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畫在中國繪畫史中佔有獨特的地位,作為道釋人物畫中的佛教畫,羅漢信仰在中國廣泛流傳。]唐代以後,羅漢形象逐漸獨立,成為各階層信仰對象。
繪畫中羅漢形象以其異域色彩和宗教意味而著稱,五代後結合傳統人物畫風格,逐漸本土化。宋元時期羅漢畫創作達到鼎盛,南宋劉松年、李嵩等院體畫家為其中佼佼者。


羅漢畫由宗教題材逐漸走向賞玩,反映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大變遷。這幅筆法雅緻、設色古樸的《羅漢圖》出自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之手。
畫中羅漢神情入定,動作靈動,猿猴遞石榴、小鹿昂首仰望,景物繁密而不失章法。劉松年筆下的羅漢、樹石、動物皆臻其妙,體現了南宋中期繪畫的傑出成就。
羅漢的分類
羅漢在佛教典籍中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式,其中一種常見的分法是根據羅漢的數量:
類別 | 羅漢數量 |
---|---|
十六羅漢 | 16位 |
十八羅漢 | 18位 |
五百羅漢 | 500位 |
羅漢的形象
羅漢圖中的羅漢形象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特徵 | 描述 |
---|---|
光頭 | 象徵著斷除煩惱 |
袈裟 | 象徵著出家僧人的身份 |
錫杖 | 象徵著降伏魔障 |
託缽 | 象徵著化緣乞食 |
笑容 | 象徵著解脱自在 |
羅漢圖的歷史和流派
羅漢圖的繪製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印度古代的佛教藝術。隨著佛教的傳播,羅漢圖也傳入中國、日本等地,並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流派 | 特色 |
---|---|
中國羅漢圖 | 強調寫實主義,人物形象生動傳神 |
日本羅漢圖 | 注重裝飾性,背景華麗繁複 |
羅漢圖的意義和影響
羅漢圖不僅是佛教藝術的珍寶,也對中國和日本的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 宗教意義:羅漢圖是佛教信徒禮拜和祈求的對象,代表著佛法的莊嚴和慈悲。
- 藝術價值:羅漢圖作為繪畫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展現了畫師精湛的技藝和對佛法的理解。
- 文化影響:羅漢圖中的羅漢形象融入中國和日本的民間文化,成為民間傳説和神話的一部分。
表格:不同分類的羅漢數量
類別 | 羅漢數量 |
---|---|
十六羅漢 | 16 |
十八羅漢 | 18 |
五百羅漢 | 500 |
延伸閲讀…
羅漢圖_百度百科
宋劉松年畫羅漢軸< 精選圖像< 故宮Open Data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