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閬中古城東南郊,有一山脈繞古城蜿蜒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條遊龍,故名“蟠龍山”。其“龍頸”處有人工挖鑿痕跡,當地老百姓說:這是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綱“斷龍脈”時“鋸”斷。因為唐太宗接到報告,稱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氣。袁天綱奉命測王氣到了西南,閬中見大小蟠龍山如兩條蛟龍盤繞其後,鳳凰山高舉鳳頭,左右張開兩翅,若攬若抱,形成龍鳳勢,於是命人大小蟠龍山結合部砍斷以破龍脈,以此確保閬中“方圓百里之內不出天子”。
袁天罡可算是許多名人算過命了,他預言了武則天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他言中了唐太宗時期龍脈所在,差點斷掉了武則天龍氣。武則天力勸李治聽長孫無忌話,沒有袁天罡測定龍氣所在毀滅掉。袁天綱著有相書、天文書、風水書多種,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課》、《五行相書》、《易鏡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罡稱骨歌》、《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但大多亡佚不可見。而他受唐太宗詔命,與弟子推探唐朝國運《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盛傳《推背圖》版本。
這便是隋朝開始、唐代成型科舉制。此製爲後來各代傳襲,成為中國政治一根中心柱和文人書生一塊敲門磚。該制度刺激全國各地人才朝同一文化目標努力。既重視歷代儒家經籍典故,重視山水情趣。同時,全國各地人才,持續地由此制度選送到中央。如此唐代中央政府在政治上陳代謝,維持一個平民性文化和精神。此一制度唐代時不失進之舉,但後來產生許許多多陋習和悲劇另論。
中國文化整體走向,唐代是風水蓬勃發展走向時期。此時,出現了各種各樣風水書籍,如呂才云:「使葬書一術,乃有百二十家,各說吉凶,拘而多忌。」①儘管漢代王充反對五音姓利堪輿說,唐代仍流行此說。晁公武《昭德先生讀書後志》卷二「五行類」記載,當時大師之一僧一行撰《五音地理新書》,人姓五音驗八山之十八將吉凶之方,如此等等。
分析考察之前,追溯一下唐代一個製度——科舉制。中國政治秦漢後,脫離貴族政治軍人政治階段。全國官吏,全國各地分割槽選推。應該說屬於一種平民政治。但漢代時,名義上雖是鄉舉裡選,實權操縱於地方官即太守手中,地方長官採納鄉裡輿論,後地方長官決定。因此,表面上看,全國政治人員來民間。地不免民間一個狹小圈子。於是,民間逐步形成了一種階層,這便是東漢末年以下門第。今天話說,一種變相貴族。三國魏晉時期,於兵荒馬亂,地方政治解體,選舉無法推行,乃臨時創設九品中正,地方中央政府服務大官吏中選出一人中正,使代表其所在地方人士意見,並其鄉土人才分列九——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製成簿冊,上報中央,成為政府選用人才標準。這一制度實與漢代鄉舉裡選制相差,加上當時門第勢力盛,中正九等,門第高下標準來劃分。九品中正成了門第勢力護符。
然而,隋唐從上改變了上述局面,將一切所謂「選舉制」改進成為一種公開競爭考試製度。地方人士不管出身如何,有志在政治上活動,可向地方官吏報名參加考試。地方官負責這些應試者申送中央政府,中央派官吏加以一種考試,凡中第合選人士取得一種做官參政入場券。這種考試審理標準上發生了變化。如漢代選舉考察是鄉里輿論,且以道德以及地方政府服務成績主,標準是德篤實。而唐代,應試者出身外,餘才智測驗標準。當初考察,雖然注重考驗應試者於實際政治問題理論論述,以及對古代經籍解義,變為專重於詩賦一項。這種變更原因有二:一是詩賦命題可以層出不窮,天地間形形色色事物可作題目命;二是詩賦以薄物短章,應試者可以不離地抒其胸襟抱負、理想趣味。這促使應試者自然界一切事物要有理解,有而兼有情,有學而兼有品。否則雖,學雖博,而情,品,不能官。
上編梳理下編文本內容並傳世文獻相比證,對唐五代風水信仰、敦煌堪輿文獻所論列風水理論以及唐五代存在過風水文獻進行了考證。第一章中國傳統宅葬禮唐五代時期程序、內容以及民間風水信仰原型加以梳理,有一些獨到發現,其中華禮學文化民間信仰研究…
筆者這裏探討科舉制,於這一制度中國風水及傳統建築產生影響。一方面,我們知道中國應科中舉讀書人中,有是拔起於鄉村。這群人人生軌跡多半是農村轉到政府(城市),政府(城市)退鄉歸裡。歷代諸多人物在政治上成就一番驚天動地事業後,往往平平淡淡退歸鄉村。於他們飽讀詩書,對山水有著見解,政時是平天下儒者,退位後,是遭謫貶之時,便是腹黃老、莊子道家學說。此時,風水說與之心靈合拍(即使於有些人是無意識),於是他們多半選擇一塊山清水秀、石美樹俊寶地卜宅。傳統文化和風水觀念一起如一地保留中國鄉村,使中國鄉村住宅散發出一種哲理意趣和迷離風水相混文化藝術氣息。這些上層人物對山水理解和評述,反過來滋潤和了風水理論。
科舉制出現使人們產生了一個根深蒂固念頭,以為讀書中舉可做官,做官可發財。爲了中此舉,幾個保佑方法便是:一,受風水遺體受說影響,認為受於先祖,可發達,,墳墓厚葬風刮愈烈,這種厚葬風反過來刺激促進風水。無怪自唐代開始,出現如此多《葬書》,我們本章開頭說那麼一種繁複局面。二,認為吉利住宅可以發人,於住宅吉凶重視。三,運用一種型別建築,即風水宗教建築相融而成一種鄉村公共建築——文樓、奎閣、文塔,,振興文風、昌盛文運。這種人文建築往往成為一鄉標誌,含有種種象徵意味。此類建築出現了風水學說。唐代後風水書籍,多有專門篇幅闡述修建奎樓、文閣原理,位於何方,運用何種手法,。可以說,唐代風水科舉制相得益彰。而科舉制風水,其劣根性隨著時日暴露,明清日顯突出,不過這是後話了。
上述科舉制,加上唐代背景——佛教流行、對道教極端重視、天文地理學發展,,使唐代風水盛。這種盛況可一些傳說故事窺出。據《太平廣記》記載,唐朝蘇州吳縣有個叫汪風人,住離碼頭處,其家宅中時發生事件,十多年間妻兒奴僕亡故,疑心是於住宅不吉,宅賣同鄉盛忠,不料盛家亦幾年間家破人亡。於是盛忠折價賣宅,可四鄰八舍無人願買,足見當時風水說大威懾力。結果這座住宅許久賣掉。後縣衙小吏張勵,路此宅前,見宅內有兩道箭桿氣沖天,便以宅中藏有珠寶,貪心買下,遷入,晨起見兩道青氣,於貪寶,冒氣處拼命挖掘,挖至六七尺時,果見一圓形石盤,下有精雕石櫃,櫃縫鐵汁澆固,並加石灰密封,外加鐵鏈。石櫃四面有七方朱印,張勵以為有寶,錘砸開,見櫃裏有一銅釜,上覆銅盤,鉛錫固縫,印有九方紫文,揭去朱印開啟銅盤,不料有猴跳出,間不知去向。再觀釜中有一方石銘,上書:「禎元年(587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鮑知遠囚猴神於此,其有發者,發後十二年,胡兵大擾,六合煙塵,而發者俄族滅。」第二年張勵家遭滅族禍。而第十二年後應驗安祿山造反。該故事且信,生動地表現了當時民間風水尊崇和敬畏,同時我們透露,道士參與風水,唐時即有,說明道教風水關係密切。
據《古今圖書整合》堪輿名流列傳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當時有這樣一些風水大師:李淳風、張燕公、一行禪師、司馬頭陀、劉白文、浮屠弘雲、陳亞和、楊筠鬆、丘延翰、曾文遄、範越鳳、萬伯超、劉淼、葉七、邵庭監、賴文俊。其中,李淳風、一行禪師、丘延翰人見於正史人物。不過正史裡這些人是集天文、地理、算學、術數一身人物,談及他們事風水事業。另一些人物考察其面目和可信性。其中楊筠鬆突出代表。風水自身譜系中,該人算是郭璞之外第二號人物,並且其影響所建立體係郭璞顯龐。於郭璞是,楊筠鬆並見於正史記載,只是傳說其唐僖宗(874─888)國師,官金紫光祿大夫,掌臺地理事,後斷髮入崑崙山步龍。這種傳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否定:「筠鬆見於史傳,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宋史?藝文志》稱楊濟,不詳其始末,術家相傳,以為筠鬆名益,竇州人,掌臺地理,官金紫光祿大夫,廣明(880年)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祕術逃,後往來於虔州,無稽之談,蓋信。」但是,這種否定並不能抹去楊筠鬆眾多風水術士心目中存在。筆者考察中所遇到任何一位風水地理先生會提到楊濟貧,並奉祖師。贛、湘、閩一帶流傳許多有關他傳說。如湘中地區傳說楊濟貧來到寶慶一帶即現在邵陽,察看風水,見到竹雞坡處上面是懸崖,下面是資江,中間是一張虎口,驚歎竹雞坡風水寶地。然而此處崖山峭,無法安葬,回到家中苦思後想出妙策,每天玩泥巴砣,搓一粒竹枝甩處,如此練了三年,能百發百中。自家祖墳遺骨灰搓成泥巴砣,帶到竹雞坡,懸崖下其不斜地用竹枝甩進虎口。因為他相信楊家先祖葬竹雞坡上後,楊家必有。,宋代出了楊家(楊家實際有許多傳說),顯赫四方。說後世還時常有楊姓人到竹雞坡掛墳,後來有些楊姓人發現鄱陽湖風水,流傳開了「早知鄱陽湖,免葬竹雞坡」民諺。這種楊筠鬆神祕化且楊家扯說法雖有牽,信,但楊筠鬆傳說中事蹟印百姓心中,到科學發達今天。
延伸閱讀…
風水術士心中,楊筠鬆作江西派始祖,存在,且有一系列長長徒弟傳承名單。明洪武四年(1371年)秋八月朔金華胡翰《葬書》序中即雲:「唐文皇帝取其國經入內腐,復傳,及黃巢破長安,國師楊筠鬆竊奔江西,授弟子三人,其一曰曾智,智授廖及具甥賴文進,禹三傳而上牢劉子得。」楊不僅是形法派直接始祖,是郭璞那兒傳承而來,可謂風水譜系中承上啟下關鍵人物。此一關鍵人物存在無證實,風水歷代仁人誌士詬。
綜合目前所見有關楊筠鬆師傳承淵源書籍,楊筠鬆師傳承可以簡化如下:
發現,作為始祖楊筠鬆傳,說僖宗(874─888)時人,而其之一丘延翰是高宗(650─683)時人,徒弟出生日期於老師二百年左右,可見其譜系。
全書分上下兩編,下編校錄文字,計收錄敦煌堪輿文書32號,釐定綴合28件文獻,條分十類:陰陽宅經類5件,五姓宅經類2件,陰陽五姓宅經合編類5件,三元宅經類4件,玄女宅經類1件,八宅經類1件,葬經類6件,山岡地脈類1件,卜葬書類2件,附録《陰陽書》1件。其收寫卷此前刊布者增出三件。前人已有校錄成果基礎上進一步研讀考證,卷子收錄以及校勘、定名、綴合、考辨字詞文意方面有創獲,其中是圖文校錄和補正方面用力。從敦煌學研究角度看,可以說是達到了這一課題目前研究水準。
上編梳理下編文本內容並傳世文獻相比證,對唐五代風水信仰、敦煌堪輿文獻所論列風水理論以及唐五代存在過風水文獻進行了考證。第一章中國傳統宅葬禮唐五代時期程序、內容以及民間風水信仰原型加以梳理,有一些獨到發現,其中華禮學文化民間信仰研究…
延伸閱讀…
全書分上下兩編,下編校錄文字,計收錄敦煌堪輿文書32號,釐定綴合28件文獻,條分十類:陰陽宅經類5件,五姓宅經類2件,陰陽五姓宅經合編類5件,三元宅經類4件,玄女宅經類1件,八宅經類1件,葬經類6件,山岡地脈類1件,卜葬書類2件,附録《陰陽書》1件。其收寫卷此前刊布者增出三件。前人已有校錄成果基礎上進一步研讀考證,卷子收錄以及校勘、定名、綴合、考辨字詞文意方面有創獲,其中是圖文校錄和補正方面用力。從敦煌學研究角度看,可以說是達到了這一課題目前研究水準。
上編梳理下編文本內容並傳世文獻相比證,對唐五代風水信仰、敦煌堪輿文獻所論列風水理論以及唐五代存在過風水文獻進行了考證。第一章中國傳統宅葬禮唐五代時期程序、內容以及民間風水信仰原型加以梳理,有一些獨到發現,其中華禮學文化民間信仰研究展開當具有開拓意義。第二章敦煌文獻中心堪輿術考察,對作中國堪輿術發展歷程中唐宋轉捩期代表形態——敦煌堪輿術進行考察,宅葬選址、造作、佈局、移徙乃至救弊風水活動過程線索,揭示出其於宋後風水文獻(選擇、佈局主)禮儀功能。第三章“唐五代堪輿著述輯略”,主要對唐五代堪輿文獻目錄進行一些鉤稽,希望能這一時期堪輿學起到一些“示源”作用。
1964年生,遼寧省岫岩縣人。 1986年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漢語史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史學博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2005—2006年度訪問學者。現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主要事中國數術文獻學、中國禮俗文化史研究。
1錄文好像之前,增補了P.4686,S.9434V,上圖017b。 2禮和葬書對比了一下。 3數術和傳世文獻部分有點著別字.
1.早期堪輿術,卜宅於卜葬。 2.敦煌堪輿書中有環境地理學知識,拆除陰陽五行八卦干支之類疊床架屋玄學數術,這是堪輿術本來面目。 3.宏觀地脈經出自上古形法家,實屬人文地理學正宗,宅經關乎家宅空間秩序安排。 4.堪輿術關鍵於地形、方位感知屬性象徵意義於居者身、心影響。 5.空間補救法術,旨在空間秩序,空間比作人體,其機制空間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