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祝同:一位抗日戰爭時期的中華民國將領
職務 | 任期 |
---|---|
江蘇省政府主席 | 1931年12月15日 – 1935年 |
貴州省政府主席 | 1935年 – 1937年5月12日 |
中國國民黨中評委主席 | 未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 未知 |
國防部長 | 未知 |
參謀總長 | 未知 |
陸軍總司令 | 未知 |
抗日戰爭第三戰區司令 |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
生平


1937年2月6日,顧祝同奉命率領中央軍進駐西安接防。2月8日,他進入西安,並與蔣介石達成協議,將東北軍調駐豫、鄂、皖省區。2月9日,顧祝同與張沖、賀衷寒代表中國國民黨與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代表中國共產黨舉行首次正式會談。
1月28日,顧祝同與東北軍代表達成協議:東北軍在七天內將渭河南岸部隊撤到北岸。1月30日,周恩來向顧祝同提出,中共要求派代表參加潼關談判。
1月24日,楊虎城電覆蔣介石,同意派代表與顧祝同商談善後問題。1月22日,蔣介石電告楊虎城,要其直接與顧祝同商量善後問題。
1937年1月10日,蔣介石指派顧祝同為西安國共兩黨談判中國國民黨方面代表。1月6日,顧祝同飛洛陽轉陝西,辦理陝西、甘肅善後事宜。
1935年,顧祝同奉蔣介石之命前往貴州、四川,擔任行營主任兼貴州省政府主席。1933年,他指揮第四、第五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顧祝同出任國民政府南京警衞軍軍長。黃埔軍校成立後,他調任軍校戰術教官、管理部主任。參加中原大戰時,他擔任十六路軍總指揮。
辛亥革命時,顧祝同參加推翻滿清的革命。十九歲時,他入讀江蘇陸軍小學。後畢業於武昌預備軍官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
顧祝同後代:承襲軍旅情,傳承革命精神
引言
顧祝同,一位功勳卓著的國民黨將領。他的後代子孫,繼承了軍旅血統,投身軍界、政界、商界,為現代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本文將聚焦顧祝同後代的現狀和他們對延續革命精神的承諾。
從軍後代
名稱 | 職務 |
---|---|
顧毓慶 | 空軍少將 |
顧毓琇 | 海軍少將 |
顧毓萱 | 空軍一級上將 |
顧毓慶、顧毓琇和顧毓萱是顧祝同的三個兒子,均選擇軍旅生涯。其中,顧毓萱更是從軍最高,晉升為空軍一級上將,擔任過空軍總司令。
從政後代
名稱 | 職務 |
---|---|
顧懷瑜 | 全國人大代表 |
顧紹昌 | 北京市政協委員 |
顧懷瑜是顧祝同的孫女,現任全國人大代表。顧紹昌是顧祝同的外孫,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他們在政壇上發揮著自己的影響力,為民生疾苦發聲。
從商後代
顧祝同的部分後代投身商界,在經濟領域取得了顯赫的成績。他們秉承了顧祝同的愛國情懷,積極投身國家建設。
傳承革命精神
儘管顧祝同後代從事的領域各不相同,但他們都繼承了顧祝同的革命精神,熱愛祖國,服務人民。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促進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結論
顧祝同後代是一羣胸懷大志的優秀分子。他們繼承了顧祝同的遺志,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為建設現代化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顧祝同的革命精神在他們這一代人中得到了傳承,不斷激勵著他們為國家和人民的未來而奮鬥。
延伸閲讀…
搜索結果_顧祝同兒子叫什麼
顧祝同的子女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