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絲帶運動的起源與意義
源起於美國新罕布夏州柏林鎮,一場由性暴力倖存者發起的草根運動,象徵著對所有形式暴力的反對。目前已有 35 個國家響應該運動,主張:


- 暴力是一個學習過程,施暴者並非天生具有暴力傾向。
- 人們不應保持沉默,沉默將助長暴力行為,應成為反暴力之聲。
- 防治暴力應從個人做起,並鼓勵他人改變,大聲對施暴者説:「你的行為是不對的」。
除了象徵反暴力之外,紫絲帶還代表了:
- 癌症患者的平等權利:醫界人士發起「紫絲帶運動」,呼籲關心癌症病友,提供尊重與鼓勵。
- 罕見疾病和兒童人權:象徵著應保障患者或兒童的權益,不受歧視和被排除在外。
反暴力運動在澎湖
澎湖縣政府積極推動反暴力預防工作,致力於遏制家庭暴力,打造一個充滿愛與包容的社會。透過社政、衞生、教育、警政等部門的合作,以及社區參與,推動「零暴力、零容忍」的理念,讓反家暴意識深入社區。
為推廣「暴力零容忍」的觀念,澎湖縣政府鼓勵社區參與反暴力初級預防,凝聚共識,透過生動活潑的宣導方式,引領民眾關注防暴議題。同時,號召更多社區加入防暴行列,打造一個零暴力的家園。
社會處強調紫絲帶象徵著「反暴力」和「愛與和平」,呼籲社會大眾理解暴力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關注暴力問題的嚴重性,共同致力於終止任何形式的暴力。澎湖縣政府攜手全體市民,反暴力、終止暴力,打造一個安全、和平的環境。
紫絲帶由來
背景
紫絲帶最初是為了提高對愛滋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AIDS)的認識而使用的象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後期的美國。
關鍵事件
事件 | 年份 |
---|---|
克萊夫·瓊斯設計第一條紫絲帶 | 1991 |
紫絲帶成為愛滋病認識運動的象徵 | 1992 |
世界愛滋病日定於 12 月 1 日並使用紫絲帶作為象徵 | 1994 |
克萊夫·瓊斯的靈感
紫絲帶的創作歸功於美國藝術家克萊夫·瓊斯。1991 年 11 月,瓊斯為了紀念因愛滋病而去世的朋友和情侶,設計了一條紫絲帶作為弔唁的象徵。他選擇紫色作為絲帶的顏色,因為它象徵著王位和貴族,他希望這條絲帶能代表愛滋病患者所遭受的不公正對待。
擴大象徵意義
起初,紫絲帶是愛滋病認識的象徵。然而,此後它已被用於支持其他疾病和社會問題的意識運動。這些問題包括:
- 乳癌
- 胰臟癌
- 阿茲海默症
- 暴力預防
現代用法
今天,紫絲帶不僅是一條絲帶。它已成為以下事項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