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風水佳地】楊筠松風水宗師青睞的風水寶地 |王莉平師傅江西寧都果園實地看風水 |江西寧都發現唐代風水大師楊筠鬆在青塘點的佳穴何氏祖地和家廟 |

【寧都風水佳地】楊筠松風水宗師青睞的風水寶地 |王莉平師傅江西寧都果園實地看風水 |江西寧都發現唐代風水大師楊筠鬆在青塘點的佳穴何氏祖地和家廟 |

寧都縣是江西省贛州市下轄一個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地處貢江上游,東、西、北三面環山,北向南傾斜。東鄰撫州市廣昌縣和石城縣,南接瑞金市、西南接於縣,西接興國縣,西北接永豐縣,北毗樂安縣、宜黃縣,東北接南豐。

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現轄24個鄉鎮,325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0萬。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部開發政策延伸縣、羅霄山片區縣。

寧都縣歷史、文化底蘊,是資源和農業大縣,翠微峰風景區。縣城距省會南昌市324公里,贛州市區162公里,319國道,濟廣,泉南高速公路和5條省道過境。梅江、琴江直通全境。年降水量1588毫米。年均溫18.3℃。礦藏有螢石、鈾、鐵。享

寧都縣資源,遍布全縣各地,有植物、動物、礦物、太陽能、地熱主要資源。硫鐵礦儲量開採價值居華東地區之首,鋰輝礦全國三採礦點之一,鈾礦儲量大,稀土資源。

江西贛南寧都縣有一條悠悠梅江,流長,千百年來孕育著泱泱寧都大地,使該縣有“士尚古文”和“文鄉詩國”譽,歷代人才輩出,可謂鍾毓秀,人文蔚萃,客家人和造化。唐未時長安皇宮避戰逃跑到贛州楊筠松溯水而上,寧都留下大量風水實踐足跡。

桴源古墓—–  桴源含竹筏漂泊意,村中居客家第一姓——賴氏,松陽郡。西晉年間,忠臣公由河南穎川遷此肇基。六世仲方公於南朝元嘉年間遷雪竹坪(今梅江鎮)開虔化縣治。賴忠臣古墓頂標“陰陽太極圖”、形肖“火龍吐珠”。桴源賴氏是中原遷入客家先民,前往弔祭意義。

詩鄉桃源 —– 肖田五龍山,林木,怡人,儼如世外桃源。 “伴雲寺”為南宋詩人肖冰崖隱居地,著有26卷詩集傳世,肖氏“一門父子”(冰崖、士贇、士資)詩名噪天下。寺前一棵千年“羅漢松”,蔚然勃茂,鎮寺寶,可謂寧都“文鄉詩國”縮影。

帶源古村—- 稱清泰鄉,鼎盛時達千戶煙,有“九井十三巷、巷巷透山坎”之說,一條蘭溪環繞如帶。村中尚存許多蹟:古井6口,民房10幢,街道150米,河堤500米,古驛道3條共長60華裡,“尚義坊”1座,旌表管春敏賑災捐谷1200石,建於明正統六年(1441年),有寨上春秋古文化遺址,保存明清城牆6華裡。

靈村古祠 —–  唐開元間,隨父河南貶官虔州(今贛州)光祿大夫邱文仲擇居靈村,嗣傳1200多年,逾40世,其後裔衍播江南及海內外。發源於東韶靈華山漢水,該村流向洛口注入梅江,孕育地靈、澤蔭人傑、世登仁籍、代賢。村中並立聳兩幢祠:“邱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620-1753);“邱氏家廟”始建於清嘉慶甲戍年(1814)。祠內石柱鐫刻楹聯,工整,堪稱書法佳品,兩祠修葺一新,金碧,贛南。

盧王故里—–  洛口麻田,稱清泰鄉,清音裡22。唐末五代盧光稠率領農民起義,攻克虔韶二州,雄踞一方,惠及萬民,仁施政26年,功績,後梁太祖敕封“忠惠廣利王”,成為虔州“江南宋城”尊基者。鄉親建“盧王廟”紀念奉祠,每逢正月11日-15日舉行游神唱戲,麻田古圩猶存300米古街道,高排遺留風華瑰麗古戲台,讓人領略到客家遺風。

古井 —— 古夏村有3口四角水井,其中村東北一口“八甲井”。水質,可治痢疾,冬暖夏涼,不涸,井中水位周邊地面,堪稱奇蹟。即使四周田窪溝圳水濁,而井泉保持清幽。有700餘年歷史,說源自東韶靈華山下漢口,富龍脈靈隱氣。       紅石雙獅—- 東韶凌雲山下琳池,村中多屬李姓,李龍官、李宜青“兄弟科甲”,於清乾隆年間登進士,欽點翰林編修,李宜青江南監察御史巡扶台灣,辦學、減賦、防禦諸方面政績斐然。歇任致仕回歸大陸時,台胞依依捨,贈送一對紅石獅作留念,友踞於“李氏宗祠”門前,這是一種印證海峽兩岸血緣親情、尊嚴榮耀象徵。

南團古村—–  唐天寶年間,曾氏虹公(魯國郡)樂安雲蓋鄉徙寧都鎬源(今東韶),而後明代時霸公遷入南團開基,600餘年歷史。時達千戶人煙。村中古祠林立,“曾氏家廟”全縣規模祠堂,佔地千平方米,五進門、左右廂房、鐘鼓樓、5米石柱頭,氣派,可容納數千人,原門口豎有“翰林第一”坊,就義,明天啟乙丑進士,授翰林編修,賢明,勞累而瘁,敕葬護柩歸裡。

讓風水研究者感兩處風水名地,應屬風水祠和楊公仙跡。

贛南“風水祠”(黃泥排)——“廖氏宗祠”旁邊無一家廖姓。其中緣,設下風水迷蹤讓你探尋。相傳,黃泥排村原居廖姓,唐貞觀年間,浙江松陽廖崇德任虔化(今寧都)縣令。於五代後唐同光二年遂家立籍於此。建有“廖氏宗祠”。譜載地理鼻祖國師楊筠松(救貧)擇址,可是現在這裡無一家廖姓,而六世後遷黃陂下壩中壩廖姓人文蔚起,僅宋代出過進士12名,舉人25名。出了匡圖、正圖、邈、凝、融“一門父子伯仲”五名載入史冊唐末五代詩人。說祠堂形肖“風吹鑼打聲、照近”留下一個“千古謎”是探討風水玄學“活化石”。

楊公仙跡—–  麻田下排屋背嵊上,有盧光稠母,妻合葬墓。墓碑銘刻“唐敕封長沙縣君盧母曾氏夫人墓”、“唐敕封雁門郡君盧妻文氏夫人墓”,譜載系楊救貧點龍卜穴,梳腦石刻“楊公仙跡”地肖龍馬形。探討風水玄學典範。

寧都風水形勝,吸引風水師此尋找佳穴。

歷史上可圈可點風水名師,中國風水發展史上留下話。

廖瑀,字伯禹,生於五代十國時期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祖父廖鑾,父廖三傳。

廖瑀入山學道,長居寧翠微峰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後世稱其“廖金精”。相傳他年方十五,即四書五經,稱其“廖五經”。

唐末,天下離亂,科舉繼。其父廖三傳擅長堪輿,廖瑀耳濡目染,因此轉而研究堪輿之術。後來得到楊救貧傳《青囊秘笈》,演著《懷玉經》、《俯察本源歌》著作並傳於後世。

風水名師身後有傳奇故事留下後人品味。傳說,廖瑀祖父廖鑾官刺史,請楊救貧到故里黃陂,請教堪輿之術,黃陂保存一座“花門樓”古建築。千百年來,中壩廖氏家族婚喪隊伍從此門。

相傳修建此門樓時,廖瑀楊救貧請教,楊救貧問:“你打算建在何處?”廖瑀有回答,站自己認定地方不動,楊救貧問:“子午線何處?”廖瑀一枚繡花針插腳下地上。楊救貧掘開土,繡花針插楊救埋藏土中一枚銅錢方孔中。楊救大笑說:“可喜可賀,你有能耐,找到了生龍口,建起門樓後,廖氏盛發達、裔遍江南。”生年分析,此事應是廖瑀父廖三傳,並非廖瑀。

“家風,能家道、和順美;家風差,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所謂‘積善之家,有餘慶;積不善家,有餘殃’。這話千真萬確,曾祥裕風水團隊考察寧都青塘何氏陰陽宅風水時所見所聞,頗觸。

說是某天,寧都生活風水大師楊筠鬆弟子文辿路過興國梅窯交界青塘。一戶何姓人家門前時,天色已晚,於是想留下借宿。當時何家家徒四壁,什麼好吃拿出來招待楊公師其文辿,於是家裡正在下蛋老母雞宰了。何家婦人晚上席間聊起自家八代單傳事,可楊公師見宰了雞,擺桌上盤子裡只有雞頭,雞爪,是些雞肉,沒多說什麼。第二天早上,楊公師收好行囊準備出行時,何家婦人準備兩包“乾糧”塞給了楊公師,說路上餓了可以充飢。

走到半路,楊公師打開乾糧包,發現裡面全是雞肉,和昨天吃合起來剛好是一隻雞。楊公覺得何家婦人十分賢惠。於是自己誤解感到,折回何家,說,你們家這樣心地善良,我幫你們一下,牛落窩處尋得一處風水寶地。讓何家祖墳遷往此地,墳頭種了一株竹子,並交待竹子到七片葉子拔掉。沒想到何家人竹子到三片葉子竹子拔掉了,於是有了現在青塘何氏三房鼎立局面。青塘現在80%是何姓人。

類似上述風水典故我們聽過許多,有編造可能,無非是說明“積德之家有餘慶”道理,有一層意思善待風水師,尊敬風水師有福報。

吧,言歸正傳。讓我們來看看楊公風水作品奧妙所在。

我們身處寧都青塘,覺得這個地方眾,群山環抱,而且秀峰林立,一個偌 盆地,展現“土地,良田阡陌,清溪緩流,屋舍儼然,雞犬相聞……”。

我們車子青塘中學附近一條小道轉進萬畝臍橙園,春風送暖,正值臍橙花盛開,綠樹白花,潔白如雪,芬芳撲鼻,如詩,如畫,醉人如酒。我們沉醉在醉心美時,忘初心,尋找楊公風水作品。

據本地人介紹,萬畝臍橙園所在地名叫牛落窩,來龍,乾亥發脈一脈撒落平陽,穿田過峽, ,過脈有隨龍水。我們 穿越荊棘,找到了墓,想不到赫赫有名何氏祖地如此,淹雜草叢中,磚砌成墓,沒有墓碑。

經測,墓坐坤山艮兼申寅(六十透地龍辛未土龍),左水到右,水壬子來,水出乙辰,青龍白虎拱護有情,這是典型楊公古法風水,坐生迎。

此地貌驚人,但是從格局,來龍臨官方而來,橫龍結穴。我同道廖家風水師認為這正合他們老祖宗廖公(廖金精)所說“橫龍穴後鬼,樂星宜後峙”。我們返身看約500米有一太陰金星樂山,後託有力,古人喝形:伏地虎形,穴虎頭,樂山是虎屁股。

風水效果是硬道理。傳,此墳是何氏寡婦丈夫墓,葬別處,楊公其遷葬後,預言次年添丁,何家婦人不信,我家這麼,如何添丁?第二年,一逃女人來到何家,何家兒子結為夫婦,當年添丁,後連添兩丁。結束了八代單傳歷史,且了起來,一寡婦持家,以此繁衍,發了一萬多人丁,且貴者不計其數。

何氏祖地遷後開啟了這個家族新篇章。傳, 何氏發達後,何家聘請楊公勘察選址,興修了何氏家廟。

延伸閱讀…

王莉平師傅江西寧都果園實地看風水- 壹讀

寧都:楊筠松風水宗師青睞的風水寶地- 風水- 香港風水網

我們萬畝臍橙園出來,驅車來到青塘鎮上,問了幾個中年男子,驅車到糧管附近,停下車,走出一老農問道,去何氏宗祠如何走?他說,我管宗祠人,跟我走吧!想睡覺有人送枕頭,運氣啦!

我們順著一條 小路下來,來到平地,視野瞬間開,明堂,何氏家廟背倚乾亥方來龍,而下處,亮點不僅於此,而是眼前案台有情,兩重案山,第二重案山起三台,案外朝,青龍有情伸展 ,但現有破損跡,清溪環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才輩出地必有風水。寧有一個地方歷史上藏龍臥虎,名聞遐邇。它叫東龍村。

東龍族譜記載,明末清初東龍李氏文武舉人5名,庠、廩、增、貢生182名,這些學生授於各種官職者27名。清初文學集團“易堂九子”之一李騰蛟東龍學子中代表。

既然這個地方有這麼多人才湧現,那麼讓我們走進東龍村揭開其風水謎。

探尋東龍村風水謎,我們寧都縣驅車,行駛約50公里來到東龍古村。

“一座天然圍屋!你看看四周青山簇擁活像一個搖籃。”同行香港陳先生一番議讓大家放眼四周,300多棵參天古樹形成一道環繞村子綠色屏障,是生機勃勃的風水林。

東龍村就位於海撥500米山間盆地青山綠水之中,可謂藏風聚氣。這一方山青水秀風水環境,孔子裔孫、翰林院學士孔敏英稱“架上金盆”、“桃源洞歟”。

看一個村落丁財貴情況如何,看其山水形勢。

一個村落選址,著眼點應放在人居安全和生活、生產。

東龍村村落佈局注重龍脈氣勢,我們觀察到東龍村有兩條龍脈東龍嶺、南橋嶺,氣勢, 村子建築依山勢而建,錯落。村子裡如星星點點一百多口池塘分佈各家各戶門前屋後。

龍勢奔騰而來,界水止。兩條溪水屈曲有情, 形成了山環水繞風水格局。事風水研究者只要遇著特色風水景觀眼光放亮,聚精會神。

穿梭東龍村,我們一一欣賞了龍崗古隘、巽峰插天、虎嶂喬巒、七里環家、雙澗抱村、凌霄勝閣、虹橋鎖水、玉棟擎天、塔映湖心、永東古寺十大文化景觀。

延伸閱讀…

江西寧都發現唐代風水大師楊筠鬆在青塘點的佳穴何氏祖地和家廟

風水學-鐘水保

風水是浸入中國人血脈根深蒂固東西。2.5平方公里東龍保留下來明清建築有60多棟,其中保存祠堂有38座。此外有書院、義倉、廟宇。

我們東龍村,處處可見古老建築融入了風水理論。水流出之處建有水口塔;防巷中路衝,牆上豎起“泰山石敢”,或門前石獅子;或是大廳里安放一對鎮石雕狻猊,或是住宅門口放鏡子鎮宅避邪;或桃木放符鎮…..

我們東龍村考察時,聽當地老人說起先祖開基立業故事。

據了解,東龍村里98.5%人姓李,東龍村李姓開基祖翊俊公石城來東龍打獵,獵犬臥東龍山頭無論如何不肯邁步地俯視著這塊盆地。

動物是有靈性,翊俊公仔細觀察後斷定這是塊風水寶地,選其作為了開基地。村里人說:當時東龍村有、劉另外兩姓,這兩姓人怠慢得罪了一位深藏不露堪輿先生,而大度李姓人這位先生盛情款待留住了三年。

離開東龍村時這位先生留下了一句話:“罾 ()要破敗,留 (劉)留 (劉)不住,鯉 (李)多滿江遊,留眼罾()子霸水口”。

族譜記載,翊俊公來到東龍後千餘年,李姓繁衍了37世,成了一統東龍天下李氏宗族。

聽後,我們,古人視風水一個宗族命根子,今人無視生態環境保護。讓老祖宗開創綠色銀行流失成荒嶺,這種急功近利行為是!

清華大學建築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福建社會科學院一批批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地走進寧都東龍古村。

藏深山離塵囂東龍,是一塊得考察民俗和風水地方,朋友,走近贛南,走近寧都,你不可不去東龍村遊覽!

藏深山離塵囂東龍,是一塊得考察民俗和風水地方,朋友,走近贛南,走近寧都,你不可不去東龍村遊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才輩出地必有風水。寧有一個地方歷史上藏龍臥虎,名聞遐邇。它叫東龍村。

東龍族譜記載,明末清初東龍李氏文武舉人5名,庠、廩、增、貢生182名,這些學生授於各種官職者27名。清初文學集團“易堂九子”之一李騰蛟東龍學子中代表。

既然這個地方有這麼多人才湧現,那麼讓我們走進東龍村揭開其風水謎。

探尋東龍村風水謎,我們寧都縣驅車,行駛約50公里來到東龍古村。

“一座天然圍屋!你看看四周青山簇擁活像一個搖籃。”同行香港陳先生一番議讓大家放眼四周,300多棵參天古樹形成一道環繞村子綠色屏障,是生機勃勃的風水林。

東龍村就位於海撥500米山間盆地青山綠水之中,可謂藏風聚氣。這一方山青水秀風水環境,孔子裔孫、翰林院學士孔敏英稱“架上金盆”、“桃源洞歟”。

看一個村落丁財貴情況如何,看其山水形勢。

一個村落選址,著眼點應放在人居安全和生活、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