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水月交融,月光映照水波,宛如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靜謐而朦朧。遠眺湖面,翠色蒼鬱,猶如白銀盤中盛放一顆青翠的螺,美不勝收。


賞析:
1. 詩人描繪了秋夜明月下洞庭湖的景色,水月交融,湖光靜謐,猶如未經打磨的銅鏡。
2. 遠望洞庭山水,蒼翠欲滴,宛如白銀盤中盛放一顆青翠的螺,意境深遠,令人神往。
特色 | 描寫 |
---|---|
水月交融 | 湖水與月光融為一體,湖面平靜如鏡。 |
銅鏡未磨 | 比喻湖面的平靜無波,猶如未曾打磨的銅鏡。 |
洞庭山水 | 遠眺洞庭湖的山水,青翠蒼鬱,鬱鬱葱葱。 |
白銀盤 | 形容洞庭湖的湖水清澈透亮,猶如白銀盤。 |
青螺 | 比喻洞庭湖中鬱鬱葱葱的君山,小巧玲瓏,青翠欲滴。 |
湖光秋月兩相和與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這兩句詩詞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描繪了一幅秋夜湖光月色的美麗畫卷,其中藴含著豐富的哲理和意境。
詩詞解析
詩詞原文
詩句 | 解釋 |
---|---|
湖光秋月兩相和 | 清澈的湖水與皎潔的秋月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 |
潭面無風鏡未磨 | 平靜的潭水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明鏡,映照出清晰的倒影。 |
哲理闡述
這兩句詩詞不僅生動描繪了秋夜美景,還藴含了以下哲理:
-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湖光與秋月相融無間,象徵著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繫,提醒人們尊重自然、保護環境。
- 心境的寧靜清澈:無風的潭面猶如一面未經打磨的明鏡,反映了心境的平靜和清澈。
- 自我反省與內心探索:潭面的倒影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內心世界,促使我們進行自我反省,探索真實的自我。
意境賞析
這兩句詩詞中的「湖光秋月」和「潭面無風」營造出一種空靈、寧靜的意境,讓人身心俱醉。
- 空靈:秋夜湖光和月光交織,創造出一個脱離塵俗的虛幻之境,令人心曠神怡。
- 寧靜:無風的潭面宛如一泓靜水,沒有絲毫漣漪,令人心神安定。
在這種空靈、寧靜的意境中,人們可以暫時忘卻煩惱,體悟內心的平和與安寧。
後世影響
自蘇軾寫下這兩句詩詞以來,它們成為中文詩詞中流傳甚廣的名句,並對後世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