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問耳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可大可小,有時候只是暫時性的,但有時候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種常見的狀況,讓你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環境因素造成的耳鳴,像是長時間處在噪音很大的環境,比如說工地、夜店或是戴耳機聽音樂太大聲。這種情況通常休息一下就會好,但如果經常這樣,可能會對聽力造成永久傷害。另外像是搭飛機或潛水時的氣壓變化,也會讓耳朵暫時不舒服,這種時候做個吞口水的動作通常能緩解。
再來是身體狀況引起的耳鳴,這個就比較需要注意了。像是感冒、鼻塞或是中耳炎的時候,耳朵可能會嗡嗡響。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也會影響耳朵的血液循環,進而導致耳鳴。有些人貧血的時候也會有這種現象,因為血液攜氧量不足,內耳神經就會受到影響。
還有一種是心理因素,你可能沒想到壓力大、焦慮或失眠也會讓耳朵響個不停。這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影響了聽覺系統,這種時候除了治療耳鳴,也要注意心理健康的調適。有些人會發現放假的時候耳鳴就消失了,一上班又開始,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最後整理幾個常見原因給大家參考:
類型 | 具體原因 | 備註 |
---|---|---|
環境因素 | 噪音暴露、氣壓變化 | 通常暫時性,可自行恢復 |
生理問題 | 感冒、中耳炎、高血壓、貧血 | 需要治療根本原因 |
心理因素 | 壓力、焦慮、失眠 | 需配合身心調適 |
其他 | 耳垢堵塞、藥物副作用(如阿斯匹靈)、頭部外傷 | 需就醫檢查 |
如果你發現耳鳴持續好幾天都沒有改善,或是伴隨頭暈、聽力下降等症狀,建議還是要去看醫生檢查比較安心。有時候耳鳴可能是更嚴重問題的徵兆,像是聽神經瘤或是梅尼爾氏症,這些都需要專業的醫療處置。
最近有冇試過突然耳邊「嗡嗡」響?為什麼會突然耳鳴?醫生告訴你5個常見原因。其實耳鳴唔係病,而係身體發出嘅警訊,可能同日常生活習慣或健康狀況有關。今次就同大家分享醫生最常遇到嘅5種情況,等你可以對症下藥,唔使成日擔心個耳仔係咪出問題。
首先最常見嘅就係壓力大導致嘅耳鳴。現代人工作壓力爆煲,當精神長期緊繃時,內耳血管會收縮,造成耳鳴現象。特別係連續加班幾日後,突然耳邊響起高頻「唧唧」聲,通常休息充足就會改善。其次係耳垢栓塞問題,台灣天氣潮濕,好多人習慣用棉花棒清耳仔,反而將耳垢推得更入,塞住耳道就會聽到「轟轟」聲,去耳鼻喉科洗一洗就搞掂啦。
另外三種原因都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原因 | 具體情況 | 好發族群 |
---|---|---|
噪音傷害 | KTV唱通宵、戴耳機開太大聲 | 年輕人、工地工人 |
血壓異常 | 突然起立時頭暈伴隨耳鳴 | 三高患者、長輩 |
鼻竇炎 | 感冒後耳悶脹+耳鳴 | 過敏體質者 |
特別要提醒嘅係,如果耳鳴持續超過一星期,或者伴隨聽力下降、頭痛等症狀,就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有啲人以為耳鳴忍一忍就過,結果拖到聽神經受損先睇醫生,咁就真係麻煩啦。平時記住保持充足睡眠,控制鹽分攝取,同埋千祈唔好成日挖耳仔,呢啲都係預防耳鳴嘅基本功嚟㗎!
最近有朋友問我:「耳鳴什麼時候最容易發作?這些時段要特別注意」,其實耳鳴發作的時間點真的很有規律耶!根據耳鼻喉科醫師的臨床觀察,很多患者都是在特定時段特別容易聽到那些嗡嗡聲或蟬鳴聲,而且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超級有關聯。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容易誘發耳鳴的危險時段,知道這些就能提前防範啦!
首先一定要講的就是深夜到凌晨這段時間,特別是晚上11點到凌晨3點左右。這時候身體本來就該休息了,但很多人還在滑手機、追劇,或是加班工作。當我們過度疲勞時,內耳的血液循環會變差,耳鳴就很容易找上門。我自己就有經驗,連續熬夜幾天後,耳朵就會開始抗議,那種嗡嗡聲真的讓人超煩躁!
再來是天氣變化大的季節交替期,像現在7月盛夏,室內外溫差常常超過10度。突然從冷氣房走到戶外時,血管會急速收縮擴張,這時候耳鳴發作的機率就很高。特別是本來就有耳鳴病史的人,在這種溫差大的環境更要小心。我阿嬤就常說她的耳朵在梅雨季和颱風天特別敏感,氣壓一變化就會耳鳴。
最後要提醒的是壓力大的時段,比如上班開會前、考試期間,或是跟家人吵架後。緊張情緒會讓肌肉緊繃,連帶影響到耳周的血流。我有個朋友只要月底趕報告就會耳鳴,後來學著做深呼吸和肩頸放鬆就好多了。
高風險時段 | 可能原因 | 預防小技巧 |
---|---|---|
深夜至凌晨 | 疲勞、血液循環差 | 盡量11點前睡,避免熬夜 |
季節交替 | 溫差大、氣壓變化 | 注意保暖,漸進適應溫度 |
壓力高峰期 | 肌肉緊繃、血管收縮 | 做伸展操,每小時休息5分鐘 |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吃完重口味大餐後也容易耳鳴喔!特別是鹹酥雞配啤酒這種高鹽分+酒精的組合,會讓體內鈉離子濃度突然升高,影響內耳淋巴液的平衡。我有次連吃三天麻辣鍋,耳朵就開始抗議了,後來飲食清淡點才改善。還有就是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時候,音量開太大或戴太久都會刺激耳蝸,建議遵守「60-60原則」:音量不超過60%,時間不超過60分鐘。
最近身邊好多人都在抱怨耳朵嗡嗡叫,到底誰容易得耳鳴?這6種人風險最高。其實耳鳴不是病,但背後可能隱藏著健康警訊,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快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
首先就是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的人,像工地師傅、夜店DJ、工廠作業員,這些工作環境分貝數常常超標,久了就會傷害聽力神經。我朋友在KTV上班兩年,現在晚上睡覺都聽到蟬叫聲,超痛苦的啦!再來是高血壓患者,血管壓力大會影響內耳血液循環,特別是那些愛吃重鹹又懶得量血壓的長輩,常常耳鳴就是第一個徵兆。
另外這幾種人也超容易中獎:
高風險族群 | 主要原因 | 常見症狀 |
---|---|---|
睡眠不足的上班族 | 自律神經失調 | 間歇性嗡嗡聲 |
愛用耳機的年輕人 | 音量過大損傷毛細胞 | 高頻尖銳聲 |
更年期婦女 | 荷爾蒙變化影響聽覺 | 悶脹感伴隨鳴響 |
頸椎不好的人 | 血液循環不良 | 轉頭時耳鳴加重 |
特別要提醒的是3C重度使用者,整天戴耳機追劇打遊戲,音量還開超大聲,我表弟就是這樣把耳朵搞壞的,現在連鬧鐘聲都聽不清楚。還有那些壓力大到爆的上班族,客戶追殺、業績壓力讓耳鳴變成家常便飯,這種時候真的要學會放鬆啊!
最後是耳道發炎或受傷的人,像游泳常進水、愛掏耳朵挖到受傷的,細菌感染就會引發耳鳴。前陣子鄰居阿姨就是因為用棉花棒清耳朵太用力,結果引發外耳炎,耳朵痛到睡不著還一直有流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