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科、夜來香屬]**的藤狀灌木—夜來香,俗稱「夜香花」、「夜蘭香」[3]。其形態纖細,綻放於夏季至秋季時節,黃綠花朵於黃昏時分綻放,散發濃鬱馥郁香氣。在亞熱帶地區普遍見於庭院、窗畔等處,作為觀賞植物頗受青睞,甚至其花朵及花蕾也作為半野生蔬菜食用[2]。


夜來香喜愛温暖濕潤的環境,需陽光充足且通風良好,對土壤質地要求疏鬆富饒。儘管具有耐旱耐瘠的特性,但不耐澇或嚴寒。入冬後會進入落葉期,隨者春意盎然,枝葉復甦,腋芽或花芽逐漸萌發,形成側枝並展開花序。
夜來香小枝柔軟,覆有絨毛,並富含乳汁。對生葉片呈寬卵形或心形,具有七至九條由基部延伸的掌狀脈,邊緣及脈絡處分佈絨毛。花朵集結成傘狀聚傘花序的腋生形態,花冠裂片為五枚矩圓形花瓣,黃綠色調中帶著清香,夜間氣息尤為濃烈。副花冠亦為五枚裂片,質地柔軟,生長於合蕊冠之上,頂端逐漸收尖。花粉塊每房一個,呈橢圓形並直立於其中。果實呈披針形,外果皮厚實無毛,內藏寬卵形種子,頂端披覆白色絨毛。
夜來香不僅為園藝賞花之選,也具有藥用價值,其葉片和花朵能入藥,有鎮咳化痰的療效。此外,夜來香的花占卜象徵著個人散發著時代氣息,追求刺激冒險,並渴望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善於展現自身優點,掩飾不足,不過在愛情方面卻較為隨性,激情過後容易遺忘拋卻。
夜來香的近親—晚香玉,亦屬於夜來香屬的範疇。儘管同屬中約有十二種,但僅有晚香玉獲得廣泛栽培,品種數量較少。常見品種有:
- 白化種:芽變形成的單瓣品種,花朵純白無瑕。
- 墨西哥品種:單瓣,早生品種,全年綻放,尤其秋季花勢豐盛。
夜來香植物:夜間綻放的芳香氣息
引言
夜來香植物,又稱夜來香樹或夜香花,以其夜間綻放後散發出的濃鬱香氣而聞名。這種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灌木,因其令人愉悦的香味而廣受歡迎,但也因其對某些敏感人羣的負面影響而飽受爭議。
分類和描述
夜來香植物屬於夾竹桃科,是一種常綠灌木。其學名為 Cestrum nocturnum,夜間在 6-8 月間盛開,花朵通常為白色或黃色,具有細長的管狀花冠。葉片呈橢圓形,長約 5-15 公分,表面光滑有光澤。
化學成分和香氣
夜來香植物的香氣主要由苯乙醛、苯甲酸甲酯和吲哚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組成。這些 VOCs 在夜間濃度較高,會吸引蛾和夜行性昆蟲前來授粉。
芳香療法和傳統醫學
在芳香療法中,夜來香精油常被用於舒緩壓力、改善睡眠和緩解焦慮。在傳統醫學中,夜來香植物也被用於治療咳嗽、喉嚨痛和皮膚感染。
健康影響
儘管夜來香植物的香氣令人愉悦,但它對某些敏感人羣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一些人暴露在夜來香香氣後,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和嘔吐等症狀。對於這些易感人羣,建議避免靠近盛開的夜來香植物或使用含有夜來香精油的產品。
園藝栽培
夜來香植物在温暖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中生長良好。它們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陽光。在台灣,夜來香常被種植於公園、庭院或路旁。
常見品種和雜交種
夜來香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和雜交種,包括:
品種 | 特徵 |
---|---|
Cestrum nocturnum | 白色花朵,香味濃鬱 |
Cestrum diurnum | 黃色花朵,白天綻放 |
Cestrum elegans | 紅色花朵,香味温和 |
Cestrum parqui | 紫紅色花朵,香味強烈的矮生品種 |
注意事項
種植夜來香植物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夜來香植物的果實和葉片對人體有毒,食用會導致噁心、腹瀉和脱水。應避免讓兒童接觸這些部位。
- 夜來香香氣過濃時,可能會引起呼吸道刺激和過敏反應。
- 在密閉空間中燃燒夜來香精油,可能會導致空氣品質惡化。
結論
夜來香植物是一種香氣迷人的灌木,廣泛用於芳香療法和傳統醫學。然而,對某些敏感人羣來説,夜來香香氣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種植或使用夜來香植物時,應注意其潛在的健康風險。
延伸閲讀…
夜來香(夾竹桃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夜來香(蘿摩科夜來香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