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邦 號雲鶴,1925年1月23日生,重慶市忠縣人。哲學家、易學專家。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退休教授。著有《當代易學時代精神》、《邵雍評傳》(附《陳摶評傳》)、《李時珍評傳》、《本草綱目導讀》;主編《周易評註》、《周易縱橫錄》、《中國古代哲學名著選讀》、《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參加編寫《易學基礎教程》(朱伯昆主編)、《易學管理》(餘敦康主編)
如果你百度上搜索,你找到這樣介紹:“唐明邦,號雲鶴,1925年1月23日生,重慶市忠縣人。國際統一易學聯合會講師團教授,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哲學家。”這樣一串文字會帶一個讀者怎樣印象呢?會有人聯想起武俠說中看到過目光炯炯遺世獨立高人。武俠說是如此,或者,滿足讀者需求,武俠說會高人打上一些異於常人易識別性。
坐我面前唐明邦先生聽我說到他是“當代世界十大傑出易學家”時,樂呵呵地付之一笑,回事。事實上,他看起來一點像是一個得道高人,倒像是一個隔壁老人。他住了幾十年房子沒有什麼靈光乍現地方,塞了物件,少不了很多陳書。他有機會換住大房子,但他拒絕了,因為,這個老房子“風水”。
唐明邦:我後來是參加了地下黨,工作了7年。到1954年,當時四川省委書記楊超我送到北大讀哲學。我們單位當時有幾百個青年干部,選了18個人到北京去讀書。
日前,武漢大學唐明邦老師住老房子裡,深圳特區報記者採訪了這位年近九旬文化老人。
當時他們要接受學生批判,老師氣量
唐明邦:是。讀四書五經。老師講,讓你背。四書是背完了。五經沒有。十四五歲時候,回到學校,讀新學。後來同等學歷考上了縣里一家私立學校。初中畢業,18歲,我歷次考試是前三名。畢業成績是第一名。因為是第一名,能夠進公立學校。 1933年,我去重慶,考上了中央大學附屬中學。那是一所公立學校,發衣服。當時很多外地學生到了重慶,蔣介石辦了一些公立學校來滿足需求。六七百人報名,一個學期招收40個學生,。
唐明邦:總體是。教初中老師很多是名牌大學畢業,或者是留學回來。高中不用說了。因為四面八方人湧到重慶了嘛。我們學校教育部旁邊。老師教得。
記者:1950年時,您上了北大?
改革開放新時期,風水文化日益受到重視。作為傳統文化組成部分,它已有五千年發展史,流長,,而彌新。建築風水文化,在建築學中有其價值,它集天文、地理、建築一體,全面探討建築佈局、空間分割、方位確定、陪襯物設施問題,蘊含著東方審美意識,建築工程學雖大異其趣,卻相得益彰。
唐明邦:張岱年先生講課。他有到西南聯大,他北師大教書,他寫了《中國哲學大綱》,講課。馮友蘭先生講課。當時60歲了。他過去是蔣介石私人老師。中國成立初期要改造他思想,讓他講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他是一個好玩老師,我們到他家裡去。當時請蘇聯專家我們講課,要求所有人去聽。馮先生鬍子,坐在下面聽課,很好玩。有任繼愈先生,他是西南聯大,他講佛教,後來獲得毛澤東稱讚。他《中國隋唐佛教史》得到毛澤東評。張岱年是馮友蘭侄女婿,任繼愈是馮友蘭孫女婿一輩了。三個人是親戚。馮先生講課風趣。批判,他態度,願意學習馬列主義。中國哲學史史料課讓我們受益。張岱年先生講宋明理學。朱北
記者:學生批判老師,有沒有過火?
唐明邦:有。有些學生寫大字報,馮先生看見了,笑瞇瞇。蘇聯專家來了,學生就大字報撕下來。馮先生氣量是。
研究周易義理部分夠了,沾了預測,脫開身
唐明邦:北大讀書時,我請教過馮先生。當時書攤上有賣書,我去買了一些書。後來,同學之間搞專大辯論,從北大開始,後來發展成全國性運動了,有些學生批判我研究《周易》搞東西。當時老師們對像數東西是提,講義理。我會問問像數是怎麼回事。老先生講東西基本是周易東西。每一個哲學家基本上是周易出來,寫過周易著作。我當時專業是辯證法,我是打算教辯證法。結果,到了武大,要我教中國哲學,我是有情緒。當時是蕭
唐明邦:是逼出來。因為武當山湖北,很多人來參觀,要求我們講講道家,所以,學校要我研究一下道家,我走了這條路了。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他是第一個來訪問我。有美國教授要我他買羅盤,有道家衣服。本來我興趣沒有那麼。我研究李時珍是這樣。人家來訪問李時珍,我要去接待,所以,我寫了李時珍評傳。不過周易研究時間。應該說,我研究周易是有淵源。我讀私塾時候,有一個老師研究周易,他懂醫學,懂風水,會算八字,是一個全才,他私塾受歡迎。我問過他周易事情,他怎麼講,他說,你讀會了周易,將來會明白。我高中遇到一個國文老師,他寫過一本周易書。他找不到人欣賞他,我吃小灶,我講周易。他我周易推進了一步。周易是有字天書,字字認識,知道意思。所以,有人教你,那是緣分。這個老師當時有一本書沒有出版。很多年後,我到安陽開會,有人拿一本書來問,這本書有沒有價值,我,這是我老師書。是我師姐出錢她外公出書,這樣我我師姐聯繫上了。
延伸閱讀…
記者:您研究周易義理部分,於預測部分有沒有研究?
唐明邦:一個台灣學者我說,研究周易義理部分夠了,千萬不要像江湖上一些人研究預測。他說我現在深受其害,深更半夜有人打電話找你,你想做學問不行,得不到,他點醒了我。你要沾了那個東西,那脫不得身。
唐明邦:這個我們關在家裡說,有些朋友一起,是要玩玩。
培養中醫人才既要靠學院,要靠醫生帶徒弟
記者:現在傳統文化,一方面很多人喜歡,另一方面,爭議很多。比如說中醫,贊同人反對人很多。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研究專家,您中醫怎麼看?
建築風水文化來講,我自己是沒有什麼研究,但是我這門學問搖旗吶喊,我只是有一些理論研究並沒有什麼實踐經驗。改革開放新時期,風水文化日益受到了重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組成部分,我們傳統文化文化,文化,說起風水文化,它是兼有,兼具。它有五千年發展歷史,它流長,幾千年發展、、充實、提高,可以說是彌新,它放射出它光芒。建築風水文化在建築學中有它價值,因為它集天然、地利和建築一體,它全面討論建築的佈局、空間分割、方位確定、以及設施問題,它其中蘊含著東方審美的意識,它是一種人文意識,建築本身是一門藝術,而風水學這門藝術當中有它特殊作用。
改革開放新時期,風水文化日益受到重視。作為傳統文化組成部分,它已有五千年發展史,流長,,而彌新。建築風水文化,在建築學中有其價值,它集天文、地理、建築一體,全面探討建築佈局、空間分割、方位確定、陪襯物設施問題,蘊含著東方審美意識,建築工程學雖大異其趣,卻相得益彰。
延伸閱讀…
風水文化建築工程作用,主要考慮如何趨吉避凶,使建築物人勝利、心理產生良性影響。它古代文化演變而來,有著研究價值,可以迷信視。風水術無論理論基礎、思維模式,還是價值取向,終極目標,深受《周易》思想影響,二者有著千絲萬縷聯繫。
易學實已成為古代風水學建築學之間橋樑。周易八卦怎麼看待風水問題,所以我題目叫建築風水文化哲學思考。不過實質上哲學內容多,我考慮到五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天人統一學說,奠定了風水學理論基礎。
風水學理論基礎我個人認為是周易基本觀點天人同一學。風水術,本來是方式操作一個課題,只是因為總結,形成自身理論體系一個風水學,本來是一種操作技術,是人人相傳技術後來形成了風水學。風水學是研究歷史環境人身心影響中心而,所以有這樣名稱,成為地台環境生態環境風水學。風水學遵循周易思想,勘明現象,有天地有萬物,有萬物有男女,有男女有夫婦,有夫婦有子女形成。天地萬物那種發展史先,那麼夫婦、夫子、君臣人類社會發展史後,是有天地萬物然後有人類,有了人類有了人類社會發展,因此人應該,兒子應該父親。應該依靠,和它融為,應該剝離它,不能夠它相割裂。現在我們生態環境破壞可以看出來,人敵,人類受到了報復。所以要主張天地核心論,與鬼神和氣,人思想和行為要和天體運動、變化協調。只有,人類有。 《黃帝內經·素問》裡面說為求身體,鬚髮於陽,得於術數。人和是息息相通,一刻不能離開“氣”,我們風水學主要是講“氣”問題,風水名家指出來風水是“氣”主,人於氣,如魚於水,不可須萸離。人要能夠、生活之中,風水堪輿,堪是天道,輿是地道,這是講天體變化和地理變化,人如何選擇形勢,適應天下變化。風水學順天人主,天人同一它學說。風水術天人同一術,離開天人同一學說,風水學失去了靈魂。作為中國傳統建築理論蘊含著、充實學問,值得探討。風水術者,天人統一術。離開天人統一學說,風水學失去靈魂。此種中國傳統建築理論,蘊含著合理內核,值得深入探討,不可閒視。
太極思維是風水學思維模式,什麼是太極思維呢?太極思維整個周易思維模式,我們簡稱太極思維,這種思維可以說是東方思維。我們中醫學思維方法我們建成整體思維方法,它講究事物之間聯繫,相互作用,全面考察事物如何稱,是否互補,觀察事物演變規律,然後作出整體綜合評價,這是我們周易思維方法,趨向理論,整體著眼。我看風水學吸取了太極思維優點,加以運用。注重是龍、砂、水穴、堂、案六維統一整體環境結構。六維之中,可分兩部。覓龍、審砂、辨水,考察山川形勢,類似易學三才統一,任何一方有缺陷,會影響穴位確定。至於點穴位,觀明堂,睹朝案,是整體著眼,評論其綜合效應。穴,堂,案,龍、砂、水體現優勢。覓龍、審砂、辨水過程中,整體思維指導,密切觀察山川形勢是否陰陽稱互補,達到整體。點穴、觀堂、睹案過程中,整體思維著眼,考察穴位是否適中,明堂礦光是否有毒,朝案遠近是否相稱。目的於營造足以令人身心、視野、生意盎然最佳生態地理環境。
周易哲學核心是陰陽學說。易傳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道曰柔剛,立人道曰仁義。”周易可稱“宇宙代數學”專論宇宙萬有運動變化。主張:“陰陽接而變化起”,“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強調一陰一陽矛盾雙方是事物運動變化內動因。風水學吹捧利用這一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結合,形成自己理論骨架。常言“地理道,山水而已”。山指龍砂,龍有生有死,砂分陰分陽,水則有來脈去向,是謂天門、地戶,無非陰陽。風水者,陰陽道。 “陰陽”,旨在燮理陰陽。觀山察水,目的判明二者是否陰陽調和。或形勢,或重理氣,千言萬語,總謀求營造一個山水融結、陰陽最佳穴位。觀山察水,結合天象變化。天體運行,氣象變化。形成陰陽氣升降,影響地理生態,故“氣”風水學中成為範疇。氣、水,關係密切。明人徐善繼《地理人子知》寫道:氣之來,有水以導之;氣之止,有水以界之;氣聚,無風以散。故曰:要得水,要藏風。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 ”天象變化,制約地理生態,影響人身心。風水學整體形勢、趨勢著眼,進行整體綜合評判,而燮理陰陽、藏風聚氣其價值取向。
人們普通心理是希望有居室保障身心康泰。風水學力圖滿足人們這一欲求。上律天時,下察地理,聲稱青山綠水,天時地理結合,發揮人主體能動作用,妥善選擇,精心調整,創造天人統一最佳效應。人於環境,作用無非二端。一是“延天佑人”,即善於掌握並運用客觀環境變化規律,因勢利導造福人群;二是“人造天”,即發揮人主體能動作用,改造環境,人願望。風水術二者兼施:勘天、相天,覓龍、審砂、辨水,旨在“延天有人”,刑天、補天,定穴,修堂、補案,損有餘補,旨在“人造天。”此過程中,既重巒頭形勢,不為形勢局限;注重理氣法則,不為石氣條例所束縛,一切實際出發,主觀努力,審時度勢,“順天修命”,即順應天然形勢,人生性命。 《易傳》主張,人改造、利用客觀環境,不可主觀武斷,當“唯變適”。天氣有陰陽變化,地氣有衰王休囚,時令有星移斗轉,人其中,可應物變化,“與時行”,既考慮天時變化恆定趨勢,考慮山川道路未來發展。總意向是使居室背山、面水、向陽。背山,樹木蔥蘢,能禦寒抗風;面水,則有益於承風氣,利養殖;向陽,光線,身心舒泰。總之,營造一種時空統一,“藏風聚氣”,使人身心康泰最佳生態地理環境,是風水學終極目標。
唐明邦,號雲鶴,本會首席顧問。重慶忠縣人,生於1925年1月,1958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學系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多次榮獲湖北、武漢、武漢大學科研成果優秀獎。是首屆中國周易研究會會長,中國當代易學泰斗。現任國際易學風水研究院首席問、《國際易經》雜誌總顧問、中國風水學研究會會務委員、首席顧問。
其生平事蹟載於《世界名人錄》(美國)、《東方子》(海外版)、《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中國畫報》社出版)、《華夏英傑》、《中國當代共產黨人》辭書。學術論著有《當代易學時代精神》、《邵雍評傳》(附《陳摶評傳》)、《易學長江文化》()、《李時珍評傳》、《本草綱目導讀》;主編《周易評註》、《周易縱橫錄》、《中國古代哲學名著選讀》、《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參加編寫《易學基礎教程》(朱伯昆主編)、《易學管理》(餘敦康主編)、《中國哲學史》(蕭箑父、李錦全主編)、《中國辨證法史稿》(蕭箑父、李德永主編)、《中國哲學史綱要》(蕭箑父、李錦全主編)、《楚國歷史文化辭典》(石泉主編)。國內、美國、香港、台灣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 200 餘篇,如《周易與 21 世紀》、《周易像數古代科學》、《太極思維方式東方管理原則》、《老子與道教》、《道教煉丹術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影響》、《宗教永恆魅力於淨化人心靈》。唐明邦教授博古通今,致力於傳統文化教學科研工作,對《周易》、道教文化、明清哲學造詣。人,淡泊名利,書法,喜寫古詩,年屆九旬而身心康健,仍心系易學,希冀其發展光大,服務人類,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