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做生意,談生意這檔事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像歐美那麼直接了當,我們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很多時候一筆生意能不能成,關鍵不在產品多好,而是雙方有沒有建立起信任感。我認識幾個做外銷的老闆,他們都說跟台灣客戶談生意,常常要先吃好幾次飯、喝幾場酒,等變成熟人了才開始談正事。
說到談生意的技巧,台灣人最在意的就是「誠意」兩個字。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狀況跟應對方式:
情境 | 台灣人習慣的應對方式 | 要注意的細節 |
---|---|---|
初次見面 | 帶伴手禮,最好是台灣特色點心 | 不要太貴重,避免對方壓力 |
價格談判 | 先聊市場行情,不要直接殺價 | 用「我們再研究看看」代替拒絕 |
簽約時機 | 農曆七月前後避免談重大決策 | 老一輩生意人特別在意這個 |
現在很多年輕創業者開始用X(原Twitter)來拓展生意,但要注意台灣人的使用習慣。我們比較少直接在社群媒體上談生意,更多是用來經營形象。像是分享工廠參訪影片、員工活動花絮,這種「軟性內容」反而更容易讓客戶產生好感。有個做機械零件的老闆就跟我說,他在X上發員工幫社區清掃的貼文後,意外接到好幾通詢價電話。
談生意的場合選擇也很講究。台北人喜歡約在安靜的咖啡廳,台中老闆偏愛高級餐廳的包廂,南部則可能直接約在工廠泡茶。我遇過最特別的是有次去宜蘭談合作,對方直接約在自家的三星蔥田旁邊,一邊採蔥一邊談,最後還讓我帶了兩把蔥回家,這種「接地氣」的做法反而讓合作談得特別順利。
談生意前必看!5個台灣人最常犯的溝通錯誤,這些地雷踩中真的會讓合作破局!台灣人做生意很重視人情味,但有時候就是太「做自己」反而讓對方覺得不專業。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我們自己都沒發現的NG行為,下次談case記得避開啊~
第一個超常見的就是「講話太迂迴」,明明想拒絕卻說「再研究看看」,對方還以為有機會結果空等。台灣人怕傷和氣,但生意場上清楚表達立場反而能贏得尊重。第二個致命傷是「過度謙虛」,把「我們小公司啦」掛嘴邊,客戶聽到只會懷疑你的專業度,該展現實力時就要有自信!
錯誤類型 | 具體表現 | 改善建議 |
---|---|---|
時間觀念差 | 遲到還說「台灣人都這樣」 | 提早15分鐘到,突顯專業度 |
過度套交情 | 第一次見面就問私事 | 先專注商業話題建立信任 |
不重視細節 | 合約寫「大概」、「差不多」 | 用具體數字和條款避免糾紛 |
再來很多人會犯「把應酬當重點」,以為喝幾杯就能成交,其實外商更看重簡報內容和數據。還有老闆最頭痛的「當場不講背後抱怨」,開會時都說沒問題,事後才在line群組抱怨連連,這種溝通方式最傷團隊默契。
最後要提醒「用詞太在地化」的問題,跟國際客戶說「這個案子很夯」、「先打樣再喬」對方根本聽不懂。雖然台灣國語很親切,但正式場合還是要用標準商業術語,才不會讓合作卡在語言這一關。
新手必學!如何在台灣用LINE談生意最有效率,這絕對是每個剛開始用LINE做生意的人都要掌握的技巧。在台灣,LINE幾乎是人人必備的通訊軟體,不管是聯絡客戶、報價還是處理訂單,都離不開它。但你知道嗎?用LINE談生意其實有很多小細節要注意,用對方法不僅能提升效率,還能讓客戶對你印象加分喔!
首先,LINE的個人檔案一定要好好經營。大頭貼建議用專業的商務照或公司logo,不要用太隨意的自拍照。狀態訊息可以寫上營業時間或最新優惠,讓客戶一眼就知道你的專業度。另外,記得把「允許陌生人加入」關掉,避免收到一堆廣告訊息干擾正事。這些小地方看似不起眼,卻是建立專業形象的第一步。
再來聊聊實際談生意的技巧。很多人習慣一收到訊息就馬上回,但其實要看情況。如果是簡單詢價或確認事項,快速回覆當然沒問題;但遇到需要思考的複雜問題,與其急著回一個不完整的答案,不如先告訴對方「收到訊息了,稍後給您詳細回覆」。這樣既能展現你的負責態度,也不會因為倉促回答而產生誤會。
情境 | 建議回覆方式 | 注意事項 |
---|---|---|
客戶詢價 | 提供清楚報價單,標明有效期限 | 避免只用口頭報價,容易產生糾紛 |
處理客訴 | 先道歉再了解狀況,承諾解決時間 | 不要急著辯解,安撫客戶情緒優先 |
約見面時間 | 提供2-3個具體時段讓客戶選擇 | 避免只問「您什麼時候方便」太籠統 |
發送合約 | 用PDF檔傳送,避免被修改 | 同時提供紙本合約更正式 |
最後要提醒的是,雖然LINE很方便,但有些重要事項還是要留書面記錄。像是合約內容、付款明細這些,最好在用LINE確認後,再補上正式文件或email往來。畢竟LINE的聊天記錄雖然可以當證據,但萬一手機遺失或換機,重要訊息可能就不見了。養成重要資訊多重備份的習慣,才能確保生意往來更順利。
為什麼台灣老闆都愛在飯桌上談生意?在地文化解析
台灣人做生意有個很特別的習慣,就是喜歡在飯桌上談正事。這可不是隨便吃個便當那麼簡單,通常都是訂高級餐廳、點滿桌好菜,邊吃邊聊才能把生意談成。這種文化其實跟台灣人重情義的性格很有關係,在正式場合大家難免拘謹,但幾杯黃湯下肚、美食當前,整個氣氛就輕鬆起來了,很多在辦公室講不出口的話,這時候反而好開口。
你可能會想,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但對台灣老闆來說,吃飯談生意其實效率超高。一頓飯的時間可以觀察對方的用餐習慣、談吐修養,甚至從點菜方式就能看出這個人夠不夠大器。而且台灣人特別相信「見面三分情」,光靠電話或郵件往來,總覺得少了點溫度,面對面吃頓飯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感。
飯局場合 | 常見目的 | 台灣人潛規則 |
---|---|---|
海產店熱炒 | 初步接洽 | 啤酒喝開才好談 |
高級日料 | 重要合約 | 讓對方覺得被重視 |
私人招待所 | 深度合作 | 展現實力與人脈 |
路邊攤宵夜 | 鞏固交情 | 用親切感拉近距離 |
在台灣商場打滾多年的老闆們都知道,很多生意不是在會議室簽成的,而是在酒酣耳熱之際自然談妥的。這種文化也反映出台式商業思維,比起冷冰冰的合約條款,台灣人更看重「做人」的藝術。一頓飯吃下來,對方是真心想合作還是只想佔便宜,老江湖們心裡早就有了答案。所以下次接到老闆的飯局邀約,別以為只是單純吃飯,這可是台灣商場的必修學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