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與地支
導言
時辰與地支是中國古代用於紀時和計日的符號,在歷史和文化上佔有重要地位。十二時辰源自十二地支,後又衍生為二十四時辰制。


地支
地支,又稱十二支,共12個文字: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起源有不同説法,包括觀察木星公轉週期、北斗七星運行軌跡等。地支用於表示次序和時日,如十二生肖。
時辰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將一晝夜按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十二個時段,每段稱為一個時辰,合現今兩個小時。十二時辰的出現時間不明確,大多認為是在先秦時期。
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分別為:
- 子時:23點到1點
- 醜時:1點到3點
- 寅時:3點到5點
- 卯時:5點到7點
- 辰時:7點到9點
- 巳時:9點到11點
- 午時:11點到13點
- 未時:13點到15點
- 申時:15點到17點
- 酉時:17點到19點
- 戌時:19點到21點
- 亥時:21點到23點
二十四時辰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流行過二十四時辰制,即以十二地支和四維八幹組成。四維表示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幹分別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
地支與五行
十二地支與五行相對應:
| 地支 | 五行 |
|—|—|
| 子 | 水 |
| 醜 | 土 |
| 寅 | 木 |
| 卯 | 木 |
| 辰 | 土 |
| 巳 | 火 |
| 午 | 火 |
| 未 | 土 |
| 申 | 金 |
| 酉 | 金 |
| 戌 | 土 |
| 亥 | 水 |
地支與生肖
十二地支與生肖相対応:
| 地支 | 生肖 |
|—|—|
| 子 | 鼠 |
| 醜 | 牛 |
| 寅 | 虎 |
| 卯 | 兔 |
| 辰 | 龍 |
| 巳 | 蛇 |
| 午 | 馬 |
| 未 | 羊 |
| 申 | 猴 |
| 酉 | 雞 |
| 戌 | 狗 |
| 亥 | 豬 |
時刻十二支時間:古代中國的時間系統
在古代中國,十二支是時間測量的重要系統。它是一個由十二個動物組成迴圈,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於表示白天和夜晚的十二個時辰。
時辰 | 十二支 | 時刻 |
---|---|---|
05:00-07:00 | 寅 | 寅時 |
07:00-09:00 | 卯 | 卯時 |
09:00-11:00 | 辰 | 辰時 |
11:00-13:00 | 巳 | 巳時 |
13:00-15:00 | 午 | 午時 |
15:00-17:00 | 未 | 未時 |
17:00-19:00 | 申 | 申時 |
19:00-21:00 | 酉 | 酉時 |
21:00-23:00 | 戌 | 戌時 |
23:00-01:00 | 亥 | 亥時 |
01:00-03:00 | 子 | 子時 |
03:00-05:00 | 醜 | 醜時 |
每個時辰代表兩個小時,從寅時(早上 5 點至 7 點)開始,到亥時(晚上 9 點至 11 點)結束。子時(晚上 11 點至凌晨 1 點)開始了一個新的輪迴。
使用
十二支時間系統在許多方面都被使用:
- 農業:根據季節和植物生長週期安排農業活動。
- 貿易:打開和關閉市場,規劃航行時間。
- 宗教儀式:確定祭祀和祈禱的吉祥時間。
- 醫藥:根據特定時辰治療不同疾病。
- 軍事:制定作戰策略,協調軍隊行動。
現代影響
儘管十二支時間系統不再廣泛用於測量時間,但它仍然在傳統習俗、語言和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例如:
- 農民曆:仍然使用十二支和時辰來預測天氣、時令和農作物收成。
- 命理學:個人出生時間的十二支被認為會影響他們的命運。
- 中醫:十二支與不同的身體器官和經絡相關。
- 成語:“雞鳴狗盜”(凌晨),“子醜寅卯”(時間流逝)等成語源自十二支時間。
結論
延伸閲讀…
間天干地支十二小時與十二時辰對於時間對照表
地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二支時間系統是古代中國測量時間的獨特而全面的系統。它在各個方面都有應用,並在現代文化中留下了持久的影響。瞭解這個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欣賞古代中國的智慧和它對當今社會的持續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