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傳統曆法,就不得不提「天干地支順序」這個流傳千年的系統。老一輩的人常說「今年是甲辰年」或「你屬猴」,其實都是在用天干地支來計算時間。這個系統不只用在年份上,連月份、日子、時辰都能用,可以說是古人最厲害的發明之一!
天干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兩兩搭配剛好六十年一個循環,也就是我們說的「一甲子」。這套系統從商朝就開始用了,到現在農民曆上還是看得到。像是今年2025年就是乙巳年,明年2026年就是丙午年,這樣一年一年輪下去。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好完整的搭配順序:
天干 | 地支 | 組合年份範例 |
---|---|---|
甲 | 子 | 2020(庚子) |
乙 | 丑 | 2021(辛丑) |
丙 | 寅 | 2022(壬寅) |
丁 | 卯 | 2023(癸卯) |
戊 | 辰 | 2024(甲辰) |
己 | 巳 | 2025(乙巳) |
庚 | 午 | 2026(丙午) |
辛 | 未 | 2027(丁未) |
壬 | 申 | 2028(戊申) |
癸 | 酉 | 2029(己酉) |
除了記年,天干地支還可以用來看時辰。古時候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個地支,像子時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丑時是1點到3點,這樣一路排下去。現在很多人算命還是會用到這個,比如說「生辰八字」就是把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全部列出來。
有趣的是,十二地支還對應十二生肖,所以每十二年就會輪到同一個生肖。像2023年是兔年,2035年又會輪到兔年。這種循環的概念在中國文化裡真的很重要,不管是過年過節還是傳統習俗,都跟天干地支脫不了關係。
天干地支順序怎麼背?台灣人最愛的口訣分享來啦!每次看到農民曆上的天干地支就頭痛對吧?別擔心,台灣人最愛用這些超接地氣的口訣來記憶,保證讓你一秒變身民俗小達人。今天就要來分享這些流傳已久的記憶法,還有超實用的對照表格,讓你輕鬆記住這些傳統曆法的小知識。
首先講天干,總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台灣人最常用的口訣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唸起來超順口對吧?也有人會用「甲魚丙丁煮,勿擠更辛苦」這種搞笑版來記,把每個字都變成具體的畫面,記憶效果更好喔!
地支有十二個,對應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這個的口訣更多元啦!最經典的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直接把生肖帶進去背。還有人會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種簡化版,重點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這邊幫大家整理好對照表,隨時可以拿來複習:
天干 | 順序 | 地支 | 順序 | 生肖 |
---|---|---|---|---|
甲 | 1 | 子 | 1 | 鼠 |
乙 | 2 | 丑 | 2 | 牛 |
丙 | 3 | 寅 | 3 | 虎 |
丁 | 4 | 卯 | 4 | 兔 |
戊 | 5 | 辰 | 5 | 龍 |
己 | 6 | 巳 | 6 | 蛇 |
庚 | 7 | 午 | 7 | 馬 |
辛 | 8 | 未 | 8 | 羊 |
壬 | 9 | 申 | 9 | 猴 |
癸 | 10 | 酉 | 10 | 雞 |
戌 | 11 | 狗 | ||
亥 | 12 | 豬 |
記這些口訣最有用的時機就是過年期間啦!長輩問你今年是什麼年,馬上就能回答出來超有面子。或是看農民曆選日子時,知道天干地支的順序真的方便很多。台灣的廟宇籤詩也常用天干地支來標示,學會這些基本知識後,去廟裡求籤都感覺更親切了呢!
為什麼天干地支有60種組合?老祖宗的智慧解析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農民曆上的天干地支組合總共有60種呢?這可不是隨便湊出來的數字喔!其實這是古人觀察天象運行後,精心設計出來的一套循環系統。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互相搭配就形成了60種獨特的組合。
古人發現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剛好是60,這個數字不僅符合天文觀測的週期,也跟很多自然現象吻合。比如說,木星繞太陽一周大約是12年,土星則是30年,60年剛好是它們的會合週期。這種設計讓天干地支不僅能記錄時間,還能用來預測氣候變化和農事活動,超級實用的啦!
天干 | 地支 | 組合範例 |
---|---|---|
甲 | 子 | 甲子年 |
乙 | 丑 | 乙丑年 |
丙 | 寅 | 丙寅年 |
… | … | … |
癸 | 亥 | 癸亥年 |
這套系統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把時間、空間和萬物變化都連結在一起了。每個年份、月份、日子甚至時辰都有對應的天干地支,形成一個完整的時空座標。古人用這個來推算節氣、安排農事,甚至預測吉凶,可以說是古代版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呢!
60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要,它代表一個完整的循環。就像我們現在說的「一甲子」就是60年,完成一個甲子循環後,一切又會重新開始。這種週而復始的概念,反映了古人對宇宙運行的深刻理解,也讓我們看到他們是多麼擅長從自然現象中找出規律。
何時會用到天干地支?台灣傳統節氣與命理應用
說到天干地支,其實台灣人生活中常常不知不覺就用到了!像是農民曆上的日期、廟裡求的籤詩,甚至是阿嬤幫孫子取名字時,都會參考這些傳統曆法。天干地支不只用在算命,還跟我們的24節氣息息相關,像是清明、冬至這些重要節氣,都是用天干地支來推算的。
在台灣,很多長輩還是習慣用天干地支來記年份。比如今年是2025年,用天干地支來看就是「乙巳年」,生肖屬蛇。這種記法在傳統婚喪喜慶特別常見,像是合八字、選吉日都要用到。命理師也會根據生辰八字中的天干地支,來推算一個人的運勢和性格。
說到節氣,台灣的農民到現在還是很依賴這個系統來安排耕作。每個節氣大約15天,總共24個,都是用天干地支來標記的。比如「穀雨」就是要準備插秧的時候,「芒種」則是稻子開始結穗的時節。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現在還是很實用!
節氣名稱 | 大約日期 | 天干地支對應 | 傳統農事活動 |
---|---|---|---|
立春 | 2/3-2/5 | 寅月 | 準備春耕 |
清明 | 4/4-4/6 | 辰月 | 掃墓、插秧 |
夏至 | 6/21-6/22 | 午月 | 收割第一期稻 |
冬至 | 12/21-12/23 | 子月 | 曬冬、製作年糕 |
在命理方面,天干地支更是不可或缺。紫微斗數、八字算命這些,全部都是以天干地支為基礎。比如「甲木」代表大樹、「丙火」是太陽,這些元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命格。台灣人遇到重大決定時,常常會去算一下,看看流年運勢如何,什麼時候適合開店、搬家或結婚。
就連中醫也會參考天干地支!傳統中醫認為,人的身體會隨著節氣變化,不同時節要調養不同的臟器。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這些養生觀念都是從天干地支的五行理論發展出來的。現在很多中醫師還是會根據節氣來建議病人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