教中代表吉祥如意。
- 幸福:壽字結的編織過程需要人手相傳,寓意著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 好運:壽字結的紅色象徵著喜慶,預示著福氣臨門、好運連連。
壽字結的應用
壽字結用途廣泛,常見於以下場景:
- 喜慶活動:壽字結常被用於婚禮、壽誕、喬遷等喜慶活動中,祈願新人長久幸福、老人長壽安康。
- 建築裝飾:壽字結可作為建築物上的裝飾,寓意著建築物的穩固和長久。
- 服飾配飾:壽字結可作為衣服、帽子、鞋子上的配飾,保佑穿戴者平安健康。
- 工藝品製作:壽字結可作為工藝品,如刺繡、編結、手工製作的裝飾品,表達吉祥如意之意。
壽字結的傳承
壽字結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其傳承主要通過以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