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水名、地名、姓氏
潁,水名,即潁河,源自河南嵩山, mündet 於淮河。亦為地名,位於河南登封縣,屬潁川郡。さらに、為姓氏,始見於春秋鄭國潁考叔。


《廣韻》解字
《廣韻》注音「餘頃切」,意為「以」。繁體字作「潁」。
五行屬性
潁屬五行水。
取名寓意
潁字取名並不多見,寓意平穩。
取名分析
潁字在取名中用於第一個字的比例較高,且男孩使用較多。
字形筆畫
潁字部首為「頁」,康熙字典筆畫數為十五劃。
特徵 | 解説 |
---|---|
水名 | 潁河 |
地名 | 河南登封縣 |
姓氏 | 潁考叔 |
音注 | 《廣韻》「餘頃切」 |
繁體 | 潁 |
部首 | 頁 |
筆畫 | 十五劃 |
五行 | 水 |
取名 | 寓意平穩,不多見 |
使用 | 第一字,男孩多 |
潁五行:中醫養生與疾病預防的基石
潁五行是中醫學中重要的概念,它將人體與自然界聯繫起來,認為人體的生理功能與五行:木、火、土、金、水密切相關,五行之間相生相剋,平衡健康。
五行對應
五行 | 對應器官 | 對應功能 |
---|---|---|
木 | 肝、膽 | 疏泄、調節情緒 |
火 | 心、小腸 | 温暖、興奮 |
土 | 脾、胃 | 運化、吸收 |
金 | 肺、大腸 | 收斂、肅降 |
水 | 腎、膀胱 | 滋潤、抑制 |
五行相生相剋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潁五行與養生
平衡五行的理論提供了養生保健的指導原則,通過調整飲食、起居、情志等方面,達到五行和協。
五行屬性 | 適宜食物 | 宜忌起居 | 情志調節 |
---|---|---|---|
木 | 綠色蔬菜、水果 | 春季養生 | 舒暢、樂觀 |
火 | 紅色食品、辛辣食品 | 夏季養生 | 心平氣和 |
土 | 黃色食物、香菇 | 四季平補 | 安定、踏實 |
金 | 白色食品、金屬製品 | 秋季養生 | 沉穩、堅定 |
水 | 黑色食品、魚類 | 冬季養生 | 滋陰、收斂 |
潁五行與疾病
當五行失衡時,會導致相應臟腑功能異常,產生疾病。
五行屬性 | 相應疾病 |
---|---|
木 | 肝氣鬱滯、膽結石 |
火 | 心火旺盛、口腔潰瘍 |
土 | 脾虛腹瀉、胃炎 |
金 | 肺氣虛弱、過敏性鼻炎 |
水 | 腎虛水腫、膀胱炎 |
預防和治療原則
基於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疾病預防和治療遵循以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