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音症:噪音的煩惱與健康影響》
面對日常環境中的噪音,有些人的反應異常強烈,甚至引發極度憤怒。這並非情緒問題,而是可能是患上了「恐音症」(misophonia)。恐音症患者對特定聲音極度敏感,例如咀嚼聲、指甲聲、鼻涕聲、滑鼠點選聲,甚至連喝水聲都能觸發他們的不適感。


恐音症並非單純的聲音敏感,而是會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顯著影響。研究表明,恐音症患者往往伴有焦慮、憂鬱和精神疾病症狀。此外,他們也可能出現肌肉緊張、血壓升高、心跳加速、體温升高等生理反應。
恐音症的成因目前尚不明確,後天環境和遺傳因素可能都扮演了角色。隨著時間推移,患者對噪音的敏感度會逐漸加劇,甚至發展出攻擊行為,影響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
偏頭痛:常見的疾病,但不可小覷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全球約 15% 的人口受其影響。女性的發作率遠高於男性,尤其集中在 20 至 50 歲之間。
偏頭痛不僅僅是頭痛那麼簡單,它通常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怕光、怕噪音等症狀。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並不清楚偏頭痛是一種疾病,以為它只是一種症狀而忽視治療。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導致頭痛更加嚴重。
偏頭痛的預防和治療
偏頭痛的成因複雜,包括壓力、飲食、情緒、睡眠品質等因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建議,適當的預防性治療是關鍵,可以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和嚴重性。
常見的預防性藥物包括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抗憂鬱藥。此外,肉毒桿菌素針劑治療和 CGRP 單株抗體製劑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急性發作時,通常使用一般止痛藥物對症治療。
控制偏頭痛,遠離困擾
為幫助民眾正確認識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提出了「偏頭痛超前部署 123 懶人包」:
- 及早瞭解偏頭痛的症狀。
- 找出誘發偏頭痛的因素。
-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對症下藥。
遵循這些建議,您可以有效控制偏頭痛,不再受其困擾,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怕吵者生存指南:從環境改善到心理調適
對於怕吵人士來説,生活中的各種噪音來源無疑是極為痛苦的折磨。以下是針對怕吵者提供的一系列應對策略,從環境改善到心理調適,助您減緩噪音對身心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