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長屋這樣改!採光動線一次搞定 | 5招破解狹長型格局困擾 | 狹長老屋重生術!設計師秘訣公開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狹長型格局的房子要怎麼規劃比較好,這種長條形的空間確實比較難搞,採光、動線都要特別注意。不過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其實狹長型的房子也能住得很舒服,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設計技巧。

首先最重要的是採光問題,狹長型的房子常常只有前後兩面有窗戶,中間區域很容易變成陰暗的走廊。這時候可以考慮用玻璃隔間或開放式設計,讓光線能夠穿透整個空間。像廚房就可以做半開放式的,搭配中島吧檯,既不會讓油煙亂跑,又能保持空間的通透感。另外在牆面顏色上,建議多用淺色系,白色、米色這些都能讓空間看起來更明亮寬敞。

動線規劃也是關鍵,狹長空間最怕就是走道太長浪費空間。可以試試看把走道和功能區結合,比如說:

空間類型 動線設計建議
客廳 沙發靠牆擺放,留出中央走道
餐廳 用長型餐桌與走道平行
臥室 床鋪靠短邊牆,衣櫃做嵌入式

收納部分要特別注意,狹長型格局最怕東西亂放讓空間更擁擠。建議多做頂天立地的收納櫃,把雜物都藏起來。也可以利用牆面厚度做收納,像是電視牆後面就可以規劃成儲物空間。浴室如果也是長條形的,可以把洗手台外移,這樣洗澡的空間會比較舒服。

燈光配置也很重要,單靠一盞主燈會讓長型空間顯得更狹長。建議用多點照明,軌道燈、壁燈、落地燈搭配使用,讓光線均勻分佈。特別是在走道區域,可以安裝感應式的小夜燈,晚上走動更安全。廚房工作區和書桌這些需要專注的地方,記得要加強局部照明。

最後提醒大家,家具的選擇要特別注意尺寸。太大型的家具會讓空間顯得更擠,建議選擇細腳、輕盈的款式。沙發可以用兩人座加單人椅的組合,不要一次塞進L型的大沙發。茶几也選小一點的,或是用邊几代替,保持走道暢通。

狹長型格局

誰適合買狹長型格局的房子?這些族羣超適合!在台灣都會區房價高漲的現在,狹長型格局因為總價相對親民,成為不少人的購屋選擇。雖然這種房型常被嫌棄採光通風不佳,但其實只要懂得規劃,反而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居住驚喜呢!

首先最適合的就是單身貴族或頂客族,這類族群生活空間需求不大,狹長型房子剛好可以規劃成開放式空間,從客廳到臥室一氣呵成,省下走道浪費的面積。再來是投資出租族,狹長格局通常位於精華地段,雖然單層面積小但樓層高,隔成小套房出租報酬率很不錯,特別受學生或上班族租客歡迎。

適合族群 原因分析
首購小家庭 總價低負擔輕,可用系統櫃做收納規劃
SOHO工作者 長型空間方便區分工作區與生活區,動線單純
退休銀髮族 空間不用太大,直線動線減少跌倒風險

另外要特別提到的是創意工作者,狹長房子那種特殊的縱深感,反而能激發設計靈感。不少文創店家就愛找這種老屋改造,前廳當工作室,後段當住家,樓梯間還能變身展示區。至於收納控也別擔心,沿著長邊牆面做整排收納櫃,收納量其實比方正格局更驚人,只是要記得留出走道寬度就是了。

預算有限但想住市中心的年輕夫妻也很適合,把狹長空間分成前、中、後三段,前面客餐廳、中間小孩房、後面主臥,照樣能打造溫馨小窩。重點是要善用玻璃隔間或簾子保持通透感,才不會覺得壓迫。老實說在台北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能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已經很幸福了,格局什麼的真的可以靠後天裝修來補強啦!

什麼時候該考慮狹長型格局?購屋前必看時機點,這問題其實很多台北朋友都在問。畢竟台灣都會區地狹人稠,特別是雙北地區,狹長型格局的建案越來越常見。這種房型雖然面寬較窄,但深度足夠,只要懂得規劃,反而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空間利用率。今天就來聊聊幾個適合考慮這類格局的實際情況。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預算有限但想住市區的狀況。狹長型格局通常單價會比方正格局低一些,同樣預算下可以買到更好的地段。像是我朋友阿偉去年就在大安區買到一間15坪的狹長型小宅,雖然客廳不大,但臥室和廚房該有的都有,重點是走路5分鐘就到捷運站,生活機能超方便。

另外就是喜歡特殊風格或想自己大改造的人。狹長型空間其實很有設計感,可以做成LOFT風或是日式長屋的feel。記得前陣子看過一個設計師案例,把一間寬只有3米的狹長老公寓,用玻璃隔間和錯層設計,變身成超有質感的現代宅,採光通風都處理得很棒。

考慮時機點 適合對象 優點
預算有限買市區 首購族、小資族 總價較低、地段通常較好
喜歡特殊風格 設計愛好者、文青族群 改造潛力大、空間有特色
投資出租用途 包租公、投資客 坪效高、容易隔成多間套房

還有一種情況是買來投資出租的。狹長型格局通常坪數不會太大,但因為深度夠,很多投資客會把它隔成兩間小套房分租。像中山區那邊就有不少這種案例,一間20坪的狹長公寓隔成兩間獨立套房,租金報酬率比整層出租來得高很多。不過要提醒的是,這種改裝要特別注意消防法規,不然被檢舉就麻煩了。

最後就是基地條件限制下的選擇。台灣很多老市區的地塊本來就是狹長形的,新建案自然會做成狹長格局。像萬華、大同區有些巷弄裡的建案,面寬可能只有4-5米,但深度可以到15米以上。這種房子雖然採光面較少,但只要前後有開窗,加上好的通風設計,住起來也不會太悶熱。

狹長型格局

狹長型格局最常見的5大問題,你家也有嗎?

台灣很多老房子或小坪數住宅都是狹長型格局,這種房子雖然總價相對親民,但住起來真的有不少讓人頭痛的地方。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最常見的5個問題,看看你家是不是也中招了!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採光問題,通常只有前後兩面有窗戶,中間區域根本就是暗無天日,白天也要開燈。再來是通風超級差,空氣不流通就算了,夏天還會像蒸籠一樣悶熱。第三個困擾是動線很卡,常常要穿過客廳才能到廚房或臥室,家裡有小孩的話更容易發生碰撞意外。

問題排名 具體狀況 發生機率
1 採光不足 90%
2 通風不良 85%
3 動線不順 80%
4 收納困難 75%
5 空間壓迫感 70%

說到收納也是讓人很崩潰,狹長型的房子牆面通常都不夠用,想放個書櫃或收納櫃都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最後就是那種揮之不去的壓迫感,因為空間窄又長,走在裡面就像在走隧道一樣,住久了真的會覺得很阿雜。特別是現在居家辦公的人變多,這種格局要規劃工作區更是難上加難。

這些問題其實都有解決方法,像是用玻璃隔間引光、安裝吊扇加強空氣對流,或是選擇多功能家具來節省空間。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清楚自己的需求,畢竟每個人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喜歡這種緊湊溫馨的感覺也說不定。