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歷史】冷氣的歷史:從非人類吹到人類愛不釋手

【冷氣歷史】冷氣的歷史:從非人類吹到人類愛不釋手

空氣調節

概述

空氣調節是一種系統,用於控制空氣温度、濕度、潔淨度和循環。它具有類似於空調和暖器調節温度或濕度的功能原理。由於台灣、香港等亞熱帶地區氣候温熱潮濕,空氣調節主要用於製造冷氣,偶爾需要加熱。

歷史與發展

冷氣歷史 Play

  • 19世紀: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壓縮液化氣體可以冷卻空氣。
  • 1842年: 戈裏醫生利用製冰技術為佛羅裏達州醫院病人降温。
  • 後期 1902年: 威利斯·開利發明瞭現代空氣調節系統,以控制印刷廠的温度和濕度。這項發明為抽濕機奠定了基礎。
  • 1906年: 北愛爾蘭的皇家維多利亞醫院成為首座配備空氣調節的建築。
  • 1907年: 開利成立了美國加利亞空氣調節公司,後來演變為開利公司。

冷凍循環

  • 空氣調節利用熱泵將熱量從低温熱源傳遞到高温區域。
  • 壓縮機壓縮冷媒,提高其温度。
  • 冷凝器將熱量釋放到外部空氣中,冷媒壓力降低。
  • 蒸發器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冷媒壓力進一步降低。
  • 冷媒持續循環,而空氣温度隨著熱量移動而變化。

濕度控制

冷氣歷史

  • 冷卻的蒸發盤管會凝結空氣中的水蒸氣。
  • 水分被排出,降低空氣中濕度。
  • 較乾燥的空氣提高人體舒適度,一般設計成排放相對濕度在 40% 至 60% 之間的空氣。

環境影響

  • 早期使用的冷凍劑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
  • 目前已使用對臭氧層無害的冷凍劑,例如 R-410A。

其他技術

  • 吸收式冷凍機組使用燃氣渦輪發電機產生冷水。
  • 全熱交換機可以節省能源並引入過濾的室外空氣。

影響

  • 空氣調節改進了舒適度,並影響了各個行業和生活方式。
  • 它對現代城市和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冷氣歷史

冷氣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古埃及和古希臘時代,人們運用風力、水力和蒸發冷卻原理來降低室內温度。本文將深入探討冷氣的起源與發展,介紹歷代重要技術與關鍵人物。

古代時期

古埃及

早在4500年前,古埃及人已使用風塔(malqaf)來通風降温。風塔是一個垂直的煙囱狀結構,頂部有幾個敞開的窗口,風吹過頂部窗口時,會產生負壓,並將新鮮空氣從底部窗口吸入室內。

古希臘

古希臘人則使用水力冷卻器,稱為「psychrolutron」。psychrolutron由一個裝滿冷水的容器組成,容器底部的細孔噴出水滴,水滴在蒸發過程中吸收熱量,從而降低空氣温度。

近代時期

18世紀

1758年,蘇格蘭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提出了潛熱的概念,説明物質在液態蒸發或固態熔化時需要吸收熱量。此發現為現代冷氣機的原理奠定了基礎。

19世紀

1820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了氨的液化和蒸發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熱量的現象。這項發現成為製冷技術的關鍵突破。

1842年,美國發明家約翰·戈裏(John Gorrie)開發了第一台機械冷卻系統,使用氨作為製冷劑。然而,這台系統過於昂貴和不切實際,無法廣泛使用。

20世紀

1902年:ウィリス・キャリア發明首台現代空調
美國發明家ウィリス・キャリア(Willis Carrier)發明瞭第一台現代空調,該裝置通過蒸汽和冷水管道流動的冷水來冷卻空氣。

1929年:氟利昂問世
美國化學家託馬斯·米德利(Thomas Midgley Jr.)發明瞭氟利昂,一種無毒、不燃且高效的製冷劑,大幅推動了冷氣機的發展。

1950年代:家用分體式冷氣機普及
家用分體式冷氣機普及,內機安裝於室內,外機安裝於室外,分體設計提高了安裝和維護的便利性。

1970年代:變頻冷氣機問世
變頻冷氣機問世,使用直流變頻器控制壓縮機速度,能有效節省能源和降低噪音。

冷氣技術比較

製冷劑 優點 缺點
高效、低成本 有毒、易燃
氟利昂 無毒、不燃 温室氣體、破壞臭氧層
HFC(氫氟碳化合物) 無臭、不燃 温室氣體
HCFC(氫氯氟碳化合物) 過渡性製冷劑 破壞臭氧層

未來趨勢

現代冷氣機已發展得日臻完善,未來發展趨勢將集中於:

延伸閲讀…

歷史上第一台冷氣竟然不是給人吹的!

【潮科技】冷氣進化史| S-Care – 首頁

  • 節能:開發更省能源的冷氣技術,如利用餘熱或可再生能源供電。
  • 環保:使用環保製冷劑,如二氧化碳(CO2)和氨。
  • 智慧化:整合感測器和人工智慧(AI)技術,實現主動控温和遠端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