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造船業的輝煌
唐宋時期:造船技術的成熟期
- 船體規模不斷壯大,結構合理。
- 隋煬帝的龍舟高大宏偉,四層結構,配備眾多房間。
- 唐代內河船長達20餘丈,可載六七百人。
- 宋朝的”神舟”載重1500噸以上,大海船載重數萬石。
- 船體底部呈V字形,兩側下削,航行便利。
秦漢時期:造船業的第一個高峯
- 船隻數量龐大,樓船規模宏偉。
- 漢朝樓船高聳,設有多層甲板,裝備防禦設施,採用皮革矇蔽。
- 造船技術精湛,建造出巨大樓船,最高者達120步,可載2000多人。
- 南朝江南地區已能建造1000噸級大型船舶。
- 船隻種類繁多,滿足不同用途:客船、貨船、戰船等。
- 戰船類型豐富,包括艦、艨艟、油船、舳艫、艑、舫、艇、舠、舴艋、鬥艦、走舸等。
- 櫓的使用提高了推進效率,布帆利用風力,船尾舵便於控制航向。
- 南齊大科學家祖沖之發明千里船,利用人力踏車輪推進。
- 造船技術進步推動航海事業,開闢海上絲路。
遠古時期:造船業的萌芽階段
- 原始人類利用浮力工具渡水,如筏、獨木舟等。
- 隨著技術進步,獨木舟逐漸演變為木板船。
- 商朝時期,我國已掌握風帆技術,帆船出現。
- 周朝設立”舟牧”官員,專職船舶檢驗管理。
- 春秋戰國時期,舟船用於軍事,形成了戰船。
- 楚吳兩國的水戰規模宏大,顯示出當時的造船能力。
- 槳的發明進一步提高了船舶推進力。
古代舟
古代舟的種類與用途
古代舟的行駛主要仰賴風力或人力,其種類繁多,各有其用途:


船隻類型 | 用途 |
---|---|
帆船: | 利用風力航行,用於遠洋航行、運輸貨物。 |
槳船: | 船身配備槳,靠人力划行,用於短途航行、載運人員。 |
樓船: | 擁有數層甲板的戰船,用於海上作戰、運輸士兵。 |
走舸: | 小型、快速的戰船,用於偵察、襲擊敵船。 |
艨艟(ㄈēng xī): | 戰艦,體積巨大,裝備有衝角,用於海上決戰。 |
浮橋船: | 以船隻連結而成,用於橫渡河流、運送軍隊。 |
龍舟: | 華麗的儀式用船,用於慶典、賽事。 |
古代舟的結構與特點
古代舟的結構因應不同的用途而異,但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特點 | 説明 |
---|---|
船身: | 主要由木板拼接而成,並用防水材料封堵縫隙。 |
龍骨: | 船底的承重主樑,提供船隻強度。 |
甲板: | 船隻的上層,用於人員活動、裝載貨物。 |
桅杆: | 帆船上支撐風帆的桿子。 |
帆: | 揚起風力的布料,用於推進帆船。 |
槳: | 手划船槳,用於驅動槳船。 |
舵: | 控制船隻方向的裝置。 |
古代舟的發展和應用
古代舟的發展與航海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
年代 | 發展與技術 |
---|---|
先秦時期: | 舟楫的出現,用於河流航行。 |
春秋戰國時期: | 帆船和槳船的使用技術成熟。 |
秦漢時期: | 樓船的建造和使用,海上力量增強。 |
南北朝時期: | 走舸的發展,海上戰術更加靈活。 |
唐宋時期: | 航海技術的突飛猛進,艨艟和龍舟的規模和功能更完善。 |
元明清時期: | 航海事業發展達到巔峯,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航海技術的領先。 |
延伸閲讀…
【書杭· 每週一書】中國古代舟船到底存在過多少船型種類?
古代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