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園是整個汕頭埠標誌,上世紀30年代開始,公園和中山紀念亭成為了汕頭埠商業旺地代名詞,筆者近期接觸部分史料,公園由來、形成進行探究。
汕頭小公園: 始於1926年規劃 汕頭小公園稱,始見於汕頭公司印製「汕頭地圖」。此圖刊印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下標記「The new plan of Swatow
municipality」(汕頭市政當局規劃),安平馬路昇平路中間,黃色長方形標記,上書「公園」三字。範市範其務,廣東大埔人,民國十四年底(1925年)出任汕頭市第八任市長,民國十六年底(1927年)離任。範其務人雖然昇平路安平路中間處命名為「公園」,並標記黃色,意為建成,但蕭冠英接任後一系列資料看,當時小公園建成,安平路、昇平路完全建成。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汕頭官民公園處稱「昇平路圓週」,這是汕頭小公園第一個稱謂。
實際上,昇平路圓週形成,民國十二年(1923年)民國十五年(1926年)之間。蕭冠英,廣東大埔人,兩次任汕頭市長,第一次民國十二年(1923年)初,任期僅短短四個月,而民國十六年(1927年)則出任汕頭市長,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離任。蕭冠英第一次任期雖短短四月,重視道路規劃,當時讓工務科繪製「汕頭市改造計劃圖」。這圖中,昇平路圓心出現,此處是多條街巷交界處,福合溝填平。這意味著,範其務任上著手改造,出現了圓形區域。
公園前身: 昇平路圓心,五路交叉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出版《汕頭市市政公報》第三十六期,有一市長黃開山寫「批飭築圓週昇平路止功」批示。此批示寫道「查安平路上段計劃圖案,係居平路起圓週昇平路止,該會既負贊勷政府建築馬路義務,自應勉為其……所請築鎮邦街尾六二號止一節,照準,負擔該圓週拆讓鋪屋賠償費辦法……應俟再行廳體形,設法補助。」這一段是回復「安平路上段築路委員會」批示。可見到1928年,安平路沒有徹底建成,安平路上段(今居平路到公園一帶)當時是各類小街巷錯綜其間,因此讓沿街鋪戶成立築路委員會推動。
而這一築路委員會當時希望安平路不要修到昇平路圓週,而是修到鎮邦街尾(今鎮邦街頭1號處)。該築路委員會上呈報告寫道「……此力所逮,應命。查安平路原鎮邦街尾止,以外昇平路口圓心,系屬五條馬路口,乃市政建築物,為全市公共範圍。況本段安平路全路路線得十分之二,安能負擔本市公共範圍。」
這裡說明了一個問題,昇平路圓週雖範其務頒布市政改造規劃前後隨著昇平街改建而形成,但當時安平路上段沒連接到這部分。此外,昇平路圓週,是「五條馬路口」交叉處改建而成,是昇平街、行街、順昌街、打錫街、鎮邦街。公園交通功用: 圓形交通島
公園前身昇平路圓週設計,是基於國平路南北兩段、昇平路東西兩段以及安平路而服務,因此,當徐家巷(今國平路北段)、打錫街、行街、順昌街拆遷形成新路時,汕頭市政廳決定設置這個圓週。 「圓週」實際上是俗稱,是傳統道路交通設計圓形交通島。圓形交通島主要是控制車輛行駛方向,保障行人安全,所以車道之間設置高出路面島狀設施,種植綠色植物。這是范其務參考了歐美國家後,基於道路建設需要定下交通方案,足以見得汕頭市政廳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有都市交通規劃思想。
而「公園」開始替代「昇平路圓心」一類稱謂,民國二十年(1931年)開始,這基本和小公園開始種植綠色植物以及設置噴泉、假山時間相若。因為安平路上段修築完成後,公園基本成形,成為「公園」。民國二十年(1931年)《汕頭市政公報》第六八、六九、七零期合刊有市長訓令一則,內容「訓令公安局飭屬督拆公園篷寮並保護園內數目任採拆」,內記載了成立公園委員會組織修築小公園,並寫道「惟建築費三千限在案,茲工程師業設計繪定圖則,昨並派工補樹,日間開始建築。現據監工員林漢傑報告,該公園內,尚有一二篷寮遵拆去……初植數目,宜設法保護……」這一部分看出,1931年小公園在建築中,而且範圍應,可以容納「一二篷寮」。這些篷寮戶是當時拆建安平路受影響者,因為家貧並且獲得補償,置身於此,後來市政廳派消防隊進行,讓他們另覓居住處。
公園另一個秘密: 水克火,八方來聚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印尼僑商李柏桓原番葛街地上建成了七層南生公司大樓,但是經營不善,不到一年倒閉,隨後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李柏桓四層即百貨賣場、中央酒樓賣堂弟,而自己經營五到七層中央旅社。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李柏桓倡議建設小公園中山紀念亭一事成為了富商戰傳奇色彩故事,包括傳聞陳濟棠手下年楊幼敏此事出謀劃策,楊幼敏素善謀略,李柏桓同為梅縣同鄉,有此私交並奇怪。
不過,公園中山紀念亭倡建,商業考慮外,有其傳統堪輿意識暗合其中。一開始,昇平路街心圓形交通島設計噴泉,美觀外,有化解安平路、昇平路西段形成如「剪狀路煞」考慮。雖然當時民國市政廳多次駁斥說,如到一些寺廟善堂焚燒「神方刻板」、禁止市內開展「醮儀」(宗教科儀),但小公園建設委員會多週邊商戶組成,有囿於囿於舊識者,認為「剪狀路煞」屬火,如果街心圓週只植樹木,那便是「木生火」,「商祺」。因此,公園委員會經費下(上文所述三千銀元限)設置了噴泉,或是希望「水克火」。
但南生公司開業前後,公園於經費,噴泉成一灘死水,失於管理。南生公司東山再起時,週邊商戶倡建中山紀念亭,對可能出現競爭手進行壓制外,籌建此亭一眾商戶希望此亭可「化煞吉」。但噴泉維護、費用高昂,轉以「中山紀念亭」名籌建,不僅易得市政廳批准,可亭角裝飾螭龍,此乃龍子海獸,多少暗合「水克火」心理。此外,中山紀念亭暗合「八方來聚」義,老一代汕頭人謂公園恰如「八腳蜘蛛」,這「八腳」其實八條小公園道路,是昇平路東、昇平路西、國平路南、國平路北、安平路、行街、老潮興街、延壽直街。
無論是否有堪輿五行助力,多條街路可通到此,公園人流密集,加上公園修亭後於眾人玩賞休息,成了商業旺地。,周邊商戶「亭而興」,價負責修建小公園亭上海裝潢社是「亭成名」,週邊商戶請上海裝潢社設計建造了騎樓,是安平路上段騎樓多此社所造。安平路藝華館騎樓下方,還保留著「1935設計裝潢
上海裝潢社」字樣,是公園中山紀念亭影響力的另一註腳。如今公園中山紀念亭風波,但縱橫商海賈離去。公園變成汕頭開埠百年文化縮影,駐足,每思及前人事,讓人深思玩味。
汕頭市小公園是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有假山、噴水池,樹有”萬國來朝”牌。 1934年4月續建一座八角樓,紅柱綠瓦,亭四周築石椅,名”中山紀念亭”,稱公園。
如果汕頭遇見你鄭欽龍 – 2015中國華語音樂第一冊公園片區是汕頭市區城區勝跡和歷史商業區見證,其中坐落中心位置小公園亭,一個能喚起一輩汕頭人、海外遊子懷舊思鄉地方。今天,小編你複述這段歷史。
所以,我們應該妥善地保護這座有價值歷史建築,對留住城市歷史文脈具有作用。廣義「公園」包狹義「公園」以外,還包括它週邊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以及兩側舊街坊和街道,人們稱為「四永一昇平」,加上東部舊「鹽埕頭」、北面亭、南面「汕頭港」,
說起汕頭老城區,提起汕頭小公園。汕頭小公園,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汕頭市區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狹義小公園,指位於公園片區核心中山紀念亭。
建築有著靈魂,雖然身不能動,口不能言,茫茫樓宇間,卻能牽動縷縷因緣,尋覓著主人。提到民國建築,大家第一想到是南京、北京、上海、杭州江南城市,緊接著會想到廣州、天津、武漢大城市。
蕭冠英繼任汕頭市政廳廳,他改良都市先務,提出擴張汕頭市區並分區建設計劃。劃韓江西北之火車站、洄瀾橋工業區;舊日中英續約中所開商埠及沿海而東填市區商業地;住宅區則市區東北部。
公園中山紀念亭地址:公園中心作為小公園開埠區核心地標這座中山紀念亭,是海內外潮人汕頭這座城市核心情結。
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開放經濟特區之一、海西經濟區組成部分。汕頭潮汕文化歷史、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個分支。
汕頭市小公園老城區是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鼎盛時期發源地,汕頭市人文經濟發展中,起著一個承先啓後決定性作用。整個老城區,其地理風貌和格局形成,風水論有著不可分割關係作用性,民間流傳著一些公園老城區風水和個別代表性建築物風水趣事、軼聞。
汕頭市小公園老城區是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鼎盛時期發源地,汕頭市人文經濟發展中,起著一個承先啓後決定性作用。整個老城區,其地理風貌和格局形成,風水論有著不可分割關係作用性,民間流傳著一些公園老城區風水和個別代表性建築物風水趣事、軼聞。
汕頭市小公園老城區是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鼎盛時期發源地,汕頭市人文經濟發展中,起著一個承先啓後決定性作用。整個老城區,其地理風貌和格局形成,風水論有著不可分割關係作用性,民間流傳著一些公園老城區風水和個別代表性建築物風水趣事、軼聞。
八卦陣圖,風水論而言,只要是運用得,佔吉位(位置) ,收益。
八卦陣圖,風水論而言,只要是運用得,佔吉位(位置) ,收益。
汕頭老城城區整體風格和個別標誌性建築風水汕頭濟興衰關係,汕頭小公園區爲條條馬路通碼頭,而且每一條馬路能相通,歷史背景下,佔盡了交通上,適用時代需求,創造了汕頭建埠後時期人文經濟鼎盛,有其整體風水規劃合理、外,整個活動八卦風水格局中內八卦陣圖運用中,入住汕頭商埠各大商賈集團,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卦圖中陰陽五行屬性,九宮八門吉凶論說基礎上,進行了一場風水戰,各條馬路上具有代表性羣體中,具有其八卦中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屬性吉凶潛在意識存在,諸多例證且一一舉說,我們可以直接論述一下爲有代表性建築體:南生公司(百貨大樓) 汕頭市政府辦公樓(舊市政廳) 風格風水位置意義。先賢風水師汕頭艮龍乾山艮宮穴生旺生吉地,進行活動演布成內八卦,南生公司大樓位居演變後八卦中艮位,生生之位,是八卦中中心樞紐所在,適合做百貨貿易行業,艮宮八卦數理中爲七數,此說法,其建造過程和其家淵中難求證,南生公司創始人李柏恆,大樓建造初,本來計劃建造四層,但中途李柏恆臨時改變計劃,設計師支持情景下,倉促改變計劃建成七層,其中原因,我想只是:李柏恆認爲此地寸土寸金原因而已,有一個原因:李柏恆喜歡探究命理學、風水學,講究重視風水論。他身邊此類賢能之士,(此點本人會遇過其子李先生,文革後淪落於香港,一度爲人算卦、看風水爲生,從而能知其家淵薰陶如何。) 因此才彩納風水論中艮宮生門數理臨時改建爲七層樓,順應了艮七之風水吉祥數,創造了百貨經貿鼎盛期,程度上帶動了汕頭經濟。於大樓建成後樓體出現下沉現象,原因不外有三點:一本來計劃建造是四層,地基構造己經以四層樓爲基礎,雖然有於前方修建中山經念亭作爲頂託。五層以上內縮,和改用木材塗刷灰水假牆,但是承受不了七層超負荷。二地基構造做正確完善前提下,大樓經營是百貨貿易,每日人來人,加了大樓地基負重。及歷史,外部原因,小公亭破壞加速了大樓下沉勢。三是資金充分,或是風水師考慮不周到或出某方面用意(此點艮宮屬土,不可木剋,風水師該瞭的問題,但頂層木板代替牆體),而形成。百貨大樓位居整個八卦吉位生門,它下沉,風水論玄妙角度而言,多少是關聯老城區敗落一個原因之一,但多是直接體現其本家企業及其經營家族敗落徵兆。事實而論,百貨大樓位居老城區中心樞紐,交通四通八達,爲繁華地段,經營是百姓日常用品,是領頭,影響著汕頭老城區各行業先頭軍,它興衰直接體現了老城區經濟市場。公園老城區風水,是南生公司樓下沉傾斜會直接影響整個汕頭經濟興衰,只是體現老城區敗落,風水學而論:艮宮數七,小公園區屬艮穴,生位,代表性南生大樓居生位,應驗是七年,七十年或七百年。地氣旺衰會隨著時空轉換而輪流轉移,只有保持原有風格進行改造,才能給老城區帶回一些,但無法回到從前,爲公園區是整個汕頭起始發源地,發源地風水格局好壞決定著一個地區,城鄉一個國家前途衰,發源地是地風水,需要保護,才能沿著原有路線方針,風格,外向前掘展。
另一棟代表性大樓~汕頭市政廳(汕頭市政府前身) 堪稱中國少有,建築風格特別的文物體,具有玄學理念,是直接影響汕頭經濟興衰一個因素。是整個汕頭'寨缸'爲何叫寨缸,缸者,裝水和各種物品容器,它形象整個汕頭儲藏室是營養供給鏈源。它好比本地`土地廟'統轄著一方百姓萬事,受著眾生供俸,選址造型、坐,到處,才能香火,接受眾生供俸,上司賞識提攜。我們來回顧一下舊市政廳,位居碕碌,即汕頭市區中八卦地標中巽宮,杜門,數四,主體建明樓三層,地下暗藏地下室,爲四層。坐南向北,(衙門格局) 樓體造型風格少有,大門上方兩邊有兩具形似棺材建築物,寓意此辦公人員能升官發財,有一層具有玄學意義是:風水形象學而論,汕頭市區地勢地形,形似一頂官轎,市政廳大門上兩個棺材狀建築物,抬轎轎桿了。 (這點汕頭市建橋數量上求證到,汕頭市區建橋是稱雙建,這樣轎才能抬得起來,才能) ,背靠大海,反弓去水,前有升旗廣場(後建成郵政樓) 明堂雅緻面向市區,即面向汕頭百姓,解:關心民生,是取財於民,受四方貢,從外馬路收盡三江匯聚無形水,留存福合溝及華塢(石板下暗溝)雙暗水拱,眾水拱之局,不管是子民還是政府,應財源,市政廳居巽位,背後廣場海呈反弓水岀媽嶼入外海,本來做爲汕頭寨缸市政府辦公樓,象徵著土地神廟,守住了汕頭風水去水位置,守住了汕頭市萬民及政府財,汕頭經濟才能。從而能開埠後商貿,能得益於中國後改革開放風,百業,經濟領先。
0-3!國乒世界冠軍遭橫掃,林高遠逆境救主,轟11-1率隊翻盤
乒超冷門!世界冠軍2-3輸球,林高遠帶隊0-3慘敗,提前無緣4
廣深港高鐵加開列車,內地多城市可達香港
汕頭超聲業績兩年下滑額分紅,實控人及其行動人套現近2億元
華潤置地開發汕頭萬象城2015年乙未年開始陸續動工拆改興建萬象城商貿樓6年時間建設,途中歷經了多次數建築事故波折終於全面建設完成並定於2021年9月26日農曆辛丑年八月廿辛丑日開業!
那麼,汕頭萬象城商貿城為什要選擇2021年9月26日農曆辛丑年八月廿辛丑日開業呢?作為零售型商城經營商貿熱度依靠是人流量,而人流量熱度應該是節假日會是人們逛商場高峰期,近期而言,9月21日是中國傳統中秋節假期,10月1日是國慶長假期,本來選擇中秋節或國慶節開業經營本是可蹭人流熱度,但是汕頭萬象城一規選擇9月26日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青黃不接日子開業,其中奧妙,是隱含著風水及擇日擇吉法理念,而要想分析汕頭萬象城選擇開業日期風水理念關係,汕頭萬象城地理位置及商城園區格局分佈而進行剖析……
《萬象城》所謂“萬象”:即是萬種形象,,直指影喻萬頭“象”群意頭。於“萬象城”整體園區格局結構、整個園區內分佈著多種貌形狀和樓層樓體建築風格,整個園區結構外觀而言,表像看似雜亂無章,整個園區各棟樓體像萬種樣狀形體物體集會,整個園區整體結構外形而觀,是另一個多樣性整體形象,表象觀望萬象城園區形狀,好像是一頭某種動物形態或某種物品形狀,但看著看著好像什麼像,這“萬象”但“像”!這坊間傳著評說:汕頭萬象城園區結構形狀像極美國“B2”戰鬥機!但看著看著像是一頭正在狂奔牛頭,看,像是一條頭目龍頭形狀,是看什麼像什麼!但看什麼像,好像“封神榜”裡“四不像”,假如汕頭萬象城園區結構形態能夠看成是一頭某種動物或一件物體形態話,這許風水學中“呼形喝相”理念吧。而造成人外觀上能夠萬象城看成像是一頭動物或物件原因,是因為萬象城園區內各棟樓體座向及形狀,而各棟樓體層數也不統一,這樣看似雜亂無章排列組合看似混亂無序,但其實卻隱藏著一些易學原理陣法圖理念其中,於隱藏著什麼易理陣法圖可參閱:《一風水大鱷!論汕頭市《萬象城》風水格局》一文,而華潤置地公司全國各個城市開發建設所有萬象城園區格局結構是同一種版圖樣貌,華潤置地屬下所有萬象城具有同一個版圖結構樣貌外,有一個狀況:所有分佈各個城市華潤置地萬象城選址建造是十字路口上,而且商城區商城主大門是一無例外面向十字路口而開,這樣形成商城座格局定格“乾巽、巽乾”、“艮坤、坤艮”座向分金格局中,汕頭萬象城商城主大門開長平路金環路交叉十字路口處,大門西南坤宮未位而開。
汕頭萬象城地處整個汕頭市區中心位置,周圍商業群體集中興旺,商場主大門開長平路金環路交叉十字路口處,現實意義上講,這樣能有直接迎納接入萬千顧客作用,而易學風水角度而論,是關聯著萬象城為了得到具有風水期望理念所在,汕頭市政府改變朝向後,後來城市東延擴建東南城區樓盤大多南北向主,汕頭東部新城區水紋來勢開埠區老城水紋走勢成了相反局勢,老城區來水是韓江引流東向西流動延伸牛田洋西堤海域溶江、練江匯聚後礐石橋下流出海面,成為出水口,而這個出水口是成了汕頭新城區東南片區樓盤來水口,所以新城區風水來水口來之西堤礐石橋下方西往東流動延伸,而馬路走勢是無形水流,汕頭萬象城商場主大門面向西南坤宮開門能夠迎納來汕頭市西堤海水及道路走勢東廷伸來水勢頭,俗話說,水財,商城大門朝向來水方期望商場能夠迎納財富願望。
而華潤置地萬象城整體園區各棟樓體形狀及各自樓體朝向特點,某種意義上講,彷似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扇形狀佈局所起風水作用意圖有點同理,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扇形狀道路和樓體佈局是了化解汕頭乾山巽原局背來水朝向去水風水,而華潤萬象城園區內眾多樓體形狀各自和樓樓之間朝向及開門,是能夠迎納多方來水,是能夠各自朝向樓群中保持輪番得到風水學中廿四山分金座向乘旺之氣,保持樓群中各自樓體分金座向能輪番乘於各個元旺流年之間,採用“風水輪流轉”理念,點帶面,期望帶動整個萬象城長不衰勢。
風水學廿四山分金座向旺衰理論而言,汕頭萬象城住宅區-《里》內前後五棟樓體座向是南北向,子午分金定格,所以選擇2014年甲午年動土開工開始興建住宅小區《里》,其目的乘於子午分金旺山旺向風水理念。而汕頭萬象城商場區2015乙未年開始拆遷動工興建,乙未年旺山旺艮坤丑分金,汕頭萬象城商城區主開在西南方(坤宮)十字路處,成了座艮向坤分金格局,艮坤二卦五行同為屬土,而艮宮中艮寅三山,坤宮中未坤申三山,未地支字五行屬土得卦宮艮坤土乘旺,所以,汕頭萬象城商場主大門開坤位未向成了艮坤丑分金格局,選擇乙未年動土開工興建,辛丑年丁酉月丁丑日開門營業,應合了旺山旺風水理念。那麼,前有中秋小長後有國慶大長假期,如果假期開業不是能蹭到人流熱度呢?汕頭萬象城什麼選取呢?擇日辦事,中國曆曆法擇吉上,有講究和要求,曆擇吉,講究是每日輪值廿八宿五行屬性吉凶及五行沖合作用,要關顧貴人吉神多臨則吉,凶神煞多見。 9.26辛丑年丁酉月丁丑日,年月日拱合,宿度合局,貴人吉神多臨為吉日,一點是丁丑日能旺艮坤分金,丁丑穿山七十二龍丁丑座山吉更旺。這一點,欽定《宅經》一書中有論述過:“陽宅朝向,陰宅重座山。”汕頭萬象城商城區為艮坤丑分金,艮坤卦宮陰卦、地支字五行屬陰支,陰分金住宅重用座山龍字取吉旺,故“9·26”辛丑年丁酉月丁丑日開門營業,於艮坤分金汕頭萬象城乖旺擇吉講究是得講究了。這汕頭萬象城選擇9月26日開門營業風水之所在。於汕頭萬象城未來商貿趨勢興衰,此開業日中見真章!
中山公園是紀念近代中國革命先行者、國父、中華民國建國者孫中山而以其為名公園,主要分佈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其他華人聚居地,而分佈於中國移民聚居地中山公園華僑捐建,有於當地政府中國之政府機構締結雙方之友誼時設置,此二者具有中國建築特色。
北京中山公園位於北京市中心紫禁城南面,天安門西側,於故宮一牆隔。它明清兩代社稷壇,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起沿襲周代以來「左祖右社」禮制建造。中山公園現佔地23萬平方米,是一座紀念性古典壇廟園林。
上海中山公園是上海英國兆豐洋行(H. Fogg & Co.)大班福格(H. Fogg)上海西郊一座私人花園。 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改建為租界公園,名兆豐公園(Jessfield Park),佔地320畝。 1943年收回租界時改名中山公園。現在此公園位於上海市長寧區中心,上海軌道交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此設有站點,周圍並已成商業圈,有米蘭廣場、新寧購物中心、玫瑰坊商業街、龍之夢購物廣場、多媒體廣場商場。
坐落於天津市河北區天津中山公園是天津革命歷史紀念地之一,中華民國開國時,孫中山先生這裡發表演說,另外,周恩來1915年此登台演講。
中山市中山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煙墩山內。 1946年,紀念孫中山先生,此處闢中山公園,園內翠竹夾道,古樹參天,是一個山林公園。每年重陽,有2萬人左右前來登高望遠。園內煙墩山上文塔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塔高24.5米,是一座七層八角磚砌花塔。入夜,燈光點綴下熠熠生輝,如一座剔透寶塔。現時中山市中山公園是中山十景之一,稱為「阜峰文筆」。
中山市孫中山紀念堂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市區中心。而坐落於該公園內孫中山紀念堂現中山十景之一,稱為「仁山玉宇」。
中山市孫文紀念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東區,興中道南端(即興中道城桂路接處),佔地26.6公頃(358179平方米)。該公園設門票,遊人可以免費進園參觀遊覽。全園主要兩個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遊覽區兩個功能區域。革命紀念區紀念孫中山先生題材主,設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噴水池以及松園、竹園、梅園和栽種了999株龍柏的龍柏山景點。與革命紀念區是綜合遊覽區,這個遊覽區設有「香山」、「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觀景閣」、「迎陽石」景點。公園於199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全面竣工開放,是中山市內第二座紀念孫中山公園。現時孫文紀念公園是中山十景之一「興中綴錦」組成部分。
廣東汕頭中山公園於民國15年(1926年)汕頭市奠基興建,由時任職汕頭市政府工務科林克明負責公園設計,兩年後(即1928年)8月28日建成開放。該中山公園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包含玉鑒湖面積達3.6公頃。公園四面環水,其中汕頭主要河流韓江公園北面,其他三是人工河道,公園3座橋樑和汕頭市區接。園內有正門牌樓、孫中山先生塑像、九曲橋、假山、館花宮、動物園、汕頭市博物館(舊館)、龜山、繩芝亭、亭、泳園建築、景點。 [1] [2]
廣東大埔三河中山公園地處該省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境內,是鎮內鳳翔山腳下匯城村歷史性建築之一。該園內設有「中山紀念堂」,是現今所知內地眾多中山紀念堂中建成紀念堂。
延伸閱讀…
廣東韶關中山公園地處該省韶關市南門外左街,是當地市民休閒娛樂場所。該公園前身是韶關飛機製造廠,中國抗日戰爭中發揮空防軍備生產。中國成立後,改建成公園。
廣東惠州中山公園(原名惠州第一公園)位於惠州市惠城區中山北路木餘山,全園座北向南,佔地30,000平方米,建園於1920年代。民國14年(1925年)10月,北伐東徵軍攻陷惠州,蔣介石、周恩來以及蘇聯顧問羅加覺夫此園右側「望野亭」前廣場召開軍民聯大大會和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民國17年(1928年)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民國26年(1937年)園內北端建造「中山紀念堂」,是廣東省建有3座中山紀念堂之一(另兩座廣州和梅州)。 1986年矗立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紀念他誕辰120週年。其他建設包括「廖仲愷先生紀念碑石」、「城牆遺址」、隋朝古井。公園內中山紀念堂是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和1995年做過維修[3]。 2004年9月惠城區政府注資100萬公園內中山紀念堂[4],孫中山孫女孫穗芳此捐資1萬美元[5]。但2005年5月發現因年久失修,後鑑定此建築危房,計劃中山紀念堂[6],政府改安排了400萬元資金中山紀念堂。 2006年9月28日正式動工[7],2007年底基本竣工[8]。
廣東深圳中山公園位於深圳市南山區中山園路西側,南頭檢查站、南頭中學、南頭車站毗鄰。公園始建於1925年,當時寶安縣縣長、香港太平紳士胡鈺先生紀念孫中山而籌建,早期面積13萬平方米,現擴建和發展。園內有孫中山浮雕。
廣東東莞石龍中山公園地處該省東莞市石龍鎮老城區中心,始建於1924年,重修於2003年10月。大革命期間,石龍鎮作過東徵軍大本營,1923年5月11月,討伐盤踞惠州軍閥陳炯明,孫中山十四次親臨石龍前線,指揮戰鬥,有當時孫中山鐵路前線歷史照片證。紀念孫中山東徵和緬懷孫中山偉績,石龍鎮人民政府石龍公園改稱中山公園,公園佔地三畝多,四周河湧環繞,亭台假山錯落。公園有一座琉璃瓦門樓,門樓上「中山公園」大字為書法家秦鄂生所題。公園內有周恩來演講台、周恩來當年東徵戎裝銅像、李文甫紀念亭、莫公璧紀念碑、凱旋門、浩英亭、忠義亭、舉重之鄉塑像文物景觀。
現如今東莞石龍中山公園發展成為老年人休閒娛樂去處,另外院內有粵劇發燒友時進行舞台表演,架勢。中山公園小鎮文化底蘊穩紮根基,老年人生活添聲加色。
廣東東莞長安中山公園位於東莞市長安鎮廣深公路上沙村路段旁。是長安鎮人民緬懷孫中山先生偉績而建。有一種說法認為孫中山先生世系源流上沙村,即其祖宗定居於此,故此該村孫氏宗祠和孫中山先代三世祖墳孫中山先生有著關係。
公園有一尊孫中山先生浮雕,造型。有人認為位於東莞中山公園範圍內中含有孫中山先代三世祖墳,這個古墓是建於明朝,於背靠三角形令旗狀山嶺,面向獅子洋大海口,陰宅風水,有孫氏子孫每逢春秋二祭涉珠江來此進行祭祀。
廣東佛山中山公園始建於民國17年(1928年),地處於佛山市禪城區汾江河畔。建園初時,該園只有0.5公頃土地;及至1958年市政府開始擴建,建造人工湖(秀麗湖)和假山(駱駝山)園林景觀。到1980年代擴建佔地31.2公頃,其中水體面積佔40%。
1990年代末大翻新工程中,佛山中山公園規劃成「歷史文化區」、「老年活動區」、「兒童遊樂區」、「動物觀賞區」、「觀賞休憩區」、「水生植物區」、「湖區」、「瀑布假山區」及「草坪區」9個主題區域,成為禪城區內具規模綜合性公園。
廣東恩平中山公園位於恩平市市內。當年紀念恩平革命事業英勇犧牲革命先烈,1957年恩平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恩城中山公園樹碑立墓,並請建國後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存題字:「恩平一九二七年農民起義、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烈士紀念碑」。
廣東陽江中山公園地處該省陽江市內,始建於民國21年(1932年)。初建園時,7000多平方米園地上建造5所以”民”字首亭台樓閣:民族樓、民權閣、民生亭、民治亭和民有台,並有假山、蓮花池和一支砲。南洋地區引進花木,有一株屬於該市唯一銀杏樹,還生存下來,成為「活化石」。 2002年,為配合陽江市基礎建設計劃施行,公園有所翻新,並矗立了一尊孫中山雕像。
廣東饒平中山公園是饒平縣人民紀念黃岡丁未革命和中國辛亥革命而建造,據史料記載,丁未黃岡起義發生於1907年,因流年丁未年而得名。那個時候革命黨人、籍貫潮安彩塘華僑許雪秋受孫中山指示,於1907年5月22日晚召集壹千多人饒平黃岡誓師起事,與清廷官兵激戰壹夜佔領了黃岡。後,起義於當年5月27日清政府所鎮壓,許雪秋赴香港避難,共有343名革命黨人犧牲,起義六天。該次起義我國近現代革命史上佔有地位,是辛亥革命第三次預演,是國民革命中革命者傷亡壹次起義。孫中山先生後來《建國方略》中丁未黃岡起義有著高度評價。 1934年饒平黃岡中山公園內建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樹起七面石碑,上面鐫刻起義和起義中犧牲343位烈士芳名,此進行了紀念。
位於無錫市江陰中山公園始建於北宋初年,私家園林,滄桑,明萬曆時江蘇學署,為主持江蘇全省八府三州秀才拔擢之處,有「江南官署冠」美譽。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視訪江陰山砲台,於學署舊地發表題「叫全國文明江陰發起」演講。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表紀念,改稱中山公園。
浙江奉化中山公園位於寧波市奉化區錦屏山,內有中山紀念堂。山頂見蔣中正題「錦屏山」三字。山腳有蔣中正至交國民黨元老周淡遊墓。中山紀念堂後有小房,余秋雨文革期間此居住。山間亭台樓閣多,保持民國期間風貌。山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挖作防空洞,現市民夏日納涼去處。山雖小,但人文背景,為奉化一處旅遊景點。目前,中山紀念堂、中正圖書館舊址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浙江杭州中山公園位於杭州市西湖孤山,1927年(民國16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公園建在清朝禦花園原址上,建有中山紀念林和中山紀念亭。園內佈局十分,將天然(孤山景色)和人工(亭台幽徑)結合一體。
浙江寧波中山公園位於寧波市海曙區解放北路,現中山廣場一部分。寧波衙署所在地,1927年興建,1929年建成,其中獨秀山為明代遺物,尊經閣寧波府學遷建。 1998年初,中山公園寧波市體育場區域建成中山廣場。目前,中山公園原址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浙江溫州中山公園位於溫州市區公園路,面積4.8公頃(水域1.52公頃),前接華蓋山,後靠積穀山。公園於1927年2月,北伐軍進入浙江後,溫州各界人士紀念孫中山先生籌款建造,1930年10月落成。園中有中山紀念堂、白鹿雕像、中日櫻花林、文化走廊、音樂台、九曲橋、玉帶橋、登雲橋、冽泉井、摩岩刻石(包括赤壁、氣如虹、雲根、枕石)、小石門洞、飛霞洞、謝客岩、池上樓、如意亭、湖心亭、駐鶴亭、雲輝亭(毀)、留雲亭、赤壁亭、四宜亭、兒童樂園及其塑像景點,是市民們健身休閒去處。
福建廈門中山公園位於廈門市中心,佔地16萬平方米,始建於民國16年(1927年),於民國20年(1931年)建成並開放。日本佔領時期改叫「廈門公園」。該園整體格局結合中西文化建築特色園林藝術形式,使得園內充滿了景觀以及人文氣息,但多件歷史事件,該園建設經歷了時期破壞和。公園完建後,很多大型政治集會這個公園內舉行。園內包括一小型動物園。
福建漳州中山公園位於漳州市區延安路,佔地60畝,是福建省內市級休憩公園之一。公園建有「中山紀念台」,位置應是現時「漳州解放紀念碑」之南邊,紀念台是19路軍進駐漳州時所建,但是抗戰期間遭日本轟炸機空襲毀。現時公園建有噴水池、七星池、梅崗山、解放紀念碑、華表六角亭建築。
福建泉州中山公園位於泉州市鯉城區中山北路,佔地約5公頃,初建於1929年(即民國18年)。 1986年改建為足球場。時今日,該公園擁有塑膠跑道、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體育運動基礎設施,具有休閒、運動、文化功能。 [9]
福建金門縣中山紀念林位於金門島上雙乳山昔果山之間,是金門第一座林林遊樂區。園內另有一座「蔣經國先生紀念館」,展示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生前言論著作、文物。現址包含於金門國家公園之內。
山東濟南中山公園位於濟南市經三路和緯五路交叉口,始建於1904年(清光緒30年),原稱「商埠公園」,民國14年(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孫中山先生公園改稱「中山公園」。民國時期該公園是地民眾主要革命集會地方,直至中共建國後,於1953年公園改稱「人民公園」,198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日恢復「中山公園」名稱。現其內有濟南市舊書市場,其北門旁濟南市圖書館。
青島中山公園坐落青島市市南區和市北區,於1901年(清光緒27年)建成。此處原系會前村村址,有村民360餘戶,多漁業生。 1898年,德國租借膠州灣後,後於1902年和1905年該村全部土地收購,廢村拆房,闢植物試驗場。建林木園地百萬平方米,果木園地4萬平方米,集中世界各地花草樹木170多種、23萬株。其中特色是日本移植2萬株櫻花,形成了此園特有景色,並成為樹林、果園、花木主公園,後取名為「森林公園」。 1914年日德戰爭後,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進一步擴種櫻花,形成了一條1公里、貫通公園南北櫻花長廊。公園更名為「會前公園」、「旭公園」。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主權後,改名為「第一公園」。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於1929年5月更名為「中山公園」,此名沿用至今。
湖北武漢中山公園位於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1265號,佔地32.8萬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積6萬平方米。地率91%,古樹名木140株。景觀功能分前、中、後區。園內有孫中山宋慶齡銅像、日軍受降紀念館景點。
湖北沙市中山公園地處該省荊州市沙市區,於民國22年(1933年)起建,民國24年(1935年)完工,當時公園園名原國民黨第10軍軍徐源泉所題。該園建成初期佔地270畝,現全園積74.62萬平方米,是江漢平原上第一大公園,全國第二中山公園。園內設有中山紀念堂、總理紀念碑、市政亭、浮碧仙館、餐英精舍、太岳堂、武候祠18處景點,其中得以保存古景點包括中正亭、鋤雲閣、春秋閣、孫叔敖古墓、臥虹橋、南大門處。改革開放後,園內建有孫中山銅像和中山紀念亭,緬懷孫中山先生偉績。 1965年5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其視察沙市期間,公園題寫了園名[10]。
遼寧瀋陽中山公園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南京南街5號(中華路南側),佔地面積16,100萬平方米,始建於1924年,原名千代田公園(「中華路」原名「千代田通」),位於奉天滿鐵附屬地,禁止中國人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現名,是該市重點公園之一,是該市舉行花卉、彩燈、冰燈展主要場地。內有兒童遊樂園、博物館設施。 1912年,「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該公園西側修建了「千代田水塔」,當時儲水量10萬加侖,合450噸,並於1915年開始城市供水,成瀋陽市第一座水塔。世界指揮家小澤徵爾出生於該公園附近。 2003年起該公園收取門票。 2005年,該公園完成了綜合改造,拆除了園內違章建築,並改為開放式公園。
千代田水塔(1912年),位於千代田公園西側,存
遼寧大連中山公園位於市沙河口區東部,佔地11.3平方米。原址一個叫做劉家屯小山頭,屬於日佔關東州年代,日本殖民當局紀念日本聖德皇太子,東側山丘建了聖德太子堂,供奉聖德木雕像。本擬該山頭興建作聖德公園,但公園建成日本戰敗投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佔領後該山頭公園。
廣西梧州中山公園位於梧州市冰泉西路10號,是梧州景點。
公園所在地原稱北山(山頂),稱茶山,位於梧州市中心。民國14年(1925年)3月,李濟深倡議籌建,此處闢公園,名曰”中山公園”,為梧州建成公園。
公園內「中山紀念堂」民國19年(1930年)建成,紀念孫中山先生民國10年11年(即1921年1922年)期間,籌備北伐事宜,後3次駐節梧州。紀念堂內著重介紹孫中山先生1921年底到1922年初三次蒞臨梧州,指導梧州人民建設家鄉,治理西江航運事跡。該中山紀念堂現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紀念堂分前後座,前座中部四層塔式圓頂建築,東西兩翼二層樓房,陳列室,後座是千人會堂。紀念堂正面是層層臺階,自山腳大門前340餘級;門前是廣坪,中築荷池,環列石凳,悟榕。紀念堂附近有南漢銅鐘,鑄於南漢乾和十六年(958年),懸於北山晨鐘亭內,雖歷時千載但無損,擊聲音洪亮,是廣西最古老銅鐘之一。晨鐘亭旁陳列有歷代碑刻、明代桂江浮橋鐵柱文物。
公園依山構築,園內另設有動物園,而山頂北苑爲園中園。
寧夏銀川中山公園位於銀川市興慶區西北,馮玉祥於民國18年(1929年)主持興建,1949年後得以繼續建設,現銀川市最公園。
香港中山紀念公園位於港島西營盤海旁,香港特區政府興建;該園第一期基本工程2002年12月1日落成啟用,第二期全部工程於2011年完成。該園所在位置乃先前興建西區海底隧道連帶新增填海區,多年,後有興建公園,原稱「西區公園」,後改名為「中山紀念公園」,是紀念孫中山當年上環、西營盤地區活動。
屯門中山公園位於香港屯門區,相傳乃孫中山當年革命同志聚會地。園內「青山紅樓」是一棟兩層混合中西建築方式磚房屋,現一級歷史建築,屬1920年代1930年代建築物風格。樓內藏有革命理論牌匾,相傳孫中山手筆,說孫中山樓內一張木桌子上策劃革命行動。公園尚有孫中山銅像及紀念碑,有六株黃興及孫中山所種植的桄榔樹,但目前枯萎,只餘紀念碑文。
澳門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位於澳門半島西北角,澳門市政廳投資興建;該園面積達70,000平方公尺,長390米、130米,條形呈西北走向,是澳門半島上甚具規模大型紀念性公園之一。
公園景觀設計東西特色匯聚,表現澳門是中西文化匯集地方。公園東北部是中式設計,有人工湖、曲橋、涼亭、小樓閣;公園西南部是以西式設計,有體育設施和溫室。而東北角一個人工山上建成涼亭上,可以遠眺珠海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